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69399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P2P技术与版权问题的研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bs t r ac tP e e r 一 t . o 一 P e e r ON ) n e t w o r k s a r e t h e m a i n s t r e a m f o r t h en e t w o r k u s e r s i n s h a r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s e d a y s . F o ru s e r s , t h e y c a n c o m m u n i c a t e a n d s h a r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i r e c t l yw i

2、t h o u t , s e r v e r s . F o r e n t e r p r i s e s , t h e r e 1 1 b e v a r i o u s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s b y u t i l i z i n g P 2 P c o m p u t i n g . F o l o w e d b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 u s e r s c a n w i l f u l l y p e r f o r md i g , t a l

3、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o n l , n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H o w e v e r , i t.m a y p o t e n t i a l l y e n d a n g e r c o p y r i g h t h o l d e r s i n t e r e s t sA u t h o r s w i l l h e s i t a t e t o p u b l i s h t h e i r w o r k s o n l i n e b e f o r et h e u s e f u l p

4、 r o t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c o m e o u t . T h u s ,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P 2 P t e c h n o o g y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 r i s e o f a n e w e g a l .i s s u e ;i n c l u d i n g a b r a n d n e w c o p y r i g h t i n f r i n g e m e n t s t y l e o ni n t e r n e t a t o n e s

5、 i d e , a n d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t o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o p y r i g h t l a w s y s t e m a t t h e o t h e r s i d e .B e c a u s e h i s t o r y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e v e r y n e w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6、a l l l e d t o c o p y r i g h t , i s s u e s ; l i k ep h o t o c o p y m a c h i n e , V C R e t c . T h e r e f o r e , w h e n 土 e g i s l a t i n g o ra d j u s t i n g c o p y r i g h t l a w s y s t e m , i t i s v e r y n e c e s s a r y t ( ,a n a l y z e 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f

7、 r a m e w o r k s ) f t h e v e r y t e c h n o l o g ys t u d y a n d r e f e r t o t h e w o r l d w i d e r e s p o n d i s a l s o h e l p f u l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t h i s t h e s i s i s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c l e a r l y d e 士 、 t h et h e l e g a l m a t t e r s r e g a r d t o P 2

8、P t e c h n o l o g y . T r y t oc h a r a c t e r i z e t h e g r o w i n g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i e s o f d i g i t a l w o r k st h a t e x c h a n g e d b y u s e r s o 士 .t h e n e t w o r k , a n d e s p e c i 雕在此,不同于 N a p s t e r ,并无可为法院接受之证据显7 、 两被告有能力监督和控制侵权行为,因为所有之侵权行为发生于该软件已经传送于终端用户之后

9、。事实 几 ,某一产品可能遭非法使用之事实并非代理侵权责任成J _ 之要件,特别是在对其使用者无任何的控制存在时。据此,原告对两被告代理侵权责任之主张不成立。四、N a p s t e r及 G r o k s t e r案之判决评析相似的两个案情才事隔两年,判决结果反差却如此之大,这一结果1 11 以说明主要是囚两案中被告之 P 2 P软件核心运作架构的不同而导致的,此即如前所述的 混合式 P 2 叫 与 分散式 P 2 P 的差别。在 N a p s t e r案中,作为服务提供者的 N a p s t 二 公司虽不是 M P 3格式档案的原始提供者,但其采用的是 混合式 P 2 P J架

10、构,故自始至终只能处 J 几一 种参与终端用户相互交流 M P 3格式档案的地位,因为在 厂 混合式 P 2 P I架构当 中,终端用户无法在没有中央服务器 ( 也就是 N a p s t e r )的支持下达到共享档 案的目的。所以说这说明 N a p s t e r公司一方面拥有权利和能力来监控其用户的活动,在客观上也应能知道系统上有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它同时也能够从其软件使用者直接版权侵权行为的增加来创造问接或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N a p s t e r公司的行为完全符合代理侵权和协助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N a p s L e r公司以代理侵权和协助侵权为由遭法院关闭。相反

11、地,在 M - ( , - M v . G r o k s t e r一案中,被告 G r o k s t e r与 S t r e a m C a s t公司却只是扮演在互联网提供、发行其采用 分散式 P 2 P J架构的共享软件 - K a Z i A和 M o r p h e u s的角色,也就是采用人们称其为 “ N a p s t e r w i i.h o u t N a p s t e r . ”的 分散式 P 2 P l架构的档案共享软件。然而,这架构钧合了 无实质损害之使用原则;审理此案的洛杉矶联邦法庭法官 S t e p h e n W i l s o n即援引1 9 8

12、4 年最高法院判决 S o n y B e t a m a x录像机的合法性为例,认为 G r o k s t e r与 S t r e a m C a s t公司并没有违反侵权法令,且被告也 没有对能力直接 控制在网络 卜 由其软件所交换的档案,故被告并无实质上的协助侵权行为的发生 。囚而做出了驳回原告 M - G - M公司诉求的判决。通过以 r 的比较分析,不难石出, 分散式P 2 P 档案共享系统很可能直成长 直至新的法律解决方式的出现,使得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免一 几 被未被合法授权的P 2 P 使用者所交换、共享,或是直至一个新的监控技术被建立而能使直接侵权者负贡。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

13、一节 结论随 着 互 联 网 的普 及 性 和 电脑 及 相 关 电子 输 出 设备 易 接 近 性(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的增加,一般人利用及接触数字化作品的频率也比以往大大 地增加,然而,因数字化作品的儿个主要特性,即易复制性、易编辑性、易传播性,与其复制品的完整性、Ilijl 久性,使得网络使用者非常容易地便能从互联网上取得一部最新电影、游戏或音乐专辑等涉及版权问题的数字化作i iu 其中,P 2 P技术的崛起,尤其是利用该技术的 “ 档案共亨软件” ( f i I e s h a r i n gp r o g r a m )很人程度上方便了人量的网络使

14、用者下载 ( d o w n l o a d )和发行 ( d i s t r i b u t e )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化作品,此举引发了许多版权人提起对 P 2 P 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侵权诉讼,美国 N a p s t e r案便是 P 2 P档案共享系统引发之典型侵权案例。然而,由于因 P 2 P核心技术架构上的不同一即 丁 混合式 P 2 叫 和 分散式P 2 P J,N a p s t e r以后的后续发展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不同十 混合式 P 2 叫 的N a p s t e r ,采用 分散式 P 2 P 架构之档案共享软件便是变化中的主角;山于 因 其没有中央服务器控制的特殊架构,

15、加上传输档案的行为人又分散于世界各处,故对于侵权者的找寻与诉讼有实质上的困难,造成当今版权法律无法规范 侵权者的尴尬局面。就如审理 M - G - M v . C r o k s t e r案的美国联邦法庭法官W i l s o 。在其意见书上所写: “ G r o k s t e r与 S t r e a m C a s t与其它销售录像机或熨印# 1 L 的制造商没什么不同,后两者若使用不善也可被用来当作侵权之_ L 具。就算两个被告中的仟何一 方以它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关 卜 大门井停比它们的电脑运作,它们的用户只会受到极小或根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照样能够继续共享 档 案 。 ” ,然而,P 2 P只是一项网络传输技术,就本质上而沦是联系人 ; 人之间的通讯方式之一,本人认为,在勺 _ 联网这样具空前开放性的环境 卜 ,网络使用者使用 P 2 P档案共享技术交换版权物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创设了版权法律保护制度,其目的的 一 方面,是为了鼓励人们进行创新的智力劳动,也因此,版权法不应成为扼杀创新的工其,在当今互联网的发展纂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