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解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72338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塔上的实验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斜塔上的实验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斜塔上的实验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斜塔上的实验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斜塔上的实验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斜塔上的实验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塔上的实验解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斜塔上的实验复习提纲1、本文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 的节选。全文是按照 “ 孩子和学生时代 ”的思路展开的。2、 文章开头和结尾写了伽利略的哪两个发现?中间写的又是什么呢? (17)写伽利略发现 。表现了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812)记叙伽利略的 。意在描写他的成长道路,表现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1319)写伽利略发现 。表现了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 、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3、 1、简介作者 伽利略, (国家) 家、 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

2、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建立了 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木星有 4 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 四、 (一) 、分析文章(17)节 速读后思考:1.伽利略的发现受什么启示? 2. 第 2 小节中的“觉得”和两个“似乎”能去掉吗?做单摆的演示实验 注意观察并思考(讨论): 1.做这项实验需要什么条件? 2.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 3.实验的结果怎样? 4.这一发现如今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5.通过

3、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二)、研读课文(812)回答一下问题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看看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3) 、研读课文(1319) 介绍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 1174 年。塔体共 8 层,高 54.5 米。该塔建至第 3 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 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 ,名声大噪。1590 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思考: 1.当时有什么困难? 2.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3.实验的结果如何? 5、归纳探究1.作者是采用先写

4、趣事,再写小时候,最后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 2、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能从伽利略的身上学到那些精神品质?3、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启发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6、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28 分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 ”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 用

5、心 爱心 专心 116 号编辑 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演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 )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 10 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 1 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

6、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1、概括选文所写事情。4 分 _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4 分 _ 3、反对伽利略的那帮教授认为伽利略的发现是胡说八道,原因是什么?4 分 _ _ 4、那帮教授和伽利略都同意到比萨斜塔上去进行实验。他们各处的目的是什么?8 分 伽利略:_ 那帮教授:_ _ 5、文中画线句子中三个“同时” ,有人认为语言显得重复噜苏。你怎么看呢?请说说你的见解。4 分 _ _6、实验成功的意义是什么?4 分 _复习过程:梦溪笔谈二则一、 检查背诵3分钟 (同桌互查,教师抽查)二、 识记 3分钟1、给下列字注音喙( ) 穰( ) 梵( ) 胠(

7、 ) 箧( ) 履( ) 贻( ) 钗( )实钉之(dng) 钉子(dng)2、根据拼音写汉字狗 xi( ) 其 hu( )有钳 岁以大 rng( ) 土 rng( )三、 口述文学常识2分钟1、 学生口述作者及课文出处,教师补充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文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2、 有关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中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以及医药学等广阔的领域。

8、 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四、 需要重点理解记忆的词语19分钟1、 重点实词 3分钟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 方为秋田之害 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方两三级 患其塔动 贻以金钗 匠师如其言 塔遂定 人履其板 2、 重点虚词 1分钟悉:全都 之、以、其(见5、一词多义)3、 通假字 1分钟人皆伏其精练(伏,通“服” ,佩服)4、 词类活用 3分钟患其塔动(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担心。 )便实钉之(实:使动用法,使坚实。钉:名词做动词,用钉子钉。 )人履其板(履:名词用作动词,走,踩踏。 )5、一词多义:8分钟A如土中狗

9、蝎: A乃以瓦布之:如 B六幕相联如胠箧: 以 B岁以大穰:C匠师如其言: C. 贻以金钗:钉 A便实钉之: A方为秋田之害:B钉板上下弥束 : 方 B方两三级: C. 方为秋田之害 : A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B塔动之因: A 患其塔动:C. 则以钳搏之: 其 B匠师如其言:之 D. 土人谓之“傍不肯”: C. 其喙有钳:E. 钱帅登之 : D.其虫旧曾有之:F. 便实钉之:G.其虫旧曾有之: 6、古今异义 3分钟但逐层布板讫(但:只。今常用于转折连词)盖钉板上下弥束(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 。今常用于“盖房”“锅盖”等义)人皆伏其精练(精练:精熟、高明。今常用于文章或讲

10、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患其塔动(患:担心、嫌。今常用于“患难” “患病”等义)五、 课文理解1、 重点句子翻译(学生口述) (10分钟)(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 ,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3)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4)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5)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6)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2、 主题回忆以虫治虫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为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整体结构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了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3、 深入思考:、 “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启示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