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4962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 影响再分析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梯度转移日益成 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战略中,产业梯度转 移更是被寄以厚望。本文在对有关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种主流理论作 简要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利用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发 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应与发展新型 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 快产业升级步伐,实施反梯度推进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有益于中部地区 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部崛起 产业梯度转移 反梯度推进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问题突出,加快发展中

2、部经济,缩 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是中央和地方及其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2006 年 4 月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中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伴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 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中部地区科学 高效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是提高中部经济水平,加快中部崛起的一项 重要措施。但是,在对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发展大举赞成之手的同时, 我们有必要全面审视产业梯度转移对整个中部地区长远发展的深远 影响,才能更好地为促进中部地区把脉处方。 一、产业梯 度转移的基本内涵 “产业转移”是

3、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 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经济基 础和发展战略的不同,各国或各地区间在产业结构方面往往具有极大 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根据各国(地区)技术水平的高低而 形成了不同的产业梯度,即各国(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存在明显的阶 梯状差异。由于这种产业梯度的存在以及各国(地区)产业结构不断 升级的需要,产业在各国或地区间呈现出从高向低转移的梯度转移规 律,一国(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 与该国(地区)存在产业梯度转移可能性的国家(地区),成为其他国家 (地区)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提高吸收方的产业 结构层次

4、与水平,这就是产业结构在国家或地区间的梯度转移规律。 “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 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 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 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某地区而言,包括外区域的 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到其它地区两个动态过程。 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的、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如制 造业)转移到中、西部,甚至是按梯级顺序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 部。 二、几种有关产业梯度转移的主流理论 1、

5、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阿瑟刘易斯最早从发展经济学的 角度分析了二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将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部 分发展中国家进行,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象。刘 易斯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非熟练劳动力不 足,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于 是发达国家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从发展中国 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引起战后国 际经济秩序的调整。由于历史的限制,刘易斯没有建立起关于产业转 移的完整理论,他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转移的解释也较为简单。 2、中心外围理论 发展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从依

6、附理论 的角度分析了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经济关系。他认为:由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低而工业 制成品的需求弹性高,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和巨额贸 易逆差,发展中国家被迫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试图通过国内工业化替代 大量进口工业品;为加速工业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向跨国公司打开了大 门,虽然跨国公司转让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中起到了主导 作用,但是他们同时攫取了巨额利润,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 普雷维什关于“中心”和“外围”之间经济关系的分析部分地反映了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现实,同时也较早地注 意到产业转移的消极影响。但是普雷维什

7、没有认识到产业转移是区 域间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对于产业转移能够加快欠发达区 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认识不足。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跨国公司研究专家弗农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向国外转移产业是 由于企业为了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回避某些产品生产上的比较 劣势。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其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创新阶段、成熟 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变动,导致产品生 产地点的变动,从而决定了该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位置的变化。弗农 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周期和各国的比较优势 变化结合起来,从一种动态的角度说明了发达国家从出口、对外直接 投资到进口的发展过程,其所建

8、立的产品生产区位的转移模式对于产 业转移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4、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 经济学者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从而建立起梯度 转移理论。梯度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所包括的新产业部门、新产品、 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以后随 着时间的推移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逐步由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根据梯度转移理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 上,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创新,通过发明 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保持区域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处在低梯度上的 区域,首先应该发展那些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初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 产业,积极引

9、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接受从高梯度区域转移出来的产 业来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进而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梯度向上攀登,最终进 入发达区域行列。梯度理论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是 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5、雁行模式理论 雁行模 式最早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对日本棉纺工业发展史研究的基础 上提出的,通常被用于描述后起国现代产业发展所经过的历史过程,以 后赤松要本人及山泽逸平等日本学者进一步对雁行模式加以拓展,并 被引申用来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国家国际分工和结构变化过程, 以及表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相互依存、相互波及中依次起飞的历史 过程。雁行模式反映了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

10、推动作用。 6、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根 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 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以回避产业劣 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业。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从具有比较 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而接受投资的国家接受并采用先进的 生产技术,从而使潜在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因此,从边际产业开始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投资国和接受投资的国家都有利。日本在战后 曾经历了引进现代产业部门创造了比较优势失去比较优势 的过程,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反映了日本具有产业转移性质的对外直接 投资的现实。 三、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值得审视 的几

11、个方面 1、应警惕“产业梯度转移陷阱” “中心 外围”理论认为,“虽然跨国公司转让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 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他们同时攫取了巨额利润,阻碍了发展中国 家的资本积累”。这就是说在中部地区通过产业梯度转移获得发展的 同时,发达地区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不断把中部地区的人、财、物吸 附过去,结果将出现极化效应,中部本身发展所需的低价生产要素被带 走,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将更加拉大。香港经济学家朗咸 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定位于产业链低端加 工制造业的种种负面影响进行了论述。中部地区如果只立足于梯度 转移,不对产业链定位进行分析,不对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生成一道 “

12、屏障”,依赖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制造业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那么,它 同沿海发达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差距便无法缩小。如果中部地区承接 了发达地区大量以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破坏环境,即以效率低、技 术差为特点的产业转移,很容易造成环境恶化,使产业掉进“产业梯度转移陷阱”,甚至会扩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产业集群配套 基础薄弱影响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 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包括最终产品制造商、中间产品供应商、产业 内服务供应商,以及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对相关产业产生支持作 用的机构,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些产业关联企业包括 生产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生产配件的企业,生产相

13、关机械的企业, 提供产业内服务的企业,以及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够产生支持作 用的机构。产业链分工体系又使企业相互的交往和联系更加密切,并 由此形成有效的惩戒机制,社会信用比较发达。 产业集群具有 巨大的规模经济与外部性。可以同时形成巨大的规模与需求,足以保 证在这个地区的企业能够得到从中间产品到劳动力的高品质、低成 本的供给。比如浙江温州打火机生产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典型的产 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部,有打火机各个细小零件的专门生产商,分工 极其细密,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跨区投资的机 会成本。 产业集群发展与地区竞争力呈现明显正向相关。东部 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所形成的竞

14、争优势,大大增强了东部地区 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又通过“路径依赖”得到累积和强化,这个过程进 一步加强了东部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并使期望中的资本西进和产业 转移迟迟没能出现。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不仅 数量多,而且发育程度也高,使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天 优势”,即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这一条件一旦形 成并趋于成熟后,再转向其他地区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因此,即使中 部具有与东部相同的、甚至更低的生产成本,东部较多的地方化经济 获取机会也必然滞缓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的转移。 3、劳动力 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劳动力的流 动受到限制是产业

15、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条件之一。人口和劳动力 流转制度曾经是造成我国区域隔离和“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藩篱。 但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区域间流动已十分活跃,全国范围 内已基本形成了自由流动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中部大量的劳动力纷 纷涌向工资相对较高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使得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可以分享中部地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劳动力要素的自 由流动因素影响了我国中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产业梯度转移的 推动力,中部地区希望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发展当地经济的难度也 随之增大。 4、环保成本逐步提高影响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 转移 如果说某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是想获取中西部地区较低 的环保成

16、本优势,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深入人心,在中部地区发展 产业需要的环保投入可能并不低,一些污染较大的产业向中部转移的 门槛不断提高。实际上如果说中国经济的东西部差异还为产业的梯度转移提供了经济学上的逻辑,以回避环保成本、减排压力为目的的 转移是站不住脚的难道在另一个成本较低的地方排放和污染的 就不是我们的地球?相比沿海地区所拥有的大面积海水和大流量海风 对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巨大贡献,中部地区需要投入的实际环保成本则 会更高。因此,环保成本逐步提高将进一步阻碍某些产业向中部地区 转移。 5、区域创新能力不足影响某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已由静态的 成本优势转化为动态的竞争优势,而动态的竞争能力的提高又取决于 企业的创新能力。现代创新理论表明,创新是一种社会的集体努力,公 司从来没有孤立的创新。为了成功创新,公司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