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669069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6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廷鞫实录看明嘉靖年间的政争与诏狱(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從廷鞫實錄看明嘉靖年間的政爭與詔獄 唐宗*前言 前言 萼將明儒薛侃(1486-1545)親身經的詔獄過程,撰成廷鞫實 ,但知者甚少。最初饒宗頤在 1930 代搜潮汕文獻,無意間發現薛侃的圖書質疑書末附有廷鞫實 ,考證是書明末啟禎間(1621-1644)尚有刊本,至清代佚失,導致志書闕。饒宗頤極為重視, 批卷摩挲,如獲璣璧,篝燈諷覽,恍接忠儀,輒為旁采他書,細心讐覈,著其同,附摭史諜,廣厥殊聞,校集粗意 ,進而重加點勘,意在表揚先賢謇正之操 ,藉以匡正末世狂簡之習 。1目前遍閱相關研究,僅饒宗頤撰薛中譜以及黃贊發的明代大儒薛中述一文有引注外,餘皆未有隻字討,值得重新介紹。2廷鞫實的作者萼,字韡夫

2、,別號浮谷,明惠州府歸善縣人,萬四(1576)以恩貢任嚴州府教諭,後講學天泉書院,吸引郡內碩彥前往師,卒八十。3廷鞫實是萼紀其師薛侃在嘉靖十(1531)受到的刑訊經過,薛侃受獄之災是因為上奏建皇儲以安國事,觸犯帝諱而遭旨入詔獄廷鞫會審。詔獄後首輔張璁(1475-1539)涉案下臺,薛侃亦罷職回鄉,為庶人。嘉靖二十一夏天,薛侃遊惠州浮山朱明,底受到惠州名士時、謝憲、梧的熱情招待,居該地半逕之尋堂。越春搬遷至西湖永福寺講學,從遊問學者有十人之多。4時對薛侃學問極為傾心,他告訴次子萼: 以聞為格致者支,以形迹為造詣者方所知正學也。表示服膺薛侃的重實踐方為致知,這也影*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生;新史

3、學雜誌社助編輯 1明萼著, 廷鞫實(廣州:中山圖書館藏,1936 饒宗頤據明萬四十五1617薛茂杞重刻本重抄), 饒宗頤序 。 21948 饒宗頤撰寫薛中譜提到薛侃廷鞫, 向有萼實 ,覶 ,所以未能詳加述薛侃廷鞫始末。饒宗頤, 薛中譜 ,收入黃挺編, 饒宗頤潮汕地方史集(汕 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頁 468-536。黃贊發的明代大儒薛中述 ,收入氏著, 潮汕 先民與先賢(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頁 33-46。 3清溎修, 清鄧掄斌等纂, 惠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南 3,臺:成文出版社,1966 據清光緒七1881刊本影印),卷 34人物儒 ,頁 16a-17b。萼還著有合

4、圖 疏 、 詩書精釋 、 四書合詮 、 方壺謾述 、 廣莫遊草 、 七子真宗等書,但今未。 4明萼, 廷鞫實 ,頁 1a。 響到萼往後追隨薛侃問學,終其一生提倡師。5薛侃廷鞫事件正反映嘉靖朝初期閣臣官員鬥爭激、政治紛擾的局面,特別是自於對 大議 的爭執,世宗朱厚熜(1507-1566)為堅持即位只繼統繼嗣,與朝中群臣意多有分歧,往後間政壇掀起波巨變,就朝鮮國王都聽聞: 中原朝廷似得安靜云。6本文欲就薛侃廷鞫事件的政治背景分析當時權臣政爭,將廷鞫實文本予以進一步介紹,藉以揭開明代詔獄審判過程,同時探討該事件的後續影響。 一、導火線:閣臣張璁與朝臣夏言的政爭 一、導火線:閣臣張璁與朝臣夏言的政爭

5、薛侃廷鞫事件牽涉甚廣,遠因是明嘉靖間群臣傾軋對峙。尤其是閣臣張璁與夏言(1482-1548)政爭愈演愈,而薛侃與夏言皆為同進士,故張璁欲重罪牽夏言入獄。張璁與夏言均受世宗皇帝恩寵,憑藉著皇帝的信賴,任事得以獨斷專,其中張璁最先受世宗倚重。 張璁,字秉用,號峰,世宗賜名孚敬,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七次進京科考皆名孫山,直到正德十(1521)得以高中二甲第七十八名進士,但屆四十七,宦途看似有限。過,他適時掌握時機,接駁斥群臣,著大或問 ,雖疏上舉朝揶揄,世宗卻心動嚮之,隨召入廷辯道,昇拜翰院學士。7嘉靖四,大集議成,張璁被擢為詹事府詹事兼翰學士,日益受世宗器重,即使張璁已疏請給假墓,仍賜告許,並旋拜

6、兵部侍郎。嘉靖(1527)正月,世宗詔開館撰修大全書 ,入館者皆為議新貴,八月發生福達大獄事件,張璁掌都察院鞫該案件,編欽明大獄頒示天下,諸多群臣遭到排陷,史稱以祖宗之法,供權臣排陷 。8十月,張璁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身分入閣辦事,次大全書修成,名明大典 ,飭加張璁少傅兼太子太傅、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就在張璁扶搖直上的同時,內閣官員迭頻繁,大學士楊廷和(1459-1529)、蔣冕(1463-1533)、毛紀(1463-1545)先後被迫致仕,繼任閣臣費宏(1468-1535)等也有志難5明春及, 石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86 冊,臺: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卷 16惠江公傳 ,頁

7、11a。 6吳晗輯, 朝鮮朝實中的中國史(京:中華書局,1980),上編卷 19中宗大王實七 ,頁 1183, 明嘉靖八 。 7明王世貞, 嘉靖以內閣首輔傳(明清史彙編初集 1,臺:文海出版社,1967),卷 2張孚敬 ,頁 2a-b。 8清張廷玉等撰, 明史(京:中華書局,1997 第 6 次印刷),卷 94志第七十刑法二 ,頁 2324。 2伸,可都與張璁、桂萼(?-1531)等議官員相互政爭有關。嘉靖八八月,閣臣因經常言事相左,忿激相下,各為語交聞 ,張璁遭到自用自恣,負國負君罪被還家,但至天津時,同為議官員的霍韜(1487-1540)私揣: 議大者,吾輩三四人耳,張、桂去,必及我。遂急

8、疏楊一清(1454-1530)罪二十四事,世宗覽畢召張璁返京,命楊一清致仕。9張璁也因此取代楊一清而貴為內閣首輔。 同為世宗一手提拔的重臣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廣信府貴溪人,正德十二(1517)進士,授人,擢兵科給事中,在世宗嗣位時上疏新政、查革職、清查莊田等,皆獲嘉納。嘉靖三(1524)三月,夏言母喪,必須守制回籍,適時朝廷諫官多因議遭廷杖或被構陷,而夏言則以憂去獲免 ,未捲入這場大議事件的漩渦,也避開銜恨官員報。10嘉靖七,夏言束裝上入朝,隨陞兵科都給事中,任內奏勘山西潞州青羊山平賊功罪、劾罷左都御史王憲等提案,均為世宗心器,特旨調科,故夏言益是自負。11在嘉靖七至十之間,夏言光芒逐漸

9、嶄,讓張璁等群臣備感壓,雙方次針鋒相對,關係日趨化: 1、青羊山盜亂的剿撫與勘察、青羊山盜亂的剿撫與勘察 嘉靖七十月,青羊山盜弭平。該地盜已五,大臣剿撫意一,即是因議而志同道合的官員也態極。據首輔楊一清觀察: 臣近日觀,臣(桂)萼之意主於撫,臣(張)璁之意主於剿,二臣所同。12這場剿撫爭議,終因世宗主張征剿而眾官附和。然究竟夏言的場如何?其奏疏雖未明確表態,但諸多史均此事中外頗務姑息 , 而孚敬獨持之 ,亦即廷議猶欲招安,僅張璁主征剿。13夏言以勘察青羊山平賊案而頭角崢嶸,是設府縣、罷官員、定諸臣功次,皆獲世宗支持。但張璁心中頗以為然,後就提及: 初山西潞城之變,皇帝初志實以國體為,祖宗紀綱法

10、為重,聲罪討賊為無疑者。卒因桂萼之,用給事中夏言查勘,乃誅作之賊,而反罪討之臣,是以強肆志,將士解體。149明朝陽, 皇明嘉朝聞紀(明代史籍彙刊 ,臺:臺灣學生書局,1969 影印明萬原刊本),卷 3,頁 37b-38a。 10明夏言, 夏桂洲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74,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卷首譜 ,頁 2b。 11明王世貞, 嘉靖以內閣首輔傳 ,卷 3夏言 ,頁 1b。 12明 楊一清, 楊一清集 (京:中華書局,2001),卷 7 政諭下青羊山賊情奏疏 ,頁 1061。 13明王世貞, 嘉靖以內閣首輔傳 ,卷 2張璁 ,頁 15b。 14明張璁, 張璁集(溫州

11、文獻叢書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卷 7乞休3可張璁對於夏言未能堅持鎮壓心存芥蒂,惟當時夏言品秩仍低,猶足懼,致引發非除可的衝突。 2、 改制郊祀禮引發的異議改制郊祀禮引發的異議 夏言得勢主要是在嘉靖九間。自大議事件後,世宗對議尤感興趣。九初,夏言上奏題請皇后親蠶以教示婦職,對此世宗嘉悅,特地出示奏疏給張璁過目。15該二月,世宗召群臣議郊祀典,首問大學士張璁對郊祀的看法,但張璁僅就漢宋乃至明初祀典的分合同作答,世宗意猶已 ,感到未能盡意,當夏言再請舉親蠶時,世宗深以為然,陳述郊議意,顯然世宗對夏言的印象極佳,共同有皇帝、皇后應分別舉親耕南郊、親蠶郊祀典的共。16還特召夏言入文

12、華殿,宣諭褒獎,賜四品服色及綵段。 對於郊祀典的舉方式,集議群臣意一,臣們仍認為合祀為宜,而張璁是解世宗的明確想法後,態才傾向分祀。過,同樣曾因議驟貴的詹事霍韜極滿意,聲言分郊為紊朝政、祖制 ,還書札告誡夏言祖宗定制可變 ,改則九廟亦可矣 。夏言遂上告朝廷,世宗甚,導致霍韜下獄,即使張璁解也告失敗。17至此,張璁與夏言的意已愈多分歧,如臣討太祖太宗配享問題,張璁主張並配,多次堅持,但夏言則提出申議郊祀當以二祖並配疏 ,主分配,世宗還下聖諭云: 有此奏詳明甚,正與朕所議者合。18嘉靖十初,群臣討禘祭大雩秋報之 ,夏言主張重要祭典必須以太祖牌位配享,皇室始祖則 虛其位而加稱焉 ,張璁批評此舉 失之

13、無尊 ,但為世宗接受,最後群臣廷議結果採納夏言意。19可張璁主張已盡合帝意,世宗諭旨正表明誰才是當今天子寵眷的重臣,群臣自然趕緊趨炎附勢。爾後夏言以定郊制的功成為翰院侍學士,可入朝向世宗經筵日講,嘉靖十三月擢為少詹兼翰學士。進講是朝廷重事,據夏言性機敏,能屬文,尤長於筆札,加上眉目疏,口齒清晰,操南音,故嘉靖以內閣首輔傳有云:夏言至進講,愈目屬之,既顯與孚敬,孚敬恨。20陳時事 ,頁 230。 15明張居正撰, 明世宗實(臺:中央研究院史語言研究所,1966),卷 109,頁 2563,嘉靖九正月丙午條 。 16明張居正撰, 明世宗實 ,卷 110,頁 2594-2601, 嘉靖九二月癸酉條

14、。 17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 (京:中華書局,1977 點校本),卷 51 定祀典 ,頁 765-766;明張居正撰, 明世宗實 ,卷 111,頁 5b-6a, 嘉靖九三月庚子條 。 18明夏言, 夏桂洲先生文集 ,卷首譜 ,頁 17a-b; 明王世貞, 嘉靖以內閣首輔傳 ,卷 3夏言 ,頁 2b。 19清談遷, 國榷(臺:鼎文書局,1978),卷 55,頁 3437, 嘉靖十二月癸酉條 。 20明王世貞, 嘉靖以內閣首輔傳 ,卷 3夏言 ,頁 4a。 43、 兩人的奏疏互訐兩人的奏疏互訐 夏言僅在議定祀典上獲得世宗肯定,並被褒獎飭諭: 凡政事之可否,用人之當否,天下治否,小民之安否,有一聞即宜直陳。21顯然世宗正大扶植夏言,有傳聞夏言待郊壇成將大用之 。22嘉靖九七月,夏言用欽賜權柄上疏,劾奏部尚書方獻夫(1485-1544)引用憸邪,沮抑方正,壞祖宗用人之法 ,因甫上任地方官為張璁所喜,遂以大臣私而輒斥之 ,任意調動以阿媚內閣。當太常寺卿缺員時,遞補人選是傳聞素有名、考察黜的彭澤(?-1540),夏言認為是賴少傅璁輩斡旋得內用 ,批評彭澤是以殷媚權勢而得寵,彈劾張璁本人則是喜任己,好拂人,擅天子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