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71696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7.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摘要】摘要铁路客运枢纽站是内外交通转换的节点,其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尤其是铁路和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实现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整体化功能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铁路客运枢纽站内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论文首先对大量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站进行实例研究,总结出目前铁路客运枢纽站的发展趋势;接着分析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存在问题与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宏观对策建议。其次,在衔接设施规划设计方面,主要研究了铁路站前广场面积规划、站前广场布局模式、铁路客运枢纽站与轨道车站的衔接布局模式以及铁路客运枢纽站视觉导向系统设

2、计的体系、原则和内容。然后,在换乘时间衔接方面,构建了铁路和公共交通换乘时间衔接的时间最优模型,并设计了该模型的遗传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予以具体说明。最后,在方案评价方面,建立了铁路客运枢纽站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能力适应性、候车舒适性、景观效果、方式协同性、换乘安全性、换乘便捷性、换乘时效性、换乘通畅性八个方面1 5 个评价指标,分别提出了单方案和多方案评价分析方法,并进行了上海新客站北广场现状综合评价的实例研究。【关健词】铁路客运枢纽站系统分析站酋广场布局模式视觉导向系统时间衔接遗传算法方案评价同济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 A b s t r a c t

3、 A b s t r a c t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i st h en o d ef o ri n t e r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i n t e r - c i t ya n di n t r a - c i t yt r a f f i c E f f e c t i v ec o n n e c t i n ga m o n gd i f f e r e n t + t r a f f i cm o d e s ,e s p e c i a l l yb e t w e e nr a i l w a ya n

4、dp u b l i ct r a f f i c ,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o fr e a l i z i n gi n t e g r a t e df u n c t i o no fc i t yp a s s e n g e rt r a f f i cs y s t e m B u tt h es t u d yo nm e t h o do fc o n n e c t i n gs y s t e md e s i g na m o n gd i f f e r e n tt r a f f i

5、 cm o d e sf o r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i sv e r yl i m i t e d T h i si st h eb a c k g r o t m do ft h er e s e a r c h F i r s t l y , b a s e do nam a s so fe x a m p l es t u d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 sf o r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a r es u m m a r i z e d T

6、 h e np r o b l e m sa n dl e a s o n sf o rd o m e s t i c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a l ea n a l y z e d ,a n dc o r r e s p o n dm a c r o s c o p i c a l l y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a r ea l s op r e s e n t e d S e c o n d l y , t h er e s e a r c hm a k eas t u d yo na r e ap l a n

7、 n i n ga n dl a y o u tp a t t e r no f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s q u a r e ,t r a n s f e rl a y o u tp a a e mb e t w e e n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s t a t i o na n dU r b a nR a i lT r a n s i ts t a t i o n , a n dp r i n c i p l ea n d - c o n t e n to fd e s i g n i n gf o rs e

8、 e i n gg u i d i n gs y s t e m T h i r d l y , t h er e s e a r c hs e t su pas c h e d u l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m o d e la b o u tc o n n e c t i n gb e t w e e nr a i l w a ya n dp u b l i ct r a f f i c ,d e s i g n si t sG e n e t i cA l g o r i t h m s ,a n do f f e r sac a l c u l a t e d

9、e x a m p l et os h o wi t sp r o c e s s F i n a l l y ,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i c e ss y s t e m so f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d e s i g np r o j e c t sa r ef o r m e d 15e v a l u a t i o np a r a m e t e r sr e l a t e dt o8a s p e c t sa r ep u tf o r

10、w a r d ,s u c ha sc a p a c i t ya d a p t a b i l i t y , w H f i n gc o m f o r t ,s i g h te f f e c t , s y n e r g ya m o n gd i f f e r e n tt r a f f i cm o d e s ,t r a n s f e rs a f e t y , t r a n s f e rc o n v e n i e n c e , t r a n s f e rt i m e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t r a n s f

11、e rs m o o t h T h er e s e a r c hp r e s e n t ss i n g l e - p r o j e c ta n dm u l t i p r o j e c t se v a l u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 a n dg i v e sa l le x a m p l eo fS t a t u sq u o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f o rn o r t hs q u a r eo fs h a n g h a in e wr

12、a i l w a yh u b K e yW o r d s R a i l w a yP a s s e n g e rH u b ,S y s t e mA n a l y s i s ,R a i l w a yS t a t i o nS q u a r e ,L a y o u tP a a e m ,S e e i n gG u i d i n gS y s t e m ,T i m eC o n n e c t i n g ,G e n e t i cA l g o r i t h m s ,E v a l u a t i n go fP r o j e c t同济大学申请硕士

13、学位论文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声明】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和课题组同仁的帮助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成果,撰写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之外,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侍者签名:鸬始 二零零四年三月十日同济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铁路客运枢纽站衔接系统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1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并且假设了如下目标:到2 0 1 0 年,中国城市化水

14、平达5 0 * , ,设市城市占市县总数比重由1 9 9 4 年的2 6 3 增长到4 2 6 ,即今后1 5 年( 从1 9 9 5 年算起) 中新增3 5 0 余座设市城市,3 5 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 镇) 人口,伴随更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引发的市际交通将是巨大的【如此庞大的市际交通客流归宿、集中于城市,并有待于城市交通的疏解,这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转变,需要一个完善的内外交通衔接系统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发达国家曾一度执行发展小汽车的政策,导致汽车交通祸患日益加剧并变得难以对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发展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政府寻求大

15、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缓解小汽车造成的交通危机,这就要求公共交通与对外交通进行良好衔接;另一方面伴随航空事业发展和铁路的复兴,公路、铁路、航空等展开竞争,各种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地铁、轻轨、公交、出租等)逐渐打破各自孤立发展的格局,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发展模式,这造就了汇集多种运输方式的站点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的出现。铁路客运枢纽站通常位于市中心边缘,与市内交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革新,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多样化,铁路客运站建筑逐渐与市内交通形成立体组合客运枢纽系统。铁路客运枢纽站是一个庞大的客流集散地,需要及时疏散

16、、集聚,因此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尤其是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的衔接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提高铁路对外客运枢纽的换乘效率,有效地解决车辆留站率高、留站时间长、站内滞留旅客多、疏解能力差的问题。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2 0 1 0 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将是有史以来上海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据有关部门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 0 0 0 万人次的游客光顾上海,客流乘降集中、方式多元化、延续时间长,对上海内外交通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严竣的挑战f 2 J 。再者,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的建设通常以铁路相应的专业规范为指导工程设计的依据,注重站房设计、车站建筑等方面;其它与之衔接的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也是以各自的站场设计规范为根据进行建设,缺乏相互之间的衔接考虑。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的指导,我国大城市所建成的铁路客运枢纽站在与其它客运交通方式衔接和内部设施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妨碍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整体化功能的实现,也妨碍了铁路自身各方面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很有必要对铁路客运枢纽站目前发展趋势,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现状存在问题,站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