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73954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附件: 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 录 目 录 前言 一、 “十五”发展情况 .1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发展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发展重点 .6 (一)信息产业领域 .6 (二)生物产业领域 .7 (三)航空产业领域 .7 (四)航天产业领域 .8 (五)新材料领域 .8 (六)新能源领域 .8 (七)现代农业领域 .9 (八)先进制造领域 .9 (九)循环经济领域 .10 (十)海洋领域 .10 四、重大专项 .10 (一)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 .11 (二)下一代互联网专项 .

2、11 (三)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 .11 (四)数字音视频专项 .12 - 1 - (五)新型元器件专项 .12 (六)信息安全专项 .12 (七)生物医药专项 .13 (八)现代中药专项 .13 (九)生物医学工程专项 .14 (十)生物质工程专项 .14 (十一)现代农业专项 .14 (十二)民用飞机专项 .15 (十三)卫星应用专项 .15 (十四)新材料专项 .16 (十五)新能源专项 .16 (十六)节能减排专项 .17 五、保障措施 .17 (一)加强宏观引导 .17 (二)促进技术转移 .18 (三)强化产业化能力建设 .18 (四)完善投融资体系 .19 - 2 - 前 言 前

3、言 高技术产业化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是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重点部署了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循环经济、海洋等十大领域高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和若干重大专项,是发展改革委系统“十一五”期间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 “十五”发展情况 “十五”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全面推进的五年。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总体部署,制定政策措施,实施重大专项,初步形成

4、了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实施重大专项,培育新兴产业。实施重大专项,培育新兴产业。 “十五”期间,国家在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了 23 个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集中支持了 120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促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64 位通用CPU芯片、数字电视芯片、TD-SCDMA、数据库软件、生物工程诊断试剂与新型疫苗、特殊结构和功能新材料、支线飞机、卫星定位导航及其电子地图、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高性能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等重大产品与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突破,培育了一批创新型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促进了

5、集成电路、软件、生物、新材料、卫星应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翻了两番,现代生物产业以年均 30%的速度增长,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加快做强、继续做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突破关键技术,缓解瓶颈制约。突破关键技术,缓解瓶颈制约。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了 7 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组织实施近 300 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促1使高产优质水稻、优良肉奶牛胚胎、瘦肉型种猪、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农业良种实现产业化并广泛应用,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60 万千瓦火电机组与大型核电控制系统、 大电网监控与调度系统、城

6、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大型石化和冶金等成套装备的控制系统、氧化铝拜耳法选矿技术等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得到大规模工程应用,突破了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节能降耗水平。 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发展基础。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发展基础。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为宗旨,国家在信息、生物、航天、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建设了光电子器件、计算机软件、下一代互联网、生物芯片、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卫星及其应用、先进钢铁材料、稀土材料等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强化了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强海尔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联想集团、方正

7、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了若干成套技术工程化开发平台,显著提升了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各地方政府也加快推进产业化支撑条件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完善政策环境,引导资源投入。完善政策环境,引导资源投入。国家通过大幅度增加对2高技术产业化的投入,颁布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 ,在深圳设立中小企业板等措施,初步形成了国家财政资金引导,担保贷款、创业投资、资本市场跟进的多元化高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相继制订了关于组织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施意见 、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等一系列重要规章,规范了高技术产业化管理

8、。发布实施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 关于企业(集团)技术中心等继续享受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等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开展产业化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全社会开展高技术产业化。 形成工作体系,上下互动推进。形成工作体系,上下互动推进。各级政府将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落实专项资金,完善各类中介机构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初步建立了重大示范工程、重大专项、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多种高技术产业化工作模式,形成了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为主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还存

9、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和成套系统集成能力仍然比较薄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机制尚未形成;产业化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机制尚不健全;促3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高技术产业化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按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技术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高技术产业化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统筹规划,重点部署,切实推进,加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推进高

10、技术产业化,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需求主导、重点发展,集成示范、辐射带动”的原则,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机制,瞄准战略领域,实施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二)发展原则(二)发展原则 “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化要坚持以下原则: 4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式创新,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国际先进技术的转移

11、与应用。 坚持开放式创新,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国际先进技术的转移与应用。 需求主导,重点发展。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全力推进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高技术基础核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成果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需求主导,重点发展。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全力推进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高技术基础核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成果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集成示范、辐射带动。集成示范、辐射带动。积极鼓励集成创新,重点推进

12、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技术集成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目标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化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数字音视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生物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支线飞机、卫星应用、新材料、新能源等若干新兴产业群。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形成一批产业化平5台,培育一批产业化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若干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特色高技术产业链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传统产业重点技术领域,突破一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建筑等产业领域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在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政策环境方面,形成有利于增强企业产业化能力,有利于加快技术转移,有利于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率的较为完善的高技术产业化政策体系。 三、发展重点三、发展重点 (一)信息产业领域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