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68221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研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I 作报告t 王克强)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本研究报告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浙江农业生产要素利用 现状分析入手,从农业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研究其存在的问题, 从三个创新的角度探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措施,为浙江省及其他有关单位提供政策建议。 ,f 本研究报告除导言外有五章,分三大部分。 、第部分包括第章,从理论上论述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浙江省农业生 产系统是开放的子系统,这是市场经济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属性所决定的。浙江省农业生产要 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的基本目标是以提高农业系统生态经济阈为基础、建立有竞争力的农 业为

2、目标。笔者认为,农业生态经济阈外部表现为生产能力、稳态能力和发展能力。决定农 业经济系统生态经济阈的因素有:生产要素、结构和自组织能力。这启示我们,为提高农业 生态经济调和建立有竞争力的农业,关键在于“三个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 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以微观生产单位为主体的同时,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政府不能 代替微观主体。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分析浙江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浙江省人均耕地资源少,人均 水地资源比例高,耕地资源减少速度快,后备资源不足;耕地的复种指数出现下降;土地生 产率在提高。浙江园地主要是茶园、桑园和果园,但茶园、桑园这几年出珊面积减少的趋势。 浙江省有水产品生产的优

3、越条件,但以海产品比重大为特色;水产品生产的地域分异明显。 浙江省林地面积大,但林地直接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就产值而言,浙江省农林牧渔业内部, 渔业增长最快,林业次之,种植业最慢。浙江省的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较快, 但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在全国而言是较高的。浙江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工 业增长速度慢得多,存在资金外流现象。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论述浙江省农业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 制度) 创新。在三类创新中,结构创新是途径,组织创新是基础,技术刨新是关键。三类创新必须 联动才能有效地达到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与集约利用的目的。 第三章

4、论述浙江省农业结构创新。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业 生产结构创新已经走过三个阶段,现在进入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农业刨新的目标不尽一致, 第四阶段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农业生产结构创新应 遵循以下原则:树立农民为创新的最主要主体的观念、因地制宜和发挥优势、市场导向原 则、发挥政府的诱导作用、资源充分利用原则。影响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有:浙 江省人民生活消费结构、浙江省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农产品价格、国内国际比较优势。就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言,纵观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农业在浙江省 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就

5、农林牧渔结构,经过调整,农、林、牧、渔业比重 由1 9 7 0 年的7 2 8 8 、4 7 0 0 , 4 、1 7 4 6 0 娜4 8 9 转变为1 9 9 8 年的5 2 1 1 、5 9 2 、1 6 5 2 和2 5 4 4 ,浙江省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调整正是以发挥浙江省资源优势基本吻合。浙江省农业 生产结构存在地域分异规律。浙江省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调整滞后于社会消费绵晦和市:腧求的变化、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慢、农业就业劳动力转移速 度慢限制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种植业在农林牧渔业结构中的份额下降缓慢、林业在 农林牧渔业中占有的比重小、牧业产值在农林

6、牧渔业产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遇到阻力、种浙江大学博士岳研究I 作报告( I 克强)中文捅要植结构调整困难、培肥地力的绿肥种植不足、省外市场开拓和农产品加工开发不够、农业结 构创新缺乏大市场观念、各地农业生产的趋同性较大。浙江省农业结构创新要重视以下方面 的措施:广泛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分工和交换,充分利用国I i Y I 国内市场:树立大“土地” 观念;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建立有应变能力的“弹性结构”:保护耕地,稳定粮地面积, 增加复种,坚持三熟制为主的粮经饲和园艺作物结合、多样化、有弹性的多熟制方向:发挥 杭州市和上海市的地理优势,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农业;充分发挥浙江省渔业自然生产资源 和传

7、统养埴技术优势;寻找早稻的替代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调整林业 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调整茶叶生产结构,促进优 质茶叶生产;适度优励。大蚕桑生产规模,提高蚕丝技术,发挥蚕桑生产优势;发展优质产品;结合各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发展农业规模经济和特产基地,从而 与批发市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章论述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生态经济闽的关键。浙江农业技 术创新的目标是根据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以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的优化 为中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的层次和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生态

8、经济阈的提高来提高其可持续竞争能力。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按 市场农业的要求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梯度响应”科技创新原则、系统性原则、因地制宜原 则、资源节约型技术主导原则、高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 果扩散效率低、有效供给不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要做 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根据浙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由传统的“一元农业” 转向“三色农业”的科学技术;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资本等物资的投入,为农业科技发 挥作用创造条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9、;农业科技推广要有重大突破;加强科技市场化进程; 建立农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第五章论述浙江省农业组织( 制度) 创新。浙江省农业制度和组织创新的关键是实现农 业市场化和培育适合市场的农业组织。浙江省农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适应整个市场经济 体制的市场农业制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业的市场化建设,才能使农 业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协调发展;只有建立农业的市场化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 作用。浙江省农业制度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微观组织是市场经济的 基本功能单位原则、适度规模经营原则、有利于结构创新原则、有利于技术刨新原则。农业 市场化包括农业生

10、产要素市场化、农业经营市场化、农产品市场化。农业组织创新要围绕发 展E 述三类市场展开。在这们立程中,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健全农业市场化的三层次组织 创新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的农业主体农民;增强农业和农村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强 适应国际惯例的农业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业市场化与非农 化、城市化在相互促进中发展;农业管理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加快发展乡村市场中介组织; 健全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体系;重视农业生产的资金 保醋 农业生产要素深度开发集约利用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生态阈可持续发展濒江大学蹲士瑶研究I t 钳硅告( 王克强)英文摘要

11、S t u d yo nt h eD e e pE x p I o i t a t i o na n dS e n s i t i v eU s eo fA g r i o u I t u r a IP r o d u c t i O r lF a c t o r si n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g r i c u t u f a ls y s t e mi nZ h e j i a n gi s8 2 1o p e ns u b s y s t e m , w h i c hr e s u l t sf r o mm a

12、r k e tc o n d i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g o a lo ft h ed e e p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s e n s i t i v eu s e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f a c t o r si st oi m p r o v et h et h r e s h o l do fa g r o - e c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a

13、n dm a k ea g r i c u l t u r es t r o n g l yc o m p e t i t i v e T h e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a g r o - e c o l o g i e a la n de c o n o m i ct h r e s h o l d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a p a b i t i e st h a ta r ep r o d u c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a n dd e v e l

14、 o p m e n to n e s T h e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t h ea g r u - e c o l o g i o a la n de c o n o m i ct h r e s h o l da r ep r o d u c t i o ne l e m e n t s s y s t e ms t r u c t u r ea n d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 h i c ht e l l su st h a tt h ek e yd e p o n d so nt h e“t h r e

15、 ei n n o v a t i o n s ”_ s t r u c t u r a l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n o v a t i o n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t r u c t u r ei nZ h e j i a n gh a sg o n et h r o u g ht h ef o r t bs t a g es i n c e1 9 7 8 T h em a i ng o a lo ft h el a s ts t a g ei st oc

16、o n s t r u c tm o d e r na g r i c u l t u r eo fc o m p e t i r i v e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 S o m ea d v i c ea r eg i v e no nh o wt oa r r i v e da tt h eg o a l ,f o re x a m p l e ,t oa c t i v e l yt a k ep a r ti nt h en a t i o n a l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e x c h a n g e ,t oe s t a b l i s h “l a n d ”c o n c e p ti nab r o a ds e n s e ,t om a j o ri np e ru n i ta r e ay i e l da n ds t a b i l i z eg r o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