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东垣升脾阳思想及其影响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68836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东垣升脾阳思想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李东垣升脾阳思想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东垣升脾阳思想及其影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 0 2 C J T C M O c t . 2 0 0 4 V o l . 1 6 N o . 5胃为后天之本, 能益气生血, 滋养五脏, 而五脏对脾胃也有一定的帮助。如肺气能助脾的运化水湿, 肝能帮助脾的疏泄, 心肾对脾胃运化的作用, 所谓心火生胃土、 命门火生脾土。因此, 脾胃不足如果是它脏影响而来的, 固然要从它脏治疗; 即使不是从它脏影响的而是脾胃本脏自病引起的虚弱病证, 也可从它脏治疗来取得强壮的效果。1 补它脏以补脾,“ 虚则补其母” , 脾胃虚可补心肾两脏, 如脾胃阳气不足可用理中汤, 不效可加附桂, 即是补心火以生土; 治中气不足用小建中汤, 不效者可加黄蔑、 党参以助肺

2、脾之气; 治胃阴不足者可用滋肾法, 如一贯煎方中配伍了补肾的拘祀。2 抑它脏补脾,有些脾胃之虚, 并非本脏自病, 而是由于它脏之邪实而影响者, 则治疗必须消除它脏之实, 脾胃之虚才能恢复。如肝气横逆, 则脾气不能伸, 胃气不能复, 每每可致脾胃虚弱, 常用抑木扶土法。如痛泻要方即是抑木为主, 佐以扶土。肝炎患者常见肝气横逆、 脾胃虚弱的症状, 胁痛、 易怒、 脉弦、 不思饮食、 肌肤消瘦、 神疲乏力, 治疗以抑肝为主, 常用四逆散等加减。肝气得疏, 脾气自复而能食。如补其脾, 则其气愈滞, 其肝气愈逆,病难速已。以“ 通” 为补笔者认为, 以通为补属于反治法一类, 若在临床上恰当运 用, 疗效

3、十分显著。如痞满证, 常因脾胃气虚、 纳运失司、 气滞于胸院部所致, 此时宜用顺气宽胀法为主, 佐健脾养胃法为辅,气机畅通, 脾胃之渐复, 胃纳脾运, 胸院胀满随之而消, 槟榔、 莱服子、 青皮、 积壳、 佛手、 陈皮、 山植、 鸡内金、 党参、 白术、 袂等等 药。总之, 补脾广泛应用于许多慢性疾病, 在具体选方用药时非常复杂, 临症时须细详辨。( 收稿日 期: 2 0 0 3 - 1 1 - 2 4 )论李东垣升脾阳思想及其影响刘海英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3 1 6 0 0 0关扭词李东垣升脾阳影响脾胃学说的创使人李东垣在 脾胃论 中指出: “ 火与元气不两立, 火胜则乘其土位. ” 认为“

4、 脾胃不足, 百病由生” , 在治疗上非常重视脾胃阳气升发, 用药偏重升阳补气为主, 创补脾胃、 泻阴火升阳汤、 补中益气汤等名方, 大胆应用柴胡、 升麻、 防风等升阳药,发前人所未发, 其诊治经验, 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临诊之余, 吾常参阅, 获益良深, 今就李氏升脾阳的学术思想, 略阐一二, 以供参考。 素问调经论篇 云: “ 病生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 阴阳喜怒。阴盛则内热, 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 谷气不盛, 上焦不行, 下院不通, 胃气热, 热气燕胸中, 故为内热. ” 李氏从“ 内伤” 立论, 阐明脾胃中谷气不盛, 以致元气虚亏, 阴火得以侵害脾胃而患内伤诸症,有得病于饮食失节的,

5、有得病于劳倦过度的, 故云“ 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 脾胃乃伤。此因喜、 怒、 优、 恐, 损耗元气, 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 火胜则乘其土位, 此所以病也。 ” 在病因学方面, 首创了“ 内伤” 一论.这在当时的杜会, 其理论思想是非常先进的。李氏又指出: “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胃病则气短、 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胃既病, 则脾无所奈受。脾为死阴,不主也, 故亦从而病焉。 ” “ 形体劳役则脾病, 病脾则怠惰嗜卧, 四肢不收, 大便泄泻。脾既病, 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 故亦从而病焉。 ” 又指出: “ 若火乘土位, 其脉洪缓, 更有身热、 心中不便之证。此阳气衰弱不能

6、生发, 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 当从 藏气法时论 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 ” “ 脾胃不足之源, 乃阳气不足, 阴气有余。当从元气不足升降浮沉法, 随证用药治之。盖脾胃不足, 不同余脏, 无定体故也。其治肝、 心、 肺、 肾, 有余不足, 或补或泻, 惟益脾胃之药为切。 ” 李氏认为, 脾胃是心、 肺、 肝、 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 升降浮沉” 等运动, 多是由脾胃为枢纽的.故胃气一虚, 五脏受病, 就会产生“ 阳气下陷, 阴火上乘” 的病理状态, “ 火与元气不两立, 一胜则一负” 。在治疗上, 提出了要解决“ 升阳” 与“ 泻火” 的矛盾.在用药方面, 偏重于升阳补气为主,

7、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 以柴胡为主, 分量独重, 以升阳气下陷; 辅以人参、 苍术、 黄茂、 炙甘草补脾胃, 佐以石膏、 黄芬、 黄连泻阴火; 惟恐柴胡一味升阳之力不足, 加羌活、 升麻以为助。“ 脾胃不足之证, 须少用升麻, 乃足阳明、 太阳引经之药也, 使行阳道, 自脾胃中右迁, 少阳行春令, 生万化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 使诸经右迁, 生发阳明之气, 以滋春之和气也。 ” 元气益, 脾阳升, 自然阴火潜伏, 诸症消失。后世名医李聪甫认为, 李东垣的主要论点是“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 进一步阐述了“ 脾为太阴之脏, 体阴而用阳, 恶湿喜燥, 燥则脾之清阳之气上升以煦心肺, 心肺和煦

8、, 则下济肝肾, 胃属阳明之腑, 体阳而用阴, 恶燥喜润, 润则胃之浊阴之气下降以濡肝肾,肝肾濡润, 则上滋心肺。以胃纳脾运为中心的生理活动, 推动心肺肝肾四脏的生理活动。 ” 对脾胃的调理, 采用李东垣“ 升脾阳” 和叶天士“ 养胃阴” 之法, 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 演绎出护卫益气汤、 生津益气汤、 扶阳益气汤等名方, 扩大了益气法的临床应用。笔者所在处东南沿海地区, 气候潮湿, 居民多喜咸寒之品, 故病脾胃者甚多。用李氏升阳的学术思想治疗脾胃病, 收益颇丰。某男, 4 s 岁, 渔民, 2 0 0 2 年月 1 0 月 i s 号初诊, 因胃院部胀满不适已有数月就诊, 平素嗜好烟酒, 就诊时见: 头晕乏力, 四肢困倦, 少气徽言, 胃纳不振, 大便塘烂, 舌质淡胖, 苔白腻, 脉细。患者久居湿地, 加之饮食伤胃, 元气下陷, 脾阳不振, 湿浊内困。治以补脾胃、 升脾阳为主, 方药: 黄茂1 5 g , 人参 l o g , 白术9 g , 苍术9 g , 柴胡6 g , 升麻6 g , 山植9 g , 炮姜3 g , 炙甘草6 g 。坚持服用1 个月, 病情 好转, 停药 1 个月后诸病症未发。( 收稿日期: 2 0 0 4 -0 2 -2 4 )医生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