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翻译专项复习突破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70678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翻译专项复习突破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翻译专项复习突破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翻译专项复习突破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 作为高考文言文的必考题, 在 全国卷中, 分值已达到10分。从能力层级上讲, 文言文翻译题属于中等B级理解, 但在考场 上, 文言文翻译却是极易拉开差距的一道试题, 因此, 在高三复习中一定要高度重视。 要很好地完成文言文翻译必须以扎实的文 言知识为基础, 有相当的文言实词、 虚词、 特殊句 式等知识积累。这里, 重点要谈到的是高考文言 文翻译的规范与技巧。 一、 尽量做到字字落实、 一一对应。 关于文言文翻译, 我们常常提及的三大原则 是 “信、 达、 雅” ,“信” , 即忠实于原文;“达” , 即译 文流畅通顺;“雅” , 即文字典雅。而在高考文言 文中, 最为看重的是

2、“信” , 即准确, 就是我们通常 所说的 “字字落实” 。所谓 “字字落实” , 就是在翻 译时, 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 每个 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 一一对应。 在文言文中, 单音节词占多数, 也就是说, 文 言文中形式上的一个字通常就是现代汉语中的 一个词, 需要用一个词语来对应翻译, 当然, 遇到 如人名、 地名、 官职名、 年号名等专有名词无需翻 译, 直接照抄即可, 也有一些发语词、 语助词、 语 气词等也无法直接译出, 但养成字字落实、 一一 对应的翻译习惯非常重要。 以2012课标全国卷的一道文言文翻译题为 例, 我们来真切地体会一下文言文翻译中 “字字 落实、

3、一一对应” 的原则。 翻译试题: 今贤否杂糅, 风俗浇浮, 兵未强, 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参考译文: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 道, 风俗浇薄虚浮, 兵力不强大, 财力不充裕, 应 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一一对应: 今如今; 贤有德才, 否 无德才的人, 杂糅混杂一道, 风俗 风俗, 浇浮浇薄虚浮, 兵兵力, 未强 不强大, 财财力, 未裕不充裕, 宜应 当, 卧薪尝胆卧薪尝胆, 以以, 图 求, 内国内, 治安定太平。 二、 牢固树立得分点意识, 识别并准确翻译 得分点。 虽然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给出的参考译文 基本上都是一一对应的直译, 但在实际考试中做 到全部直译是

4、很困难的, 试题中有些比较形象化 的词语原本就无法直译, 而高考评分细则基本上 是要求落实2-3个得分点, 其余部分大意对即 可。 这一评分细则对考生而言意味着两点: 一是固然要追求字字落实的直译, 却不可强 行直译, 导致语句不够通畅, 要学会灵活处理, 很难直译、 或者直译后语句不通顺之处需要适当变 通; 二是要牢固树立得分点意识, 能够识别并准 确翻译得分点。由于高考阅卷速度比较快, 得分 点的翻译应该尽量准确, 采用通用的义项表述加 以翻译, 尽量不用近义词替代。 那么, 文言文翻译中哪些是得分点, 应该如 何进行识别呢?在文言文翻译中, 通常设置的得 分点有: 重要的文言实词 (尤其

5、是一词多义、 古今 异义词、 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 ; 重要的文言虚词 ( 考试说明 中规定的18 个虚词)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 句和固定句式) ; 其中, 重点实词最为重要。 以2013课标文言文翻译题为例 (1) 其兄自有时名, 滞于冗官, 竟不引进。 参考译文: 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 却停留 在闲散官职的位置上, 李揆却不加推荐。 评分细则: 大意2分,“时名”“滞”“引进” 各1 分 三个得分点平均分布在三个句子中, 涉及的 都是重点实词。 再如2015课标全国文言文翻译题: (1) 陛下兴军旅, 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 深 恐非宜。 参考译文: 陛

6、下兴起战事, 易于引起百姓叹 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 我很担心不合适。 评分细则: 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 “游幸” 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三个得分点也是分散到三个句子中, 涉及到 的仍是重点实词。 由上可见, 翻译试题中所设置的得分点一般 是比较分散的, 几乎每一句都有得分点, 设置得 分点的地方一般是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理解 有一定困难的地方, 对于这些地方则一定要尽量 准确地翻译。 三、 充分调动多种知识、 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推断。 在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中, 首先需要奠定扎 实的文言文知识基础, 但并不是记忆了众多的文 言实词、 虚词义项及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

7、译 就一定能够完成得好。文言文翻译中, 文言一词 多义的辨析选择上仍是一个难点, 同时, 试题中 可能还会涉及许多陌生的文言知识点需要加以 推断, 因此在复习中, 要学会充分调动多种知识、 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以近5年全国卷高考文言试题为例, 遇到翻译中的一些难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进行 联想和分析: 1、 教材联想 陛下兴军旅, 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 深恐 非宜。(2015课标全国)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 “咨” 是一个难点, 显然 现代汉语中的 “咨询”“商量” 之意代入是不通的, 此时可联想到我们在教材 蜀道难 中曾经学习 过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 与 “嗟” 同义词复用,

8、 皆为 “感叹” 之意, 代入此句中, 意思显然是符合 的。 2、 多音字联想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 疏入, 帝惊泣不食, 瑾 等大惧。(2014课标全国)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 应该注意到 “阙” 和 “疏” 均为多音字, 阴平的 “阙” 意为 “过失、 疏忽” , 去声 的 “阙” 意为 “宫阙、 宫殿” , 此处应为去声,“宫殿” 之意;“疏” 旧有阴平和去声两声, 阴平的 “疏” 意 为 “疏导”“疏忽”“疏散” 等意, 去声的 “疏” 意为 “一种奏章” 或 “一种注释” , 此处应为去声, 取 “奏 章” 之意。 参考译文:(韩文) 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 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 奏章

9、递入皇宫, 皇帝吃惊 得哭泣着吃不下饭, 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3、 成语联想 成语是中国汉语中约定俗成的词组, 有很大 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 其中的一些字 词保留了文言意思。所以, 在遇到一些翻译难点 时, 有时候, 我们可以从含有该词语的成语去推 想其意义。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 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 莫敢望也。(2013课标全国)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 “望” 是一个难点, 很难 找到合适的词语来翻译, 我们可以联想到 “望其 项背” , 由此推断出 “接近”“追赶” 等意思。 参考译文: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 皇 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 诸位大臣没有敢望其项背 的。 同样的,

10、 禹、 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有德之 君, 不忘规过, 臣不胜大庆。(2014课标全国)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 “不胜大庆” 中 “不胜” 的翻译固然可以由司马迁 鸿门宴“沛公不胜杯 杓” 分析出 “不胜” 为 “不能承受” 之意而加以直 译, 但若能由成语 “不胜感激” 即 “非常感激” 之 意, 从而推导出 “不胜大庆” 即为 “非常庆贺” 之 意, 译文将更加通畅。 参考译文: 大禹、 商汤归罪自己, 他们能够蓬 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 不忘改正过错, 我深表 庆贺。 4、 结构分析 在文言翻译中, 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对语句结 构的分析判断出对应词语的词性从而做出正确 的翻译。 吾唯知吾君可

11、帝中国尔, 苟立异姓, 吾当死 之。(2015课标全国) 这句话的翻译中,“帝” 是一处重要的得分注意到这一结构和用词特点, 也可以帮助正确理 解。 如: 而亲贤下士, 推毂后进, 虽位崇年高, 曾 无倦色。(2014课标全国)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亲贤” 是比较容易误译 的一处, 其实对 “亲贤下士, 推毂后进” 多读几遍, 就会很容易地判定 “亲贤下士” 乃是一个并列短 语, 故 “亲贤” 和 “下士” 一样, 是一个动宾结构的 词组。 参考译文: 而亲近贤才, 屈身交接士人, 荐举 后辈, 虽然位尊年高, 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5、 语境分析 所有语句的翻译都不能离开它所处的语境, 有

12、时候, 我们仅凭句子本身难以分析判断时, 结 合上下文的语境, 棘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如: 燧谓:“东西异路, 不当与, 然安忍于旧治 坐视?” (2012课标全国卷)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路” 是一个难点, 很容 易误译为 “道路” , 这时若注意到词句之前的语境 “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 , 即大旱时, 浙西常平司请求调粮, 而在本句中,“东西异路” 显然是 “不当与”(即不应当调粮) 的原因, 因此此 处的 “路” 理解为 “道路” 明显是不通的, 应该是指 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路” 作为专有名词, 直接 抄录即可。 参考译文: 萧燧说:“东部、 西部不属同路, 按 说不该给

13、粮食, 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 不问呢? ” 再如2014课标全国: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 复欲夺任丘民业, 文 力争乃止。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 是比较容易误译的一处, 很容易理解为 “淳安公 主赏赐三百顷田地” , 但是这样的翻译, 显然与后 文中 “又想抢夺民众的产业” 相矛盾, 因此, 此处 的 “赐” 应该理解为被动, 只可能是 “淳安公主被 皇上赏赐三百顷田地” 。 参考译文: 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 地, 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 韩文竭力抗争 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6、 语音猜测 文言翻译中有一个难点, 就是遇到比较陌生 的通假字。“通假” 是用

14、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 替本字, 如果我们绞尽脑汁也无法搜寻到某个字 适配的义项时, 有时候就需要大胆地猜测, 是否 是一个通假字, 当然猜测并不是盲目的, 一是根 据读音, 二要根据语境。 如: 锡宴不赴, 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 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2016课标全国) 在这句话的翻译中,“锡” 是一个难点, 此处 “锡” 为动词, 显然不可能是意指某一种金属的名 词, 而前文既有 “帝不豫, 辽使至不能见, 命公亮 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 即皇帝命令 公亮在客馆设宴款待辽国使臣这一语境, 而 “锡” 与 “赐” 谐音, 古文中经常谐音通假, 可大胆猜测 “锡” 通假 “赐” , 代入之后意思也是恰当的。高三文言翻译专项复习突破点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钟 群2版高考语文投稿邮箱: 2017年12月22日编辑 冬 青【真题再现】 2017高考全国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