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671408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7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GFJ-880683-FCNJ AFBX灌注桩施工方案修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方家山核电工程项目经理部方家山核电工程项目经理部 文件名称: AF 电仪修车间及电仪修车间及 BX 运行办公楼运行办公楼 灌注桩施工方案灌注桩施工方案 文件类别:ZL-C02 存 盘 号:CR-C02-AF-001 编码 QF 0 02C10 FGFJ 42 SS 协作单位编号 内部编号 2009 FGFJCR-C02-AF-001 A CFC 根据工程公司和监理审批意见修改 1A 作废 李耀 夏永利 何锡斌 2009-8-12 版次 状态 编制/修改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修改说明 控 制 与 密 级 受控: 非受控: 密级: 无密

2、级: 分发 状况 2009 FGFJCR-C02-AF-001 AF 电仪修车间及 BX 运行办公楼灌注桩施工方案 版次:A 页次:2/20 CNI22CNI22 目录 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 3 2、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 3 3、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 4 4、施工部署、施工部署 . 7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 8 6、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 14 7、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措施、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措施 . 16 8、工期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 . 18 9、异常气候施工措施、异常气候施工措施 . 19 2009 FGFJCR-C02-AF-001 AF 电仪修车间及 BX 运

3、行办公楼灌注桩施工方案 版次:A 页次:3/20 CNI22CNI22 1、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1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 1.2 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1.3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1.4 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 1.5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1.6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1.7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1.8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1.9 方家山核电工程运行办

4、公楼(BX) 、电仪修车间(AF)施工图纸。 2、工程概况 2、工程概况 2.1 本施工方案为方家山核电工程运行办公楼(BX) 、电仪修车间(AF)桩基施工。 2.1.1 方家山核电工程运行办公楼(BX)采用嵌岩钻孔灌注桩,桩基为两种型号:Z-1与 Z-2:Z-1 直径 800mm,约 63 根,单桩承载力不小于 6100KN;Z-2 直径 1000mm,约 43根,单桩承载力不小于 10400KN。桩长随地形变化,但不应小于 6M,桩尖进入岩面最低处不小于 1000mm。 2.1.2 电仪修车间(AF)采用嵌岩钻孔灌注桩桩直径 800mm,约 115 根,桩尖进入岩面最低处不小于 1000m

5、m,桩长根据岩面情况 L=2939M。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拟建方家山核电工程运行办公楼(BX) 、电仪修车间(AF)位于秦山核电公司厂区内。该地段原为浅海滩涂地貌,后因核电厂建设,原始地形地貌形态已被改变,现地貌形态属人工回填地貌。 2.2.2 地层岩性 根据勘察揭露,场地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Q4ml) 、淤泥质粉质粘土(Q4m) 、粉质粘土(Q3 m)及粉质粘土(Q3 m)等组成。现由新到老依次将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2009 FGFJCR-C02-AF-001 AF 电仪修车间及 BX 运行办公楼灌注桩施工方案 版次:A 页次:4/20 CNI22CNI22

6、人工填土(Q4ml) :杂色,主要为秦山核电厂建设时开山回填而成,稍密中密,块石直径一般为 515cm,大者达 35 cm。成份主要为熔结凝灰岩,充填岩屑、岩粉及粘性土。该层于拟建场地均有分布。厚度 2.604.40m,平均 3.45m;层底标高-0.701.53m,平均 0.58m。层底埋深 2.64.40m,平均 3.45m。 淤泥质粉质粘土(Q4m) :局部表现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或粘土,浅灰色灰色,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碎屑,夹少量薄层粉土或粉砂,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流塑软塑。该层于拟建场地分布稳定。厚度 23.7025.90m,平均 24.69m;层底标高-25.25-

7、23.18m,平均-24.10m;层底埋深 27.3029.30m,平均 28.13m。 粉质粘土(Q3m) :局部表现为粉土,灰黄色、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夹薄层粉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可塑,局部软塑。该层于拟建场地分布稳定。 厚度1.904.20m, 平均3.12m; 层底标高-27.74-26.34m, 平均-27.22m;层底埋深 30.4031.80m,平均 31.27m。 粉质粘土(Q3m) :局部粉质粘土,灰浅灰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或条纹,偶见青灰色条纹及贝壳碎屑,局部夹薄层粉土,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可塑软塑。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 各

8、地层的厚度、层底标高及层底埋深见场地地层厚度统计表(表 4) ,场地各地层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情况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 0214) 、钻孔柱状图及静力触探柱状图(图号 1535) 。 场地地层厚度统计表 表 4场地地层厚度统计表 表 4 厚度(米) 层底标高(米) 层底埋深(米) 层 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数据 个数 2.60 4.40 3.45 -0.70 1.53 0.58 2.60 4.40 3.45 21 23.70 25.90 24.69 -25.25-23.18-24.1027.30 29.30 28.13 21 1.90 4.20 3.1

9、2 -27.74-26.34-27.2230.40 31.80 31.27 18 说明:统计厚度时每孔最后一层不参与统计。 3、施工准备 3、施工准备 3.1.生产准备 3.1.1 组织车辆、设备、人员进场,搭建临设、组织工程材料、设置防火设施(机械设2009 FGFJCR-C02-AF-001 AF 电仪修车间及 BX 运行办公楼灌注桩施工方案 版次:A 页次:5/20 CNI22CNI22 备具有出厂合格证) 。 3.1.2 由项目经理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明确各自的职责。 3.1.3 修筑场地周围排水明沟,形成完整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 3.1.4 施工临

10、时用电需要约 650 千瓦,施工临时用水主管需要直径为 DN50,在分 8 个出水口,出水口管径为 DN15。 3.1.5 材料进行统一采购,组织材料进场。 3.2.技术准备: 3.2.1 根据施工总图,确定标志和高程水准点,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测放桩位并进行复核。将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并用混凝土加以保护。 3.2.2 认真仔细地阅读施工图纸,积极认真地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交底工作。 3.2.3 组织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图纸、技术、安全规程交底。做到上岗开前的 “三工教育”使全体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工程质量、安全及工期要求等。 3.2.4

11、 为确保总体计划的实现,编制工程总体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总结计划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3.2.5 按照业主要求做好开工前技术资料的报审工作。 3.2.6 提前编制材料计划。 3.3.材料准备 3.3.1 本工程进场主材应有出厂合格证、 检验报告。 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3.2 对施工所用辅材应提前组织到位,保障供应,以满足施工所需。 本工程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水泥,钢筋根据施工工期和每个施工阶段计划,分期分批依次进场并按规定进行原材料的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作用。由于桩长不确定材料估算量见下表: 2009 FGFJCR-C02-AF-001 AF 电仪修车间及 BX 运行办公楼灌注桩施工方案 版次:A 页次:6/20 CNI22CNI22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灌注桩商品砼 C30 M 约3000 2 钢筋 HRB400 T 约220 3 钢筋 HPB235 T 约76 3.4.人员准备 3.4.1 所有进场施工人员需进行质保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4.2 所有施工人员已完成进场教育并进行技术交底。 根据工程施工需求人员如下表: 序号 班组 数量 备注 1 桩基施工人员 35 分两个班组 2 电工 1 3 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