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经验介绍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67710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经验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经验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经验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经验介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人,校自家稿时也常常不能重复写作时的思维活动, 尚需查看原稿,他人情形可知。然理校者,最高明为此 法,最危险亦此法也。 高明者,不依他本,凭理而校,然若 不参透原书之理,不博事理,断难用此法,故此法之用非 高明者莫属;危险者,能参透原书之理,达到高明境界者 有几?历史上王冰曾对 内经 以理校动过大手术:“其中 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 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意;篇论 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 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 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 虽在王冰为高明者,然其未敢

2、自许,“凡所加字,皆朱书 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可谓高明者用高明法。 再有一例。宋代苏轼、 黄庭坚、 秦少游、 佛印见一院 壁上题有杜甫诗:“林花著雨燕脂,水荇牵风翠带长”, 脂后一字被蚀。四人据意补字,苏补 “润” 、 黄补 “老” 、 秦 补 “嫩” 、 佛补 “落”,而实为一 “湿” 字。前三位都是大诗 人,佛印文学修养亦高,均可称高明者,却不能据诗意正 确补字,其原因正如后人所评,湿字 “出于自然,而四人 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 ” 可见理校之当慎。 以 上也可以看出,理校可以是开放性的多种答案,而文献 事实必然是封闭性的唯一答案。单凭理而校,中的者盖 寡。 理校只是

3、在对他校、 本校不能实行时的权宜之法,亦 即无法之法。理校的意见只能是仅供参考,有待于对校 的验证,而且严格地说,不仅理校靠不住,他校本校亦非 善法,只是可能比理校可靠一些罢了。解决文献事实的 最终方法只能是与原本对校,舍此别无良法。 话题再回到对 伤寒论 条文的理校上,之所以要用 这种欠恰当的方法来解决不适合解决的问题,原因有 二:一是有浓厚的崇圣尊经意识。 仲景为医圣,其书被奉为经典。若实践证明加减某味药正确,便认为原文必定 如此;条文若与实践不合,则必为 “传抄之误” 。 可是细究 伤寒论条文便不难发现,临床事实与文献事实可以不统 一。 如 伤寒论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

4、 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 愈,以阳数七、 阴数六也。 ” 对于此条,大家均无异议,认 为文献事实如此,然病愈之期岂能如此刻板?此条言理 之误,不待验之临床已明矣。 二是受崇圣尊经意识影响, 导致分不清这其中包含着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需用二 种性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试想,若仅凭临床事实(疗 效)来校改文献,那么有关桂枝汤的条文就可以改为 “湿 疹、 过敏性鼻炎、 消化不良等,可与桂枝汤。 ” 果真如此, 岂不大乱!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临床实践中,怎样临床 疗效好,我们就怎样办,而不必考虑条文 “去桂不去桂”; 在研究文献事实时,严格按照其特有的方法和规律去对 待,不能

5、被临床所左右。 本文指出理校的局限性,并非是要否定理校的作 用。 若当时王冰必待原本而校,只能不校,而若不校,内 经 可能还是难以读通的错简碎文,甚至连这样简脱文 断的本子也不能流传下来。 虽然后来流传的本子早已朱 墨不分,难辨何为王冰补加,何为原来之文,二者混融为 一,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是学 内经,不如说是学王冰, 然此本对于中医学的发展、 对 内经 的流传,均有非常 重要的历史意义,“理校”内经 的王冰功莫大焉! 古籍散佚损坏严重,许多情况下他校、 本校、 对校不 能进行,此时只可借助于理校这种方法。但我们要明白 理校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当慎之又慎,并且不以理校作 为最后结论。(收稿日期:

6、19990318)名老中医经验李普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经验介绍李素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3)主题词 李普 ? 中医师 黄疸性肝炎? 中医药疗法李普,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 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医50年,擅治肝 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仅摘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 炎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从临床出发,治分三型 急性黄疸型肝炎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甲、 戊、 乙、丙),以目黄、 身黄、 小便黄为主要表现,湿热蕴于肝胆为 病理特征,属中医 “阳黄” 之范畴。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热重于湿、 湿重于热、 湿热较轻三型。1. 1 热重于湿型 主症:身目

7、色黄如橘,色泽鲜明,黄 疸较重,发热较高,口干烦渴,小便少而黄赤,大便秘结, 或厌油泛恶,腹胀纳呆,或胁痛肝大,舌质红,苔黄燥或8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9年 第14卷 第5期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则:清热利胆祛湿,通腑活瘀解 毒。 方药:加味茵陈蒿汤。 茵陈40150g,栀子10g,大黄1030g,黄连12g,二花30g,板蓝根30g,虎杖20g,连 翘20g,丹参30g,郁金15g,赤芍20g,泽泻15g,美人蕉 根3090g。化裁:兼见恶寒发热无汗

8、、 头痛身重有表证 者加苏叶、 荆芥、 菊花、 薄荷以解表清热;高烧(38. 5以 上),舌苔黄糙加生石膏30g,羚羊角粉3g(冲),或口服安宫牛黄丸;大便燥结,数日不解,阳明热盛,重用大黄 配芒硝急下存阴;呕逆者加半夏、 竹茹、 陈皮以降逆止 呕。1. 2 湿重于热型 主症:身目色黄如橘,黄疸不甚严 重,多无发热,或身热不畅,头重身困,胸脘痞满,纳呆泛 恶,腹胀便溏,倦怠思卧,小便黄浊,或胁痛肝大,舌苔厚 腻微黄,脉象弦滑或弦缓。治则:利湿化浊退黄,佐以解 毒活瘀。方药:加味茵陈四苓散。茵陈3090g,黄连10g,泽泻15g,猪苓15g,云苓20g,白术20g,藿香10g, 白蔻仁20g,丹

9、参30g,郁金15g,二花20g,板蓝根20g。 化裁:若舌苔厚腻,张嘴满口粘丝,欲呕者,加佩兰、 半 夏、 生苡仁、 益元散芳香化湿,降逆止呕;腹胀甚,加厚 朴、 草果、 枳实、 木香行气导滞。1. 3 湿热较轻型 主症:目黄,小便黄,但身黄不著,食 欲不振,疲乏无力,胁肋疼痛,舌脉改变不大,湿热偏胜 之象不明显,总胆红素(TB I L)在3040mol?L之间, 谷丙转氨酶(AL T)轻、 中度升高。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活瘀。方药:清热退黄汤(自拟方)。茵陈60g,黄连10g, 栀子10g,二花20g,板蓝根20g,丹参30g,郁金15g,云 苓15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0g

10、。2 善始善终,调和肝脾 急性黄疸型肝炎,经过恰当的治疗,湿热清除,黄疸 退净,肝功复常,一般认为已治愈。 但有部分患者治疗失 当,祛邪不利,湿热留恋,或过用苦寒,脾胃损伤;或恣食 肥甘,过分静养,痰湿壅盛,气机不达。 而现右胁隐痛,腹 胀纳差,大便不调,疲倦乏力,面色淡黄等肝脾不调,气 血不足之征,每遇情志变化,或稍有劳累,诸症加重。此 皆谓肝之疏泄机能尚未完全恢复,脾胃尚未和运,对此 要做好善后处理,不容忽视。 治则:疏肝健脾,扶正解毒。 方药:肝炎善终汤(自拟方)。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2g,郁金15g,茵陈30g,云苓15g,白术15g,陈皮15g, 炒麦芽30g,二花15g,

11、板蓝根15g,佛手15g,泽泻15g, 太子参30g。化裁:若腹胀便溏,脾虚者,去二花、 板蓝 根,重用云苓、 白术,加苍术、 炒扁豆、 炒苡米等;腹胀肠 鸣,脾阳虚者加干姜、 生姜、 大枣以复脾阳;纳呆脘痞,舌苔厚腻者加藿香、 佩兰、 白蔻仁、 生苡仁、 半夏、 川朴以芳 香化湿,醒脾开胃;体胖、 腹胀甚,加三棱、 文术、 香附、 乌 药、 焦山楂消积脱脂,行气除胀;若舌苔根部黄厚,舌尖 剥脱,舌质深红者加丹皮、 白茅根、 醋鳖甲、 生地凉血育 阴。谷丙转氨酶(AL T)升高者,重用二花、 板蓝根,酌加 败酱草、 鸡骨草等;总胆红素(TB I L)升高,重用茵陈加 黄连、 栀子等。3 体会3

12、. 1 辨准病证,及时投药 黄疸初期多兼表证,类似感 冒,多以发热纳差就诊。 医者要详察病证,观其巩膜是否 黄染,小便颜色情况,配合现代医学检查,早期诊断,及 时投药。 若辨证准确,药能胜病,一般服药10剂,轻者几 剂,黄疸明显消退,或退其大半,皆为向愈之兆。 仲景曰: “黄疸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 ” 若服10余剂黄疸不退,则需要考虑其它因素:药量小而 不能胜病,或配伍不当,祛邪不利等。若黄疸迅速加深, 纳差腹胀加重,精神异常,应多考虑为热毒炽盛之 “急 黄” 症。3. 2 选准药物,药量胜病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诸 黄之专药,若黄疸过重,用量不足,往往收效较慢。大量

13、 投用,则取效甚捷。根据黄疸轻重,用量多在30150g 之间,煎时后下,超过60g应另煎,以15分钟为宜。 但茵 陈苦寒,量大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者,可佐生姜、 大枣、 云苓、 白术、 陈皮、 砂仁健脾渗湿,温调脾胃。 美人蕉根是 一种中草药,其味甘淡,性凉,清热利湿退黄甚好,与茵 陈配伍相得益彰,干品用30g,鲜品用6090g。3. 3 凉血活血,退黄迅速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湿热为 患,湿热蕴结肝胆,胆汁横溢,瘀于血分,使肝内脉络瘀 滞,治疗在传统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加丹参、 郁金、 赤芍、 虎杖凉血活血散瘀。即关幼波老医师谓:“治黄必治血, 血行黄易却” 。大黄有通腑泻热、 活血行瘀、 推陈致新

14、之 功,不仅能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去,还可入血分,凉血散 瘀,扩张胆管,促进胆汁排泄。 故临床凡见大便干结或粘 腻不爽者必选大黄,能加速黄疸消退,临床上屡用屡验。3. 4 清热必利湿,清热须解毒 清热利湿,湿去则热无 所附,祛湿之法要强调利小便,使湿有出路。 古人有:“治 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 多选用泽泻、 猪苓、 云苓、 车前 子、 白茅根等甘淡利湿之品。 湿热弥漫常蕴毒邪,其临床 表现为总胆红素(TB I L)、 谷丙转氨酶(AL T)急剧升高, 肝细胞损伤严重,常用二花、 公英、 败酱草、 大青叶、 黄连 等清热解毒之品,能直折毒邪,恢复肝功,疗效卓著。(收稿日期: 19990402)91999年 第14卷 第5期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