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4859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iii》实验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习一实习一 地面观测场的建立地面观测场的建立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观测场建立的标准和要求,场内仪器布置原则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百叶箱、地面温度 表、直管地温表等。 课课 时: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建立的目的和观测项目及观测的特点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建立的目的和观测项目及观测的特点 1、目的:地面气象观测是用气象仪器对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测 定;用肉眼对大气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进行观测,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科学 研究提供气象情报和积累基本资料。 2、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积雪、蒸

2、发、云、天气现象、能 见度、日照、地温、冻土等。 3、特点: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二、观测场的选择二、观测场的选择 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都是在观测场内进行通过各种仪器进行的,观测场的选 择是否适宜,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较大。 1、应选在能代表大范围天气、气候的地点; 2、要建在平坦空旷、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水体和森林的地方; 3、场内地面水平、无洞穴、坑洼和突起; 4、场内铺植浅草(20CM 为宜) ,土壤保持当地结构特征。 5、观测场地不宜过小,否则场内仪器安装难以保持一定距离,容易相互遮挡,影 响通风。 一般为 25*25 或 20*16,中学气象园的面积可视实际情况

3、和观测项目的多少而定, 但不得小于 5*4。 另外,场地四边东西南北方向一致,周边为铁丝网、铁栅栏或竹木围档,决不能 用砖石砌墙。 三、仪器布置的原则:三、仪器布置的原则: 1、保持一定距离,互不影响; 2、仪器布置北高南低; 3、常用仪器在中央小路附近; 4、观测场门开向北面; 5、大、小百叶箱内温度表、温、湿度计安置的高度规定为距地面 1.5M,雨量筒、 雨量器和蒸发皿的高度以距地面 70CM 为宜,安置日照仪的地方地形开阔,东西无障碍, 风向风速仪的高度不低于 10M。 四、观测方位:四、观测方位: 1、罗盘法; 2、太阳高度法 五、观测时间及顺序:五、观测时间及顺序: 地面观测分定时和

4、不定时观测 2 种。 1、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02、08、14、20 时;中学气象园可进行 3 次观测: 08、14、20。为不影响正常教学,也可提前 1 小时进行。2、观测程序: 短时间内变化不大的如云、能见度安排在前,变化快的则尽可能正点观测,尤其 是气压,需要在接近正点的第 56-58 分钟观测,具体见下表: 时间时间2 2、8 8、1414、20208 814142020日落后日落后项 目云、能见度、天气 现象、气温、湿度、 风、气压、作自记 时间记号,0-40 厘 米地温。降水、冻土、 雪深、雪压、 最低气温。80-320 厘米 地温、换气 压、温湿度 自记纸。降水、蒸发、 最高、最

5、低 气温、最高、 最低地温, 并调整。日照计换纸。气象要素均以北京时 20 时为界,自记则以北京时 24 时为日界。 六、实习报告:六、实习报告: 设计中学气象园。要求:面积为 20*16实验二实验二 空气温度、湿度观测空气温度、湿度观测目的要求:目的要求:熟悉观测温度、湿度的仪器;理解其构造原理,掌握观测温、湿度的方法; 理解湿度查算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双金 属温度计、毛发湿度计、湿度计。 实习课时:实习课时:2 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与过程: 1、双金属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表构造及测温原理; 2、通风干湿表测湿;

6、 3、毛发湿度计测湿; 4、毛发湿度表测湿; 实习要求:实习要求: 课后写出实习报告实验三实验三 气压、风的观测观测气压、风的观测观测目的要求: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气压表盒气压计的构造原理,掌握气压观测方法和 数据订正方法以及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自计气压计;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 向风速计。 实习课时:实习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气压一、气压 (一) 、水银气压表动漕式水银气压表 1、气压表测压原理 2、气压观测 3、观测站气压订正(器差订正、温度订正、重力订正) (二)空盒气压表 1、结构 2、示数订正(刻度订正、

7、温度订正、补充订正) (三)气压计 1、构造 2、连续记录 3、示数订正 二、风的观测二、风的观测 (一)风向-风的来向。 (二)仪器 1、电接风向风速计测风 2、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计测风 3、目测风向风力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习主要内容以及实习结论实习四实习四 蒸发、降水的观测蒸发、降水的观测目的要求:目的要求:初步掌握降水、蒸发仪器的使用、观测、记录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雨量筒、雨量杯、虹吸式雨量计、小型蒸发皿。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降水观测 (一)雨量器的构造与使用 (二)虹吸式雨量计 二、蒸发观测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原量-余

8、量 若有降水,公式作如下修改: 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写出观测步骤,实习结论分析。实验五实验五 云、日照的观测云、日照的观测实验目的:实验目的:了解各云层及其类别的特征,初步掌握云状判别、云量、云高的观测与记 录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中国云图一书、暗色眼镜。 实习学时实习学时 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云的观测一、云的观测 1、判断云状 首先是对全天所有云进行分析,确定层次和云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天空分布 等情况; 其次连续观测。 确定云状:三大类云(注意特殊云状的云) 2、估计云量 将天空分为 10 份,以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为准,记录方法:云占 1/1

9、0,则记为 1, 依次类推。 3、目测云高 经验。 二、日照观测二、日照观测 1、仪器设备-暗筒式日照计 2、换纸方法。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要求掌握云图使用方法,区别不同类型的云,学会云的描述记录方法,掌握日照 计的使用。实验六实验六 简易天气图分析与绘制简易天气图分析与绘制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地面天气图绘制原则、方法,绘制地面天气图 实习仪器:实习仪器:天气图底图、当地典型天气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地面天气图绘制原则与要求一、地面天气图绘制原则与要求 1、同一条等压线上,各地气压值均相等; 2、等压线不能相交、分支、中断; 3、等压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或低于另一侧的数值; 4、在两个高

10、值区或低值区之间,必须有 2 条相临的等压线且数值相等。并且这 2 条等压线的数值在 2 个最高值区之间是最低值,在 2 个低值区之间是最高值。 5、等压线一律用黑色实线绘制,每隔 2.5HP 划 1 根,同一张图,间隔必须相同。 6、等压线必须到边,否则应闭合,在闭合等压线上端开口,标注气压值,非闭合 等压线两端标值。 7、等压线划好后,应在低值中心用红笔标注“低“或” “D” ,高值中心用蓝笔标 注“高”或 “G” ,台风中心用红笔标注“台”或“” ,并在下方注明气压值。 8、等压线穿过锋面时,应有明显的折角,应尽量避免等压线相互平行而又相距太 近。 9、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参考风的记录

11、。 二、地面天气图绘制二、地面天气图绘制 实习要求实习要求 根据天气底图,绘制出地面天气图。实验七实验七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地面自动气象观测*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掌握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原理、方法,采取室外手动观测与室内计算机处理数据相对比的方法,验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园地常用仪器设备。 实习学时:实习学时:8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室外常规观测 分组进行。 二、室内计算机数据处理实验八实验八 区域气候统计区域气候统计实习目的:实习目的: 1、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情况下气象要素的观测及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认识小气 候的差异,加深对小气候概念和特点的理

12、解; 2、加深对气象要素观测能力的培养; 3、加强对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气象观测常规仪器。 实习课时:实习课时:8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观测实习:一、观测实习:分别选择校园、郊区、市区等 3 个不同观测点分组进行。 二、数据汇总:二、数据汇总: 三、数据分析三、数据分析 实习要求:实习要求: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写出实习报告。实验九实验九 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类型判断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判别方法。 实习材料实习材料:单站气候类型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测站半球位置确定 二、测站所在气候带判断 三、测站气候型判断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与气候学 实验(实习)实验(实习)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付修勇付修勇教教 案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