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课件201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67568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课件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有效教学课件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有效教学课件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有效教学课件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有效教学课件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课件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课件201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李晨红切入点一:从同课异构教学课例 看有效教学 1.本次送教确定一个主题:有效 教学课例研究; 2.送教形式:同课异构教学; 3.具体研究范畴:低中段阅读教 学; 4.目的:聚焦课堂,观察诊断,互学 共研,共同提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提出问题研究教学 1、边看课、听课,边记录你产 生的困惑或问题,并写下来递 给送教老师,以便有针对性的 解答; 2、至少找出每课的各两个亮点 ,两点不足或改进意见,准备 参加评课议课。看课、听课,第一天课例 上课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数星 星的孩子、 第一节:(学员教师)第二节:蒋 蓉(乌市88小学教师) 四

2、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第三节:(学员教师)第四节:蒋 蓉(乌市88小学教师)第二天课例 第一节:绘本故事阅读我妈妈蒋蓉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互动评课、议课 走进探讨、研究人人有责! 1、执教者自评反思; 2、自由评课畅所欲言; (评课前先介绍一下自己:你所在 学校,姓名,让大家认识你) 3、送教专业教师点评。“小学语文”“小学”就决定语文教学具有儿童 性,我们应该走进童心。走进童心,就 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看 待问题;走进童心,就是要做儿童世界 的使者,融入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生 活;走进童心,就是要用儿童的眼光来 看世界,让文本生成为儿童的精神“食 粮”,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

3、分。“语文”“语文”是语言、文字。学生学习语文,是一 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教学 活动和过程,它的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 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掌握、运用”语言,并 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养成习惯。“语文”同样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课文应 该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上要有情感生活 ,有心智的活动,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凭借语 言通灵、感悟、移情、益趣,那就是失败的教学, 因为远离了语文的本性。一、什么是有效教学1、从学生发展看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有差异发展2、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看教学效率3、从课堂状态看主动的参与 适切的方式明确的目标 有意义建构挑战性活动 清晰的反馈深刻

4、的体验 迁移、创造的愿望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观测的纬度:.(一)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二)关注落实语言运用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三)关注落实学法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四)关注词语/句子/段篇训练,帮学生习得语言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五)、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低段)(六)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低段)(七)关注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八)关注课堂评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九)关注问题与思维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十)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经历成长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谁教?比什么都重要小学生 以

5、人为本导学创新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1、教什么? 深入研读文本,精心预设教学环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处理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 方法。力求做到:心中有“标”,心中有“本”,心中有“ 生”,心中有“法”。) 立足生本,深层对话。 (问题、等待、倾听、尊重、平等) 精彩的生成来源于精心的预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研读文本,巧用教材朱子读书法对阅读过程有一段经典的描 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 则渐渐无疑, 中则节节有疑。多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 融会贯通,都可无疑,方始是学。朱熹将读书过程揭示得十分清楚,教师研 读文本大概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有疑” 到“无疑”,再

6、到“节节有疑”,以至“融会 贯通”。这个过程大致要经过三轮的研读。巧用教材打破常规,捕捉精华 穷人?) 巧妙整合,力求高效。 (古诗二首?) 有效训练,拓展思维。 (地震中的父与子 ? ) 准确定位,符合学情。 教学生“三得” 披文入情得“意”; 习得语言得“言”; 运用学法得“法”2、怎样教统筹的观点(课时的联系性)学情的了解(经验、需求与差异)方式的选择(有机整合)资源的准备(人力、物质)弹性的设计(预设与生成) 明确目标有效教学的根本1、依据“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中已经为我们语文教学确定了课程“总目标” 和“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 2、依据“三维目标”

7、。(“知识和能力”学会,“过程和方法” 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学。 ) 3、依据“文本特点”。(“语言训练点,情感体验点,方法渗透点, 能力提高点。” ) 4、依据“学情特点”。案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 一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了解水在瓶子里的变化。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乌鸦的兴趣,培养学生 遇事动脑筋。案例:另一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会写“乌”、“鸦”两个字。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 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第 一自然段。3、通过对故事的学习感悟,懂得遇 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努

8、力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环节的优化处理1、寻找教学线索。 2、找准教学突破口。 3、形成板块。 4、力求变换方法。 5、精心设计板书。 寻找教学线索“写文章情动而辞发,读文章是披文 以入情。”入选小学语文的教材很多都 是情感很浓的文章,如热爱大自然之情 ,如热爱祖国之情,如亲情,如友情, 这样的文章很能够打动人心。所以,教 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把握 “情”感线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体会感悟。案例:梅花魂 文章其实有两条很清晰的情感线索,一条是明线 ,一条是暗线。明线是外祖父三哭,二送,一怒,表 达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愿望。暗线则是作者不懂 (拍手笑、害怕又奇怪)到后来的理解(离别时觉得 外

9、祖父衰老了许多、珍藏墨梅图)。抓住这两条线索 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外祖父为什么哭?为什么送? 为什么怒?走进祖父的内心,体会他的思乡情爱国心 ,在体会感悟的过程中,暗线也会慢慢地清晰,孩子 们和莺儿从开始的不懂,不懂外祖父为什么哭,为什 么送?为什么怒?可后来却全懂,在离别的那一刻全 明白了体会到了外祖父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两条线索 自然地重合。 找准教学突破口预设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教学的突破 口(切入点),切入点其实也是教学点,教 学点很多,从哪个点切入可以带动一串,辐 射上下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 千斤”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要在预设过程 中努力寻找的。可能是一段话,可能是一句 话

10、,也可能是一个词。 (如梅花魂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与子他挖了8小时,12 小时,24小时,36小 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 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在教学父亲的“了不起”这个部分时,我们可 以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作为教学的突破 口。因为,这个部分的描写凸显了父亲的形象, 令人震撼。且这个部分承接了上文:“他挖了多 长时间?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之前人们如何 劝阻他?他为什么不接受他人的劝告?为什么他 会成为现在的这副模样?36小时中他都经历

11、了怎 样的艰难?”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着这段话 展开,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梅花魂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 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 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 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 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 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 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案例:梅花魂“言为心声”,这段话是外祖父发自内心的 表白,他由衷地赞美了梅花的精神,字里行间 流露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

12、,让人能够触摸到 他的那颗滚烫的爱国心。但是,这段话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难点 ,但又是重点。通过对这段话的品读,我们能 够更好地走进外祖父的内心,能够更好地凸显 外祖父的形象,更好地理解外祖父为什么如此 珍爱墨梅图?为什么哭?为什么怒?为什么离 别时要送我墨梅图?所以,从这段话作为教学 的切入口是很有道理的。每节课有突破口,每个环节也有切 入口。找准切入口会避免教学的零乱、零 散,往往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教学会更具整体性 ,更容易形成教学板块。课堂教学更具有 整体感。形成板块,力求变化“板块式”教学结构其实就是我们过程中的 一个环节。每个环节为一个板块。各板块之间

13、是 相互独立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又层层递进。我对 “板块式”教学结构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以其特 有的“板快情节”为教学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提 供了“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同时,根据学生的好动、持续性差的心理特 点,我们能够通过板块之间的这种变化多样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上课的疲劳,最大限 度地发挥四十分钟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如欢庆梅花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 声)案例:梅花魂板块1: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精神,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画家,你 会画一幅什么样的梅花图呢?并引导学生通过引用相关的诗句,给梅花 图题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梅花那种凌寒独放、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 中,教师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风

14、欺雪压”“愈愈”,与学生的 想象自然结合,想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品质。板块2:引导学生体会那些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人物。这对于五年级的 孩子来说,难度更大。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气节”的意思,再 引导学生说说“你想到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并让学生结合资料,运 用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赞美这些有气节的人物。这样,不仅理解 了句子的意思,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上课 件的使用,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被梅花精神深深感动着,渐 渐地,孩子们走进了外祖父的内心,体会到了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案例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 联合国秘

15、书长雷利先生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他的 父亲为了世界的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字里行间 流露出他失去父亲的伤痛,充分表达了他对和平的 渴望和向往。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四年级孩子来说,战争对 于他们过于遥远,他们很难体会理解战争给人类所 带来的痛苦,难以体会雷利心中的痛楚和呐喊。所 以,对于“呼声”的理解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但同 时又是重点,因为这篇文章就是透过一个中国孩子 的呼声,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案例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块1教学内容:通过雷利一家人离别前后的强 烈对比,引导学生体会雷利父亲的伟大,感受 雷利失去父亲的痛楚。亮点:1、通过强烈的对比,拨动孩子的心弦,引 领学生走进作者心中,感受其失去父亲的痛楚 。2、巧妙地运用画外音,引导学生理解“蓝 盔”的意思,体会父亲的这种自豪感和光荣感 。3、不断地变化朗读的形式:个别读、齐读 、自由读、师生对读,在朗读中,教师带领着 孩子走进文本。案例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块2教学内容: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亮点:1、巧妙地补充了相关的资料,并引导孩子运 用资料来体会和理解:“51年前和51年后”2、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结合课文第四 自然段,读一读,然后向加利先生赞颂爸爸。培养了 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扎实。3、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捕捉重点词语 读懂句子的方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等。 案例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