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668425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论文题目: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院 系: 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 级: 09 级 学 生: 指导老师: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课课题题任任务务书书生物工程系(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0901 班 学生: 一、

2、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自 2011 年 11 月 20 日至 2012 年 06 月 8 日三、毕业设计论文地点:南京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内容要求:新颖性、真实性五、主要参考文献1 刘焕云Ca2+沉淀法提取茶多酚的方法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3:2628. 2 李新生从莲花绿茶中提取茶多酚J化学世界,1997,(5):255258. 3 杨贤强茶多酚保健功效研究的新进展J茶叶,1992,18(3):4245. 4 刘学铭,梁世中茶多酚的保健和药理作用及应用前景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4(5):4751. 5

3、史景明,张先海,史丽岩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大众科学,2007, (11):1096 董文宾,胡英茶多酚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20:1824 7 葛宜掌,金红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J应用化学,1995,(2):79 8 Guangyu YangInhibition of growth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by tea polyphenols JCarcinogenesis,1998,(4):6116169 徐向群,陈瑞锋,王华夫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茶叶科学,

4、1995,15(2):137140. 目录目录1 1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2 -2 2 茶多酚提取发展现状茶多酚提取发展现状.- 2 -2.1 茶多酚提取发展历程.- 2 -2.2 茶多酚提取工艺现状.- 3 -3 茶多酚的传统提取方法茶多酚的传统提取方法.- 3 -3.1 有机溶剂萃取.- 3 -3.1.1 有机溶剂萃取流程.- 4 -3.1.2 有机溶剂萃取特点.- 4 -3.2 离子沉淀提取.- 4 -3.2.1 离子沉淀提取流程.- 4 -3.2.2 离子沉淀提取法特点.- 5 -3.3 树脂吸附分离提取.- 5 -3.3.1 树脂吸附分离提取流程.- 5 -3.3.2 树脂吸附分离

5、提取特点.- 5 -4 茶多酚的新型提取方法茶多酚的新型提取方法.- 5 -4.1 超临界萃取.- 5 -4.1.1 超临界萃取流程.- 5 - 4.1.2 超临界萃取特点.- 6 -4.2 超声波浸提法.- 6 -4.2.1 超声波浸提原理.- 6 -4.2.2 超声波浸提特点.- 7 -4.3 微波法.- 7 -5 小小 结结.- 7 -致谢致谢.- 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0 -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技术的比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441000)摘要:摘要:综述目前国内外制备和纯化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方法及新型方法: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

6、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各种方法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茶叶中茶多酚含抗氧化活性成分,使得茶多酚作为一种添加剂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关键词:关键词:茶多酚;有溶剂萃取;树脂吸附;超临界流体;提取茶多酚(简称 TP)是茶叶中 30 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 2030,是由黄烷醇类为主和少量黄酮及苷组成的复合体。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 SOD 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 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性能比维

7、生素 E 的抗氧化效价高 l020 倍1;而且无毒,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2。茶多酚对细胞膜与细胞器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HIV)逆转酶的强抑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机理3,毒理学研究证实,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因此,茶多酚及其制品的开发已成为医药、食品界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等保健食品外,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配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2

8、-1 1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茶多酚类物质大致可分为 6 种:黄烷醇类,4-羟基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占茶多酚总量的 60%80%。其次是黄酮类,其它酚类物质含量比较少。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式可表示为 若 R1=OH, ,则为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 R1=OH,R2=H,则为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 R1=H,则为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 R1=H,R2=H,则为左旋-表儿茶素(L-EC)。 。其等摩尔浓度的抗氧化能力依次为 L-EGCGL-EGCL-ECGL-EC。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抗氧化剂是这些儿茶素的混合物。其抗氧化性优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茶多酚是一种淡褐色至白色的无定型粉末,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冰乙酸等。不溶于苯、氯仿、石油醚。在 PH7 时较不稳定,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