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本)试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7682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本)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代号:1282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社会学概论(本)试题2015年1月注意事项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1. (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A.孟

2、德斯坞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A.关系的密切程度巳关系建立的基础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D.关系的协调程度1105 4.把社会群体分为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是根据()的标准。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

3、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A.开放性社会结构B.结构性流动c.非结构性流动D.社会变迁8. (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A.社会解组论C社会建构论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八.偶合人群B.偏差行为理论D.冲突论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A.错位B.脱节C畸变D.失衡二、多项选择题(

4、每题2分,共16分)11.社会化的类型包括(。1106 A.初始社会化c.再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D.逆向社会化12.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A.限于两个人之间c.互相依赖1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领导的权威性c.外部环境的变化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D.有事相求B.成员的认同感D.群体的人数14.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卡里斯马型权威B.法理型权威c.家长型权威D.传统型权威15.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A.自然社区B.农村社区c.法定社区D.城市社区16.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A.家庭背景c.财富17.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

5、形式的有(A.人口数量c.人口素质18.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A.无组织性c.非常规性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9.初级群体20.社会问题21.弱关系理论22:社会分层B.威望D.权力B.人口结构D.人口社会化B.不稳定性D.易受暗示性1107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23.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24.我国19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25.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6.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27.试述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及其作用。1108 试卷代号:1

6、282座位号E口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6. 11. 16. 19. 20. 21. 22. 口2. 7. 12. 17. 社会学概论(本)试题答题纸2015年1月四|五|总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3. 8. 4. 9.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3. 18. 14.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5. 10. 15. 1109 23. 24. 25. 26. 27. 1110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试卷代号:1282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

7、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社会学概论(本)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C 6. C 2. B 7.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1. ABCD 16. BCD 12. BC 17. ABC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供参考)3. C 8. D 13. ABCD 18. ABCD 4. C 9. C 14.ABD 5. D 10. C 2015年1月15. BD 19.初级群体:初级群体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彰的群体。20.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妨碍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阻碍社会发展的问

8、题。21.弱关系理论:在社会网络研究中,格兰诺维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弱关系理论“。他认为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或交换工作的过程,可以发现在群体之间使用的主要纽带是联系不多、情感投入较少的弱关系。有学者指出,弱关系理论适用于西方社会,在重视人情与关系的中国社会,寻找工作时所使用的社会网络主要是强关系。22.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也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高低有序的。因此,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平等。1111 四、简答题每题8分

9、,共24分)答题要点z23.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答“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两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c1分)“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1分)“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

10、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c1分)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1分)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与事件元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情况长期存在。人们借群体性事件发泄不满情绪。(1分)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1分)

11、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只是临时起意加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1分)中国社会1990年代后,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和影响力都呈上升趋势。(1分)24.我国19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答: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o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分)我国19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我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c1分)1112 第二阶段是1958-1

12、965年急速调整时期。在这一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迅速下降。(1分)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并不能满足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动员城市人口返乡。(1分)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我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6年持平。(1分)1968-1975年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知识青年和干部又基本上全部返回城市。(1分)1979年起,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主

13、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1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相应的,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比重也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1分)25.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答:(一)人格塑造:对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教育是与对受教育者正当的生活方式的锤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规范,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与对社会的创造。(2分)(二)文化传播: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育制度。教育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比较保守的性

14、格,因为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经验,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索往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教育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聚着人类真正的智慧,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未来创新的。(2分)(三)筛选: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不同的社会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筛选分配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教育的这种筛选功能体现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育,还有同学中不同

15、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分配。(2分)1113 四革新z我们前面说到教育制度的相对保守性,但教育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造性。它通过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进社会变迁。教育的革新性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制度上。也就是说,大学肩负着追求最高形式的学识的使命。大学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氛围,培养的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鼓励的是突破禁区、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大学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距离。恰是这种距离,使大学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谬误的作用。(2分)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答题要点:26.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答:要理解我国

16、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应当注意到z我国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差异是“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和“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这三种二元结构叠加的结构(1分)。首先,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这种差异就是“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1分)这种“原生性的城乡二元结构“表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并不容易消除。(1分)改革开放并没有能够消再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这种本质上的二元对立。(1分)其次,195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对城市和农村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1分)改革开放的进程削弱了我国在1950-1970年代形成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消除。(1分)一方面,作为“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核心的城乡户籍制度进行了调整。同时,国家也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1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并未根本废除。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不但很难取得城市居民户籍。(1分)“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