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70472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六 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能力 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突出重点实现找矿突破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关心支持下,云南各项地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基础地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科研指导找矿,走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基础工作重要性不断彰显。在此,我简要汇报基础地质工作在云南得到好的应用,科研工作在地质找矿中发挥引领作用,直接指导找矿突破的一些实例;汇报云南公益先行,统筹部署,中央、地方、企业联动的有益探索,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多指导。 一、基础地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服务社会的作

2、用不断一、基础地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服务社会的作用不断彰显彰显 (一)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一)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云南省各项地质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地质工作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以2 1:5 万基础地质调查为代表的基础地质工作不断加强,包括区调、矿调、面积性物探、化探、环境调查等各项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提高。2014 年,我局共组织实施了 33 项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全年共完成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4800 平方千米,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4139 平方千米、1:5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6812 平方千米、1:25 万区域重

3、力调查 9500 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全省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累计共完成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 4 万平方千米,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4.9 万平方千米,1:25 万区域重力调查 5.7 万平方千米。使全省已完成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国土面积比例由 29%提高到 39%;已完成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国土面积由 18%提高到 31%;已完成 1:25 万区域重力调查的国土面积由 68%提高到 84%。 (二)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二)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支撑。随着基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地方基础建设

4、的能力不断加强,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如我们的区调、环境调查评价资料在泛亚铁路建设选线、环境、地灾防治评价等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我们积极参与,提供相关资料;在滇中调水的论证中,我们积极参与了线路地形地质图的编制、矿产压覆评价等工作,为合理布局滇中调水的线路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国家公益性地质项目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典(三)国家公益性地质项目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典型示范和技术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型示范和技术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云南新平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建设和典型地3 灾治理工程,为云南每年 20 亿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创造了条件,为各

5、项工作的全面推开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在云南开展 9 个县的 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其工作标准、技术要求等成为全面铺开全省县市(区)1:5 万地灾详查的基础。如没有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示范引领,很难统一全国十余家地灾调查队伍的技术标准,保证项目质量。近两年来,云南每年安排数十个县市(区)的 1:5 万地灾详查。2014 年,云南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了德宏州盈江、普洱市景谷等 30 个县市(区)的 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在怒江流域、乌蒙山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对 115 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监测预警工作。完成了盈江地震、鲁甸地震、景谷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应急排

6、查、核查工作。云南地调局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四)乌蒙山区扶贫专项地质工作成效明显。(四)乌蒙山区扶贫专项地质工作成效明显。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组织精干队伍,首次在乌蒙山云南片区开展了 1:5 万农业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查明了地球化学状况,评价了土地质量等级,发现并圈定了 90 万平方千米以上富硒土地,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指导。为此,昭通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组织了云南昭通苹果、天麻农特产品推荐会,专门推荐昭通富硒苹果,并请求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支持开展天麻产区土壤地质调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推进乌蒙山扶贫,加强了矿产勘查工作,4 在昭

7、通市巧家县毛坪铅锌矿外围新发现中型铅锌矿 1 个,探获资源量 11.88 万吨,中型重晶石矿 1 个,探获资源量 507万吨。 (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丰硕。(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丰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特别是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云南在地质找矿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突破了普朗铜矿、北衙金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等一批超大型矿床,新发现了铜厂沟钼矿、西益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提前实现了原定的“358”目标。 “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评价了 4 个超大型矿床、15 个大型矿床和一批中小型矿床。3 年累计投入 79.79亿元,新增资源储量:铜(钼)823 万吨、铅锌

8、 1271 万吨、铁矿石 17.62 亿吨、铝土矿 2.36 亿吨、金 306 吨、银 5748吨、锡 49.1 万吨、钨 52 万吨、煤 38.49 亿吨、磷 6.43 亿吨等。按照 2013 年底的金属价格估算,潜在价值大于 5 万亿元。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成果入选“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 。 (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院)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的大量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承担了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矿床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也争取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9、973 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产学研”5 一体的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地勘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局(院)先后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各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0 余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等奖 4 项。2 人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 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李文昌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领军人才,2014 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一)发挥科技创新在找矿突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一)发挥科技创新在找矿突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地质科研在找矿突破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从 2001

10、年开始约 15 年的时间,没有中断我局承担的综合研究工作,这种持续性的研究,首先能深入掌握区带的地质构造特征,逐步深化成矿规律认识,更主要的是,每一个矿床的发现,对原认识是一次修正、提升,往往能够实现认识上的创新,从而使找矿部署更有针对性,提高找矿成效。 成矿区带及矿区成矿认识的突破直接指导找矿突破实例如下: 1.岛弧斑岩结构识别和斑岩铜矿模型建立,指导普朗斑岩铜矿勘查获得突破。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勘查红山、雪鸡坪铜矿之后的 30 多年,格咱地区的找矿未获大的进展。1999 年,英国比利顿公司在普朗地区开展了四年的风险勘查,施工多个钻孔认为规模不大而放弃了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部署“西

11、南三江南段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6 工作,发现了可能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一系列特征,明确提出矿床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验证和评价,最终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后由企业大规模投入,控制铜资源储量达超大型规模,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指导红山、雪鸡坪铜矿勘查取得突破。全区控制铜资源储量 822 万吨,其中普朗铜矿共查明资源量铜 511 万吨(相当于 10 个大型矿床) 。获 2013 年度云南省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奖。 2.持续的科学研究,发现燕山期钼多金属矿带。在发现评价了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后,中国地质调查局进一步加强该区的科研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研究发现该带部分岩体的成岩年龄为燕山期,成功预测斑岩钼矿。通

12、过拉动后续商业性勘查揭露了数百米厚的斑岩钼(铜、金)矿体,发现了铜厂沟超大型斑岩钼多金属矿床(钼约 50 万吨) 。之后又预测南面东炉房金矿点有望找到该类型钼铜矿, 2014 年在东炉房钻获厚大矿体,目前评价工作正在进行。 3.预测隐伏岩体,指导突破镇康芦子园超大型、保山金厂河大型铁多金属矿床。通过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工作,成功预测镇康芦子园、保山核桃坪两个小型矿床下有隐伏岩体,岩体顶部存在铁矿体,通过勘查,使小型芦子园铅锌矿一举成为铁铅锌铜超大型矿床(铅锌 430万吨、铁 3.03 亿吨) 。 同样的理论认识和预测,利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实施了第一个找矿钻孔

13、,见到厚大隐伏矿7 体,发现保山金厂河大型铁多金属矿床(铁 1.8 亿吨、铅锌30 多万吨、铜 11 万吨,金 11 吨) 。 此外,利用斑岩成矿系统研究成果指导北衙外围卢坪大型铅锌矿的发现,指导北衙金矿找矿不断获得新突破,使该矿成为超大型金铜铁矿床(金 340 吨、银 7000 吨、铁矿石1.3 亿吨、铜 65 万吨、铅锌金属储量 240 万吨) 。 (二)完善的管理体系,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二)完善的管理体系,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云南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成功实施表明,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更大成效,要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发挥国家基础性地质工作作用,服务企业,让利企业,充分发挥矿产

14、勘查开发企业的主体作用,对有潜力但有风险的区块,利用基金承担有价值的风险,推动矿业权人登记了就得勘查的督促机制,统筹部署,整装勘查,不断实现找矿突破。 1.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重视该项工作。依靠省厅局可使州、市、县关心、关注计划,帮助矿业权人、技术部门履职履责、更好地开展工作。 2.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和督查常态机制。重要项目建立专家(组)分片(项目)负责的形式,从论证(设计)评审到日常指导、督查,项目的滚动与否,主要来于日常管理。 3.深入研讨,做好选区。整装勘查区(或项目)的选择好坏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深入研讨,汇集完整信息后进行科学选区。 4.重视整装勘查区(或项目)总体工作

15、方案和年度工作8 设计编制。目前论证(设计)编制时间太紧,多数承担单位忙于完成文本,而不是项目的部署设计。 (三)发挥基础先导,基金推动作用,统筹部署整装勘(三)发挥基础先导,基金推动作用,统筹部署整装勘查区工作。查区工作。国家基础性工作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技术指导作用,基金发挥推动作用。对于选定的重点勘查区,要全面部署适合该区找矿的各类基础工作,大大提高研究程度;要培植矿业市场,企业一定是主体,国家的基础工作要为区内的矿业权人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矿业权人下决心开展勘查;对于确有潜力但矿业权人不愿意投入的区块,可以用基金资金开展勘查,企业可选择申请基金全额投入、合作投入,否则请企业退出矿业权由基金勘查。形成基金推动整装勘查的作用。云南 2014 年一批基金项目质量很好,就是用这样的机制实现的。要统筹中央、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资金,形成统筹部署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