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9945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4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1 -【网络转载,仅供学习,请勿它用】 【网络转载,仅供学习,请勿它用】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中国园林城市建设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 1820 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

2、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30-1928)于 1898 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 3 万人左右

3、)。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从二十世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2 -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 “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流,彼此借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 “园林城市”评选活动的开展是在 1992 年由我国建设部发起的,并制定了

4、十大标准,目的是以此来推进各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 “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 新加坡位于北纬 1 度,国土面积为 646 平方公里,人口为 320 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今年三月作者有幸参加了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主办的“建设和管理一个花园城市”的技术培训,目睹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实践,从新加坡的同仁那里比较系统地了解到其花园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

5、已成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3 -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其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 ,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八十年代,新加坡的

6、城市建设在规划指导下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在着眼于未来的同时,意识到保护好宝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于是划定了需要保护的建筑和相关的区域,成立了国家保护局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之中。为此新加坡达到了如下指标: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 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 10 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 米范围内应有一个 1.5 公顷的公园;在

7、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 0.4 公顷的开放空间。 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正是看到了欧美等国家在通向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4 -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解决城市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在新加坡建设的初期就开始引入“花园城市”的理论,并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很好地处理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新加坡的知名度, 为其发展旅游业, 广泛吸引外资,增加对外开放的实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的建设向世人展示了其热带城市的风采,形成了独特的城

8、市风格,为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1965 年新加坡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 城市大规模的重建正是从那时开始的,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也同时形成。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 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 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 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 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

9、划, 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 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5 -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园林不仅仅能创造 “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

10、达成共识。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景观资源相对匮乏的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旅游设施和卫生、环保、法制管理的一体化形成了自己城市的特色。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其“花园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中国“园林城市”的建设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新加坡已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它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但是其“花园城市”的实践是从 35 年前不发达、人们正在为职业和住房奔波的时候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处于新加坡的某个发展阶段,我们应结合国情,在奔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进程中少走弯路,通过园林建设使国家和城市获得最大的政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园林城市”建设的差

11、距 中国“园林城市”的建设实践已有近十年,其间有十二个“园林城市”诞生,还有不少城市正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十二座“园林城市”的绝大多数位于中国东部的发达地区,其中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北京、南京、杭州,海滨城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6 -市有大连、厦门、威海、珠海,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有深圳、珠海、中山、南宁,工业城市有马鞍山。合肥市则以完善的绿地系统布局为特色。可见, “园林城市”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或以优厚的自然条件为依托,或以历

12、史文化遗产为背景,建立起较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指标多达到了:建成区的绿地率 3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在 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 5 平方米以上。它们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与城市风貌保护与建设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但较“花园城市”新加坡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各种污染问题,特别是和绿地系统密切相关的水系污染问题,也困扰着“园林城市”的建设。合肥、成都、北京先后由政府斥巨资进行城市水系整治,但目前的状况是:合肥环城公园靠近居住区的黑池坝的河水颜色发黑,散发出微微的异味;成都的府南河整治一年后又恢复了原来臭气熏天的污染状况,只可惜了滨河两岸优美的绿带; 北京近日完成了城西

13、水系的治理, 开通了水上旅游航线,但护城河,特别是北土城的护城河的污染日趋严重,而同市民休闲密切相关的很多公园、绿地都沿此河布置。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的开展,成年树木大量被砍伐,造成绿地中遮荫树减少,新建各类绿地中盛行“装饰”之风,过于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整形修剪的花灌木、草坪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 79 号 电话:057187653630 87653627 传真:057187653630 Email:CCCEC 邮编:310002 - 7 -及艺术水平一般的雕塑占据大量的空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也降低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而在新加坡近年特别强调对人行步道的遮荫。 新加坡

14、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近三十年间,通过改善和提高公园的设施水平,来满足市民多方面的需求。健身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及老幼皆宜的参与性活动设施的构思新颖,十分吸引游人。而国内居住区绿地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设施明显不足,更别提设计质量和品位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被普遍应用于新加坡园林种质资源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检索就能对其全国的观赏植物品种、数量及生长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国家公园局为其所管辖的每一棵树木都建有档案。植物养护工作之细是我们无法比的。 “园林城市”的建设靠的是自始至终的城市领导层的重视,目标确立后,坚持不懈地实施。我们在新加坡向各方人事请教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何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候,就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战略?最终满意答案的寻求来自对“花园城市”发展历史的探索。花园城市理论和实践是对西方工业化文明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巨大破坏的反思,新加坡的领导者正是充分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