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72559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64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返本开新”、“内圣开出新外王”、“良知自我坎陷”、“道德的形上学”,是牟宗三针对时代问题所开出的药方,而“人可有智的直觉”与“人虽有限而可无限”两义,则是其病理学上的依据。本文则试图以中国哲学所言称之“感应”为底据,对其依据进行再反思。谈感应,必然要讲到心物关系。本文第一章首先以心物释感应展示了心与物在阳明、康德与海德格尔等人处的氤氲相揉、相互争斗、相互转让之原始关系,指出正是感应之几为这一原始关系做出了保障。其次就感应论心物,分析了牟宗三对心与物的不同处理。最后指出,由于以两层视良知感应与意之感应,牟宗三断裂了感应,因而断裂了生命。第二章则首先以感应释创造,力图显露感应本身不可遏制

2、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章认为,必须在感应之创造与智的直觉之创造间做出区分,前者建立于价值与存在二重性游戏上,而后者则脱离了感应而成为一种抽象的价值先行论。如此,“价值”如何“实现”自己的问题就显著地变成了问题,需要智的直觉说不得不做以回答。由此,牟宗三有两层存有论之说。但文章认为,对牟宗三来说,问题提出的方式已经注定了他的理论之不成功。本章还在价值与存在二重性的框架内,讨论了直觉与情感的问题,强调感应中“情”的中心性地位。本文第三章更以感应释有限性,要求区分感应下的“人虽有限而可无限”与无限心下的“人虽有限而可无限”。前者是感应之“一几二用”所透露的人的本己的有限性,后者则是有限与无限的绝对分离

3、,是一种坏无限和确定的有限。本章指出,正由于有此分离,牟宗三才区分了作用与存有,并要求“封限”感知性。再者,本章回顾了中国哲学的感应法则,要求正视苟学相对于孔学的重要性,呼唤一种普的生活方式最后,文章以感应为经,以心物关系为纬,两次强调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之间的张力性平衡,强调哲学从道德学中的“剥离”。关键词:牟宗兰感应心物分类号:B 2 6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i sb a s e do nar e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M o uT s u n g s a n t h e o r y ,s u c ha sf a n - b

4、e n - k a i - x i n ( r e t u r nt ot h eo r i g i na n do p e nt h en e ww a y ) ,i n t e l l e c t u a li n t u i t i o n ,l i a n g z h i - k a n x i a 霸o o n s e l e 嚣c ea l i e n a t i o n ) ,t h em a nw h oi sf i n i t ec r e a t u r ec a nb e c o m ei n f i n i t e ,m o r a lm e t a p h y s i

5、 c s ,a n ds oo u F i r s to fa l l ,m yp a p e ri sd e v o t e dt ot h et a s ko fi n t e r p r e t i n gW a n gY a n g - m l n g ,K a n ta n dH e i d e g g e ra sal a y i n go fg r o u n df o rh s i n ( h e a r t ) a n dt h i n g sa n dt h u so fp l a c i n gt h ep r o b l e mo fk a n - y i n g (

6、a f f e c t i o n ) b e f o r eu s a s af u n d a m e n t a lm e t a p h y s i c s lw h i c hb e l o n g st oh u m a nn a t u r e 。I tr e m a i n sf u n d a m e n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h s i na n dt h i n g st h a tl i e si nM o uT s u n g s a u w o r k s T

7、oM o uT s u n g - s a n ,h s i ni sa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o n e ,w h i c hn a m e s ( p r i n c i p l e ) a n dc h l n g ( f e e l i n g ) 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oM o uT s u n g - s a ne x c l u d e dc h i ( e t h e r ) f r o mh s i n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li ti st r u et h a tk a n - y i

8、 n gi sab u i l d i n gt h a ti sr e a l l yi na l lh u m a nb e i n g sa s an a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lt h i n kt h i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a nr e v e a lat r u em e a n i n go fk a n y i n ga sc r e a t i o nf o ru s T h ec r e a t i o no fk a n - y i n gi st o t a l l yd i f f

9、e r e n tt ot h ec r e a t i o no fi n t e l l e e t u a li n t u i t i o n w h i c hM o uT s u n g - s a ne m p h a s i z e d I nt h i sp a p e r , Ia l s od e v o t e dt oi n t e r p r e t “f i n a l i t y ”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k a n - y i n g A sac o n s e q u e n c e lf i n a l i t yc

10、 a nm e a n 鬟p l a yo ff i n i t ea n di n f i n i t e 。T h i si st h ei n n e rp o s s i b i l i t yo fa nm e t a p h y s i c s Ii n c l u d i n gm o r a lm e t a p h y s i c s M e a n w h i l e ,M o uT s u n g - s a nb u i l tt h eb u i l d i n go fm o r a lm e t a p h y s i c su p o no n e s j u

11、e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m e r e l y F i n a l l y ,Ia mp u t t i n ge m p h a s i su p o nt h et e n s i o n a le q u i l i b r i u m ,w h i c hb e l o n g st oi n d i f f e r e n te q u i l i b r i u m lb e t w e e nn a t u r a lo r d e ra n dm o r a lo r d o r ,I nt h i sw a y ,1w a n tt o

12、 “f r e e ( C r i t i q u eo fP u r eR e a s o n ,A 6 6 ,B 9 1 ,P 3 8 )p h i l o s o p h yf r o mt h em o r a l i t y 。K e yw o r d s :M o u 签u n g - s a nK a n y i n g ( A f f e c t i o n ) l t s i n ( H e a r t ) T h i n g s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n u m b e r :B 2 6引言牟宗三研究的意义、现状,以及论文面对的问题我们对牟宗三

13、先生是极敬佩的。以其广泛的研究领域、明确的问题意识、各方比较会通的研究方法,以及刚博的学力、绵密的思力和终生不舍的精神,牟先生为儒学研究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这里的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让我们终生受用,而我们更看重的,是牟先生以单纯、静穆之心,献身于此,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即“反省中华民族之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终成生命的学问。就此而言,牟先生是高贵的。因了这一高贵,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原因,牟先生被尊为“哲学界的完人”、“当代新儒学大师”、“当代新儒家的精神领袖”等等。如是,现在来研究现代新儒家,特别是把牟宗三先生直接当作“对象”来研究,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我们坚持一种综合的精神

14、,一种对话的意图( 当然,对于生活本身的惨烈我们并不是没有体悟,放眼世界,我们清楚地知道,生命是通过争斗来实现它的目的的不管它采取什么样的样态) 。我们相信,没有什么比“肯定生命”还要重要的观念、甚或理想之争,在深入到问题内部,就事论事,尽可能地展示学理本身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且肤浅而意气用事的争论,共同努力地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考察现代或日当代新儒家兴起的背景时,人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粱漱溟父子。其父梁济,“系殉清而死的。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而其子梁漱溟,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在流行“打倒孔家店”之时,大声疾呼:“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

15、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也是一样无从为人晓得。孔子之真若非我出头倡导,可有那个出头? “他们父子二人为我们全面烘托了或明或暗地萦绕于2 0 世纪中国学人心头的“现代化”与“传统”之“争”这样一个事实,全面展示了现代性与传统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这一关系的思考,是哲学的本性。哲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使其必然地要对人的生存现状的进行思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痛苦地快乐着。可以说,何为“现代性”? 是否必须现代化? 如何现代化? 等问题也是1 桂林槊先生( 济) 遗书,转引自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19 9 0 年,页1 。 粱澈溴t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桀散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

16、1 9 8 9 年,第一卷,页5 4 4 键健糖宗三迸行哲学建构鹃原动力之一。予鼹,牟先生有“返本湃新”与“内圣开出新外王”之说,宥“智的直觉”、“人擞有限而可无限”与“两层存有论”之论,有“曲通”之词,有“自我坎陷”之创,最后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秘慧学”,即“道德的形上学”。毽楚,褒学不可熬懿浚孬癀;或者说, | 蕈学禳搴藏不涉及“渗瘀”熬霆题。然两,儒学又确确嶷实她是一种未来之学,一种希望之擘一裁如嗣瘫德所宙称的“未来形而上学”一般。这如何辫能?二方宠立教授主持了“溪代赫儒学思潮磷究”深题,继应该溅麓扶慧俸上恕摄薪德家臻究静臻状。在漭蘩大蘧蔌攥攀耩究豹或续薅,方教授说:“经过十年的努力,现代新孺学避一重要学术思想流派,在中国太陆融经不再是无人问潍的绝学而是融被学术界普遍了解,它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应有的地位融经得到确认,对它融经有了一定的研究纂础。帕这一评价既肯定了成绩,也看到了不足,应该是 孝会事实的,它同撵反欧了牟寨三研究的瓒状。簸续摆在黔里,苓漭夯在:焉看不虱不怒,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