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2595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人民革命战争的赞歌1.西江月井岗山1928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 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注释】井冈山:在江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 百 里。岿(kui1)然:高峻独立。旌旗、鼓角:毛泽东自释:“旌旗”“鼓角” 都是指我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 ,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 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 卷起的。(与毛诗词英译者淡话) 【题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 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 虚进攻

2、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 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 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 ,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 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 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 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 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 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简析 : 本诗以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描 绘了开岗山的人民战争,歌颂 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慨。 上阙描绘我军严整布署、昂扬士 气和必胜信念。从山下到山上 ,有声有色;以敌军“万千重” 为陪衬,

3、突出“大我”形象。下阙写军民一心,粉碎敌人进犯 ,大获全胜。头两句是对“岿然 不动”的深化;也是人民战争的 礼赞。后两句写实,也是对红 军灵活机动战斗艺术的称赞。 艺术特色:平淡中含深意,个别 中见般。 毛泽东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 是什么?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 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 铁壁,什么力量也 打不破的,完全打 不破的。反革命打 不破我们,我们却 要打破反革命。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34年毛泽东手书2.清平乐蒋桂战争 1929年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 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 忙。 【注释】清平

4、乐: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名。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 禧在一九二九年二至四月间为控制两湖而进行的 战争。四月,桂系放弃武汉,败入广西。一枕黄梁: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汀江:流经福建长汀,上杭。金瓯:指国土。陈毅:反攻下汀州龙岩诗 1929.6.闽赣千里路, 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 一鼓下汀龙。 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 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 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 争中。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 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故只要帝国主义分 裂中国的情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

5、何不能妥 协。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 【题解】 一九二八年春 邓子恢在家乡龙 岩暴动,二九年 五月,他写信告 知毛泽东,因蒋 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攻打桂系,当 地空虚。毛泽东应其邀请于五月下旬率军进入闽西 , 占领长汀,五月、六月三次占领长汀东南的龙岩, 九月占领长汀以南龙岩以西的上杭。这首词作于红 军 攻占上杭之后,当时闽西新革命根据地正在开展“分 田分地”的土地革命。中央土地人民委员部在瑞金沙洲坝村旧址 简析:本词通过对1929年前后中国政局风云变幻的形象化概 括,阐发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问题。上阙写军阀混战的反革命战争及其实质。下阙写红军的革命战

6、争和根据地建没。特色:1.运用对比十分成功。战争性质对比,语言色调对比,爱憎情感对比2.用词用典精当。突、重、洒、跃, 白话入词用典:金瓯、一枕黄粱 3.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毛泽东手书清平乐蒋桂战争3.采桑子重阳 1929.10.【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在闽西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 会上,毛泽东受到朱德、陈毅 等同志的批评,前敌委员会书 记之职因而落选。毛随即离开 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并 养病(时患疟疾)。直到十一 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 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词是他在政治上受挫又遭疾病折磨时写的。采桑子重阳 1929.10.人

7、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 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简析:本词写于诗人政治上受挫、身体又受到疾病折磨的深秋 季节。但词中无悲秋之消极色彩,无自暴自弃的悲观情绪。 它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强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是秋 风的礼赞,战地黄花的礼赞,廖廓江天的礼赞。上阙慨叹大自然和人 生的变化,饱含哲理情思和 胜利喜悦。前两句从议论入手,虚 实结合,化用李贺

8、诗句, 创造出“易”与“难”、有限 与无限的辩证统一;后两 句从重阳、菊花着眼,在 赞美中展现出豪情。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强欲登 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应傍战场战场 开。(岑参 ) 若言佳节节如常日,为为底寒花分外香?(杨杨万里)毛“战战地黄花”句继继承前人、创创新意境,包含角胜胜利 得来不易的喜悦和豪情下阙凭高远远眺,视视野广阔阔;以春衬衬秋,意境深远远。 显显 出坚坚定的信念和乐观乐观 精神。前两句从秋风风秋景着眼,欲扬扬先抑后两句虚实结实结 合,境界开阔阔,意蕴蕴深远远。悲秋为为中国古典诗赋诗赋 的传统传统 主题题。毛词词脱尽古人窠 臼 一扫萧扫萧 瑟悲秋之

9、气,以壮阔绚丽阔绚丽 的诗诗境、昂扬扬振奋奋的豪 情,唤唤起人们为们为 理想而奋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 步诗坛诗坛 。特色:1.战斗的人生观与 崇高的美学观的统一。“人生易老”句、 “战地黄花”句:人生观“战地黄花”句、 “寥廓江天”句:崇高美2.采用反复的技巧 和先抑后扬的手法。二三句多用叠句(辛:“爱上层楼”、“欲说还 休”)毛词似叠非叠,反复递进,抑春扬秋,文情 并茂。采桑子重阳 手书4. 1931年春【题解】 1930年8月5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 总指挥”。并采纳何的意见将此前的各省“会剿”改为国民党中 央领导下的“围剿”。1930年10月7日蒋介石占领郑州,结

10、束了与冯玉祥、阎锡 山的战争。12月7日,蒋至南昌布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 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 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1931年4月,何应钦调集二十万军队作第二次大“围剿” (即本词的“二十万军重入赣”),被红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歼敌三万多人;何应钦逃回南京。1931年7月,蒋又亲自出马任司令,调集三十万军队,三路分进合击,至九月又被我俘、毙三万多人,以失败告终。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 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 工农千百

11、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本于晏殊词,“神仙一曲渔家傲 ”。龙冈:在江西永丰县。张辉瓒(zn): 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 被红军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这首词和另外五首一同发表于人民文学六二年 五月号。 简析 本词作于第一、二次反“围剿”之间。 本词通过对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胜利和反第二次大“ 围剿”的准备的描写,呕歌了红军保卫根据地的英雄 主义精神,预言了工农革命“改天换地”的壮阔前景 。 上阙写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从战地风貌到龙 冈战斗,有统有分,壮丽欢乐; 下阙写反第二次大围剿前敌我态势。敌人气焰嚣张 ,我军万众同心,豪情满

12、怀。神话与现实相沟通, 赋予了工农武装斗争神圣悲壮品格。毛泽东自注: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百川,坠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 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 与高辛氏争而王也。”)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 , 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 ,

13、 地维缺。”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 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 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特色1.选取典型 事例以点带面。在两次反围剿 中以第一次为重 点,在第一次反 围剿中以龙冈之 战为重点。2.比喻形象, 用词生动贴切。“红烂漫”“冲霄汉”具象征意义。3.借用神话典故,赋予新义,隐喻深刻,形象传 神。5.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题解】 大柏地:江西瑞金城北30公里的一个小镇,在宁都至瑞金的 大道上,有一南北走向的十余里峡谷。关于大柏地之战: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

14、军阀何键、鲁 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 力下山,意在赣闽粤开辟新的根据地。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 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在大柏地打了一场伏击战,歼赣军刘 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 之始。陈毅回忆: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 。 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 , 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这首词是毛泽东四年后(1933年夏)重经大柏地时所作。当 时四次反围剿斗争已取得胜利,他己被调离红军领导岗位。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 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15、装点此关山,今 朝更好看。菩萨蛮 大柏地1933年夏 简析 这是一首抚今忆昔的写景抒怀之作。上阙写眼前之景。从天空 到青山,由仰视到远视,景 物有动有静,浪漫艳丽,热 情洋溢。首句七彩连珠,出语峭丽。次句一语反诘,出人意外。 “舞”字化静为动。三四句由仰视天空转向平 视眼前,静中有动。温庭筠菩萨蛮:南园 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关山阵阵苍(国画)下阙回忆当年鏖战,以“弹洞”连接今昔。赞美中包含有 乐观之情,也暗含忧虑之心。毛泽东1958年对清平乐会昌注:1934年形势危急, 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首清平乐和前面那首 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种心境。 特色:1.写

16、景、忆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景中有情,事中有 情。 情的基调开朗乐观,平静而又激动;但平静激动中包含沉郁, 开朗乐观中也见故作旷达。2.景物描写以动写静,色彩优美。七种色彩组合成景;虹 因想象而舞;山因斜阳云气而动。3.用描写句承上启下,把眼前景物和往事回忆揉为一体。“雨后”句、“弹洞”句都是描写句,都起承上启下作用。6.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题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根据地,开 始长征。 同年12月1日渡过 湘江,8万多红军剩 下3万多人。 1935年1月7日,中 央红军占领贵州遵义; 1月10日,首次攻克娄山关。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初步 清算了王明路线的危害,成立了周恩来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