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70711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0. 0 %。董氏等27将胸腺 肽5mg加入注射用水2ml ,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穴位注射,共 治疗24例舍格林氏综合征,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 有效率为79. 2 %。杨氏10用内服药配合针刺气海、 关元、 曲骨 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疗效。6 小结与展望 从近3年的文献报道来看,许多医家认为SS大多由于燥 邪为害、 气虚失运或瘀血阻络、 湿热风热所致。统计显示滋阴 养液、 益气扶正与活血化瘀类药占了大部分,与西药相比,在减 少毒副作用、 降低复发率、 改善病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 足之处是大部分为临床经验总结,且病例选择、 分型与疗效标

2、 准不统一,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加强对本病的研究意 义重大,我们不仅要重视基础性研究,如从免疫学、 内分泌学等 方面探讨发病机制,同时要加快中医药对此病的临床研究,建 议临床研究中,可采用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制定统一的中 医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本病的论治规律。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进一步深 入,人类彻底治愈干燥综合征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1马武开.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药研究,2000 ,17(3) :352傅新利,张立亭,刘磊.张鹤鸣辨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与特点.中国医 药学报,2001 ,16(1) :5

3、2543万云莉.益气养阴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22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2000 ,17(5) :474钱垠,金实.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18 (5) :2682695董振华.活血化瘀法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运用.北京中医,2001 ,20(3) :9116母小真.陈湘君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2 ,29(1) :117张静.益气养阴润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新中医,2002 ,34(1) :53548马武开,王继明.干燥综合征的中医分型辨治概况.中医药信息,2000 ,173 :359王建英,智春宁,王凤莲.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23例.四川中医,2001

4、 ,19(4) :484910杨香生.中医辨治干燥综合征16例.辽宁中医杂志,2002 ,29(12) :73473511钟琴,严鲁萍,曹永芬,等.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干燥综合征48例临 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 ,24(3) :3412马武开.干燥综合征辨证分型探讨.光明中医,2001 ,16(92) :303213张淑瑛.清热除湿法治疗干燥综合征18例.中医杂志,2001 ,42(8) :50614黄剑英,周文豪,楼雁飞.治疗更年期口咽干燥综合征30例体会.浙 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 ,24(3) :3415陈一峰,任军生,韩朝,等.清燥救肺汤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干燥综合 征26例.

5、浙江中医杂志,2000 ,35(2) :5716王心光,刑云.养阴清肺汤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 吉林中医药,2000 ,20(1) :3417申康.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0例.山东中 医,2002 ,21(8) :46746918吴国琳,范永升.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7例.浙 江中医杂志,2002 ,37( ! 0) :42319张彤,陈新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原法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 察.中国药房,2002 ,13(5) :2920杨成虎,郭翠华.增液承气汤临床新用.陕西中医,2001 ,22(8) :497 49821邓裔超,邓淑云.邓启源老

6、中医运用拯阴理劳汤撷菁.福建中医药,2000 ,31(6) :181922田旭东.补阳还五汤在疑难杂病中的运用体会.甘肃中医,2001 ,14 (6) :444523方朝晖,陶文.王坤芳疑难病治验3则.陕西中医,2002 ,23(7) :627 62824管志红,朱雪华.胸腺肽配合川芎嗪、 黄芪治疗早期干燥综合征20 例.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 ,16(6) :55125周蕾,李宝全,孙闻文.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附43例 报道) .天津医药,2002 ,30(2) :11411526马玉林,刘明伟.中西医两法治疗眼结膜口腔黏膜干燥综合征20 例.中医药学报,2000 ,(1)

7、:5827董建成,任新华.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舍格林氏综合征24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 ,9(2) :19收稿日期:2003 - 08 - 01针灸治疗中风研究新进展谢永俊 第一军医大学 广州510515关键词中风 头针 体针 耳针 眼针中风病以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复发率高为特 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血管病 的年发病率为94. 07.10万,患病率冠诸病之首。在该病预 防、 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特 别是针灸治疗,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良好的功效。兹就近年来的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头针法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源于 内经,内

8、经 五乱篇 中 “气乱于 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取之天柱”。头针头皮可调整经 络,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谈氏1头针取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二线,并根据辨证施以单式徐疾 补法、 泻法和快速持续捻转法治疗患者24例,治愈8例,显效11例,进步4例,无效1例。张氏2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制订的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方案 取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均为 患肢对侧,治疗患者33例,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 无效3例,有效率90 . 9 %。陈氏3等以选对侧运动区为主,并 配合足运感区,失语者加用失语区。治疗中风偏瘫180例,基 本治愈43例,占23. 9 %;显效32例

9、,占17. 8 %;好转87例,占48. 3 %;无效18例,占10 %;有效率90 % ,显效率41. 7 %。冯 氏4根据不同肢体瘫痪,选取对侧运动区,配取足运感区,依患 者体征取坐、 侧或平卧位,按一定手法进针并捻转,治疗中风偏 瘫50例,治愈11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有效率 达90. 0 %。王氏5等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肢体酸痛麻木 者加感觉区,失语或舌蹇语涩者加语言区,并在第2疗程开始 后,配取患侧手足阳明经穴及手足少阴经穴,治疗中风70例, 治愈38例,占54. 3 %;显效14例,占20. 0 %;有效10例,占14. 3 %;无效8例,占11 . 4 %;有效

10、率88. 6 %。2 体针法 许多医家根据 内经“治痿独取阳明” 的理论进行辨证取 穴针刺,以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在临床也取得了较 好的疗效。苏氏6取水池、 大椎、 极泉、 曲池、 外关、 丰隆、 三阴 交等,同时配合头部运动治疗病人165例,结果治愈101例,占354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10月第15卷第5期61.2 %;显效32例,占19. 4 %;有效14例,占8. 5 %;无效18 例,占10. 9 % ,有效率为89. 1 %。温氏7以内关、 三阴交、 人 中、 极泉为主穴;委中、 尺泽、 丰隆、 百会为副穴治疗中风偏瘫38例,结果基本治愈16例,占42. 1 %;显效

11、13例,占34. 2 %; 好转5例,占13. 2 %;无效4例,占10. 5 %;有效率为89. 5 %。 赵8氏等根据 内经“治痿独取阳明” 的理论,以阳明为主,辅 以少阳,太阳经穴。并根据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的原则采用 捻转或提插补泻手法,并配以电子瘫痪治疗仪治疗中风患者90例,结果治愈34例,显效3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 率为94. 4 %。3 眼针法 王氏9取眼针双侧上、 下焦区,肝阳暴亢加肝区;风痰淤血 加肝区、 脾区、 心区;气虚血淤加心区;阴虚风动加肝区、 肾区。 用眶内刺法和沿皮横刺法治疗出血性中风138例,显效49例, 有效52例,好转24例,无效13例,有

12、效率为90. 6 %。4 灸 法 张氏10等取天窗(健侧)、 百会温灸治疗中风恢复期91 例,基本治愈36例,占39. 6 %;显效36例,占39. 6 %;好转16 例,占17. 6 %;无效3例,占3. 30 %;有效率为96. 7 %。5 综合疗法 在临床上,为了使病人尽快得到疗效,很少采用单一疗法, 而是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相结合。如:头针配合其他疗 法,体针、 耳针结合治疗,头针、 体针结合治疗等。5. 1 头针配合其他疗法头为诸阳之会,针刺头皮病灶区可 以刺激脑神经细胞觉醒,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增加刺激量、 延长 刺激时间,达到活血通经、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王氏11头针取 对侧运动

13、区及足感区,在针刺同时吸入医用氧气治疗患者50 例,治愈36例,占72 . 0 %;显效10例,占20. 0 %;好转4例,占8.0 %;无效为0。蔡氏12使患者取仰卧位,取瘫痪肢体对侧运 动区、 感觉区、 足运感区,同时配 以神经干刺激法,治疗中风偏 瘫138例,治愈82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有效 率91. 3 %。顾氏13等取患者对侧运动区,进针后并捻转;另进 行穴位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2ml ,黄芪注射液2ml ,VitB12注射 液1ml ,取穴:肩 、 曲池、 手三里、 伏突、 环跳、 阳陵泉、 三阴交、 丰隆等,治疗中风50例,基本治愈9例,占18. 0 %;显著

14、进步29例,占58. 0 %;进步8例,占16. 0 %;无变化4例,占8. 0 %; 恶化0例,有效率92. 0 %。王氏14等选用病程30d以内的病 例,随机分为3组,A组80例,输液的同时采用头针治疗,肢体 运动障碍者取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旁一线;语言障碍者取颞 前线、 顶颞前斜线;肢体感觉异常者取顶颞后斜线,并采用抽气 法和近气法治疗。B组为62例,在输液同时配合体针。C组为60例,根据病情单纯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和口服。A组有效率(97. 5 %)分别与B组(96. 6 %)和C组(86. 6 %)对 比,经统计学处理(P 0. 05) ,有显著差异,提示头针对中风病

15、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5.2 体针、 耳针结合治疗邢氏15体针取患侧穴位,上肢取 肩三针、 臂 、 极泉、 曲池、 外关、 合谷、 手三里;下肢取环跳、 阳 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 解溪。耳针每日贴一侧耳穴,次日贴对 侧,依次类推,取穴:脑点,皮质下,肩,肘,膝,踝等穴。体针和 耳针同时进行治疗中风偏瘫68例,治疗效果为治愈43例,有 效21例,无效4例,有效为94. 3 %。5.3 头针、 体针结合治疗 “头为诸阳之会” 与 “治痿独取阳 明”2套理论的结合,使临床上头、 体针结合治疗中风相辅相 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用。佘氏16体针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 少阴经穴;头针取瘫痪

16、对侧顶颞前、 后斜线, 再根据辨证配合中药和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治疗患者68例, 其结果为:基本治愈33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 黄氏17头针取偏瘫对侧运动区,体针取患侧腧穴,上肢取合 谷、 后溪、 外关、 内关、 手三里、 曲池、 肩三针,下肢取环跳、 伏兔、 髀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绝骨、 丘墟、 解溪,头针与体针同时 进行治疗中风偏瘫107例,其疗效为:治愈57例,占53. 2 %;有 效37例,占34. 6 %;无效13例,占12. 2 %;有效率为87. 9 %。 庞氏18按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取瘫肢对侧顶颞前斜 线、 顶中线、 额中线。体针取患肢极泉、 尺泽、 内关、 环跳、 委中、 太溪治疗患者153例,基本治愈46例,占30. 1 %;显效71例, 占46. 4 %;有效27例,占17. 6 %;无效9例,占5. 9 %;有效率 为94. 1 %。李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