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撰写的一副对联_敏歧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70422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撰写的一副对联_敏歧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国藩撰写的一副对联_敏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撰写的一副对联_敏歧(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 国落撰写的一副对联敏歧五夜樱仍,上孤今听鼓角 一禅浊酒,皿来此地,湖山 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中国古代名胜 古迹对联选注,随便翻翻,上 面这副对联就吸引住了我。之所以 欣赏它,是 在感觉上,行文极其随意 自然,让人感觉不到 一般对联程式透 出的“对联”味,但细味之,它又是极好的对联,于行云流水之中,毫无雕琢之际.使人几 乎感觉不出的工稳之中.散发着对联特有的艺术气息.这给人 一种启示,任何有个性的艺术,都有其特有的形 式.但又不能太专注于形式。人们常说一句话: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艺术形式也是,最好的形式是无形 式.不是说宾的不要技巧,不要形式,而是说其技巧、其形 式,正与所要表现的内容,血肉般地

2、融为一体,使人于 整休印象中,并没有一点形式感,不露一点技巧的斧痕.这正是一种化境,看似信手拈来.丝毫也不费力气,实则,要做到这 点,需要相当的学识修养和艺术功力。欣赏罢对联,才看作者:曾涤生,不禁吃了一惊:这个曾涤生,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么?对这 个解放后一直被否定,后来又争论 颇多的人物,其著作,最先是不敢去读,之后断续续又读了一些,但不多,至 于曾国落撰写的对联,这还是我读到的第一副.这副对联,是题写在吴城的望湖亭上的。吴城是个镇,在江西原新建县北约一百八十公里处,是技江流入都阳湖的人口.古时这里水路畅通,北往南来的物资,多在这里集散。因为地处翰江与都阳湖的入口,军 事上的地位也极为重

3、要。曾国落督练的水 师.多次与太平军激战,第二次率师入江西时,曾国落 曾小住吴镇,这副对联,十分可能就是那次题写在望湖 亭上的。联中的“五夜”,即五更天.汉旧仪说:“夜 漏起,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夜,乙夜毕传丙夜,丙 夜毕传丁夜,丁夜毕传戊夜,戊夜 毕为五 更。”“五更”,“楼船”,“孤亭”,“鼓 角”,所摘的“象”都精当而有特点,从而构成浓浓的艺术气氛,短短二十四个字:支撑起一个极 大的想象空间,稍 嚼之,当时军情的紧张,作者的心绪与襟怀,一一跃然纸上。真从心底感谢中国古代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的选注者,感谢他们极有意义的劳动.至少在我,让 我知道 了江西原新建有一个吴城,这个地处赣江和都阳湖

4、入口的小镇上,还有个望湖亭,曾国落在军务紧急之际,曾登临此亭,留下了这副我第一次见到的曾国藩撰写的对联。选注者的工作做得很细致,“注”的部份.就分“风物介绍”、“作者简介”、“注释”和华评析”四个部份。通过这些,让我大致了解了这副对联产生的时 间、背景,从而使我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对联 所创造的气氛与境界。真是获益非浅!因为,这既是一种知 识的学习,又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不过,遣憾之处也有。如“评析”中的这段话:曹国落曹多次甘 练水师与太平天国为敌,在这副时联里,他装出 一剐 贫 稚 的风度,吟诵湖山,但是掩盖不住 他“五 夜 楼 船” “听致角”,誉练水师残 杀农民起义军的凶恶面貌。可商榷之处

5、在于,首先,不存在“装出”。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是这副对联最大的特点,故 其“风度”的“儒雅”,纯 系自然出之,成为一种内在的人格的写照。还有,这副对联里,作者当然也“吟诵”了“湖山”,但这并非着意所在。试 想一下,如果是另外地方的另一个临湖的“孤亭”,军务紧急的曾国藩有心思去登吗?就是登了,也不会有这 副对联 的诞生,道理很简 单,因为他根本没有这种心绪。十分明显,曾国落对吴 城的望湖亭有如此 的兴趣,并欣然撰写了这副对联,实在是他的那段“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的生活经 历,久久萦绕于怀,于是,才有“一梅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的“后事”。故“楼船”、“鼓角”等一系列的“象”,作者不是在“掩

6、盖”,而是在着力突出,因为不如此,作者的胸襟,作者的风度,就无法如此鲜明地表现出来。至于“残 杀农 民起义军”,这确实是一段实实在在的历史,确实是 曾国落一桩最大 的公案。但,或是个颇 为复杂的问题,要把它说清楚,是需要丰富的证据,和极具说服力的长文,决不是“凶恶面貌”这样的文字就能 了事,就能“批”得“倒”的。对历史人物的科学梳理,需要的精神是批判.即首先占有充分 的证据,有以这些证据为依据的极有说服 力的说理,最后才对其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写下结论,而我们过去,对一些历史甚至现实的人物,往往 用的不是批 判,而是“判批”。即首先给对象定了“性”,然后兜头一斑粪水。这种方法,看似来 势汹汹,其实空虚之极。历史是以史实为根据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掺 不得半点水分.不讲科学的“批”,不仅不能“批倒”对方,反而伤害了自己,因为人们从其势汹汹中看到的,是一种无知和苍白。到节骨眼上,尿却胀急,无法忍耐,只好骂了几句跑出来了: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握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 被这驴颓笑杀我!6总的说,元代幽默散曲的成就水平是与整个元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成就大致成正比的。(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