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67933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复习函数的应用[人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函数应用(一)主讲人:扬州市梅岭中学余云中一、命题思路 四、学科内综合,注意知识点之间 的联系 三、跨学科小综合,注意运用其它学科 定理、公式二、读懂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数形结合思想一、命题思路实际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函数 关系,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 用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未来的 人才应有强烈的应用意识,善于把 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于随时产生的 各种问题的解决是否能把函数知 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是中考重点考查 的内容 二、读懂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数形结合思想 方法点拨:1、利用函数的直观性,通过数形结合 ,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2、通过解函数的综合题,培养分析问 题、解决

2、问题的能力。1、(西安市)一根蜡烛长20cm,点燃后每小时 燃烧5cm,燃烧时每小时剩下的h(cm)与燃烧时 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 ( )(A) (B) (C) (D)分析:把蜡烛燃烧的过程看做蜡烛的高度是 燃烧时间的函数,再观察哪一幅图象反映了 蜡烛高度变化的实际状况 解:函数的定义域应0t4,应排除(D); 又蜡烛的高度随燃烧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 所以曲线应向右向下延伸,只有(B)符合要 求,所以应选(B) 剖析:要善于把生活中存在的函数关系与刻 画它们的变化过程的图象结合起来,即应会 正确做出刻画它们的变化过程的图象,也要 正确读出这种图形的意义2、(05山东潍坊实验区)

3、某工厂生产的某种产品 按质量分为个10档次,生产第一档次(即最低档次 )的产品一天生产76件,每件利润10元,每提高一 个档次,利润每件增加2元(1)每件利润为16元时,此产品质量在第几档次 ? (2)由于生产工序不同,此产品每提高一个档次 ,一天产量减少4件若生产第x档的产品一天的总 利润为y元(其中x为正整数,且1x10),求出y关 于x的函数关系式;若生产某档次产品一天的总利 润为1080元,该工厂生产的是第几档次的产品?解:(1)每件利润是16元时,此产品的质量档次 是在第四档次 (2)设生产产品的质量档次是在第x档次时,一 天的利润是y(元), 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当利润是108

4、0时,即 解得: (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当生产产品的质量档次是在第5档次时,一天 的利润为1080元 小结:函数关系式的建立离不开数学模型。此类问 题的最后解决是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3、(武汉市)为了备战世界杯,中国足球队在某次 训练中,一队员在距离球门12米处的挑射正好射中 了2.4米高的球门横梁若足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 y=ax2bxc(如图), 则下列结论:a ; a0;abc0; 0b12 a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 (B) (C) (D)B4、(河北省)某跳水运动员进行10米跳台跳水训 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如 图所示坐标系下经过原点O的一条抛物线(图

5、中标 出的数据为已知条件)在跳某个规定动作时,正常情况下,该运动员在空 中的最高处距水面10 米,入水处距池边的距离为4米,同时,运动员在距水面高度为5米以前,必 须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 就会出现失误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某次试跳中,测得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路 线是(1)中的抛物线,且运动员在空中调整好入 水姿势时,距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 .6 米,问此次 跳水会不会失误?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解:(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设最高点为A ,入水点为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 2bxc由题意知,O、B两点坐标依次为(0,0), (2,10),且顶点A的纵坐标为

6、 ,所以解得,或 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右侧, 0,又 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b0, a ,b ,c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x.(2)当运动员在空中距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 米时,即 x3 2 时,y 此时运动员距水面的高为:10 5因此,此次试跳会出现失误5、(05湖北宜昌实验)如图,宜昌西陵长江大桥 属于抛物线形悬索桥,桥面(视为水平的)与主 悬钢索之间用垂直钢拉索连接.桥两端主塔塔顶的 海拔高度均是187.5米,桥的单孔跨度(即两主塔之 间的距离)900米,这里水面的海拔高度是74米. 若过主塔塔顶的主悬钢索(视为抛物线)最低点 离桥面(视为直线)的高度为0.5米,桥面离水面 的高度

7、为19米.请你计算距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垂 直钢拉索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方法一)如图,以桥面上位于主悬钢索最低点的正 下方一点坐标原点,以桥面(上竖直钢拉索与桥面 连接点)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0.5),B(450, 94.5),C(450,94.5). 由题意,设抛物线为:yax20.5. 将C(450,94.5)代入求得:或 . 当x=350时,y=57.4. 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竖直钢拉索的长都约为 57.4米(方法二)如图,以抛物线形主悬钢索最低点为原点, 以平行于桥面的(竖直钢拉索与桥面连接点所在的) 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B(-

8、450, 94),C(450,94). 设抛物线为:yax2 . 将C(450,94)代入求得: 或 . . 当x =350时, y = 56.9. 56.9+0.5=57.4. 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竖直钢拉索的长约为57.4米.6、(安徽省)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 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 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0.1x22.6x43( 0x30)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1)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 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 (2)第10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第几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解: (1)y0.1x2

9、2.6x430.1(x13)259.9所以,当0x13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加; 当13x30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下降 (2)当x10时,y0.1(1013)259.959第10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为59 (3)x13时,y取得最大值.所以,在第13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7、(杭州市)如图所示,公园要建造圆形的喷水池 ,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O恰 在圆形水面中心,OA1.25米,由柱子顶端A处的喷 头向外喷水,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 水流在与高OA距离为1米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 米 (1)如果不计其他因素, 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 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

10、流 不致落到池外? (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 的半径为3.5米,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最 大高度应达到多少米(精确到0.1米)? (提示:可建立如下坐标系:以OA所在的直线为y 轴,过点O垂直于OA的直线为x轴,点O为原点)分析:把最高点归结为点(1,2.25) 解:(1)建立坐标系,设抛物线顶点为B,水流落 水的路线与x轴交点为C,根据题意,A、B、C的坐 标为A(0,1.25)、B(1,2.25)、C(x,0)抛物线可设为ya(x1)22.25把点A的坐标(0,1.25)代入,得a1.252.251所以有y(x1)22.25,令y0,由(x1)22.250求得

11、x0.5(舍去),x2.5所以,水池的半径至少要2.5米(2)由于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可设此抛物线 为 y(xm)2k,将点A(1,1.25)及点C(3.5,0)代入,解 方程组解得 m ,k3 3.7所以此时水流最大高度达3.7米剖析:要善于把复杂纷繁的实际问题,抽 象出一个数学问题,检索出可用的数学知 识,并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 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对这 种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二、跨学科小综合,注意运用 其它学科定理、公式1、(沈阳市)两个物体A、B所受压强分别为PA( 帕)与PB(帕)(PA、PB为常数),它们所受压力 F(牛)与受力面积S(米2)

12、的函数关系图象分别 是射线lA、lB如图所示,则 ( )A(A)PAPB (B)PAPB (C)PAPB (D)PAPB 2、(甘肃省)受力面积为S(米2)(S为常数, S0)的物体,所受的压强P(帕)压力F(牛) 的函数关系为P ,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 ( )A(A) (B) (C)(D) 3、(安徽省)一段导线,在0时的电阻为2欧, 温度每增加1,电阻增加0.008欧,那么电阻R欧 表示为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为 ( )(A)R0.008t (B)R20.008t (C)R2.008t (D)R2t0.008B4、(北京市西城区)如果一个定值电阻R两 端所加电压为5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安, 那

13、么通过这一电阻电流I随它两端U变化的图 象是 ( )D(A) (B) (C) (D)5、(苏州市)如图,l甲、l乙分别是甲、乙两弹簧 的长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 关系的图象,设甲弹簧每挂1kg物体的伸长的长度 为k甲cm,乙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乙cm ,则k甲与k乙的大小关系 ( )A(A)k甲k乙 (B)k甲k乙 (C)k甲k乙 (D)不能确定6、(吉林省)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它的体积 V5m3时,它的密度1.98kgm3(1)求出与V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V9m3时二氧化碳密度 解: (1)设二氧化碳质量为mkg将V5m3, 1.98代入 m/v,得m9.9(kg)所求函数关系式为 9.9/v (2)V9代入 9.9/v得, 1.1(kgm3)网站建设 http:/ srb221u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