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66912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知识创新研究所 魏发辰 主讲22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专为人 文领域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新课程。一直以来我校 将社会科学知识创新方法作为作为人文专业硕士 研究生必选课程,现在经刷新后提升为有国家政 策背景必修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 本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希望通 过该课程学习,能够对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社会科 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所益处。3课程模块 三大模块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方法123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基本方法4第一讲 绪论 一

2、、方法与能力的关系 1,知识+方法=能力 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能力 ; 思政知识+思政研究方法=思想政治研究能力; 管理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管理科学研究能力; 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研究能力; 相关学科知识+创新方法=相关学科创新能力。5二、方法论与方法的层次性 1,方法论不仅仅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其主要内 容是方法。 2,方法论的主要构面 观念、理论、方法、案例 3,方法的层次结构 哲学方法、科学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技术方法; 科学方法、技术方法又包括:思维方法与实验方 法。6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1,“科学”和“创新”是社会研

3、究,社会科学研究乃 至全科学研究这应有的基本理念。 2,“科学”的标志: A,事实根据;B,理论根据; C,方法可靠;D, 结构系统性。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发展的内驱力;是 科学研究者的责任、义务和社会使命。7四、创新的科学含义四、创新的科学含义1创新的基本概念: 主体通过对对象系 统进行变异思考和 实践,从而达到使 其进步、发展、高 效等预期目的的社 会活动。3判断创新成果的 三性标准:新颖性、 先进性、 实用性。创新的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使对象系统 实现变异; 充分条件: 使对象系统实现 进步、 发展、高效;2“创新”概念8创新概念的外延 创新概念的适用空间管理创新、体制创新

4、 组织创新、制度创新 政策创新、机制创新 决策创新、市场创新 融资创新、营销创新 劳资创新、教育创新 等等概念创新、理论创新 方法创新、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流程创新 设备创新、包装创新 广告创新、文化创意 等等创新9四、创新的科学含义四、创新的科学含义 ,创新创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创新创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异;必要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异; 充分条件:使对象更加先进、实用;充分条件:使对象更加先进、实用; 2 2,概念:,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主体以促进客体对象的进步、所谓创新是指主体以促进客体对象的进步、 发展及实现新的目标要求为直接目的,对原有客体进行发展

5、及实现新的目标要求为直接目的,对原有客体进行 异、变,或创制新的客体的社会活动。创新活动是主体异、变,或创制新的客体的社会活动。创新活动是主体 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相统一的过程。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3 3,判断创新成果的三性标准:,判断创新成果的三性标准: 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10五、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界定: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界定: 历史观点: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是绝对的;历史观点: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是绝对的; 现实观点: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有条件的;现实观点: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有条件的; 科学认知:经验阶段,

6、实践第一;理论阶段,思维第一科学认知:经验阶段,实践第一;理论阶段,思维第一 ;不能够绝对化。;不能够绝对化。 知识、技术创新:思维第一性,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知识、技术创新:思维第一性,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 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 2 2,辩证思维:条件斯思维,辩证思维:条件斯思维, 3 3,十字思维方法:,十字思维方法:纵向:历史、规律、趋势;横向:纵向:历史、规律、趋势;横向: 现实条件;交叉点上出创意。现实条件;交叉点上出创意。11寄语人人都是创新之人; 时时都是创新之时; 处处都是创新之地。 事事都是创新之事。12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创新方法 1,马克思主

7、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 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师:马克思、恩格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132,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创新方法 A,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黑格尔 哲学: 唯心的 本体论 辩证的 反映论费尔巴哈 哲学:唯 物的本体 论和形而 上学的反 映论知识交合创新方法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辩证唯物 主义哲学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三个组成部分:精神现象学(绝对精神即宇宙的史前形式)、自然 哲学(存在、发展的规律性)-逻辑学(人的意识和思维规律) 康德:物极必反原理; 黑格尔:物极必反-物极必反; 正-反-正(合)和新理论。 精神- 物质 - 精神(思维)

8、 精神现象学-自然哲学-逻辑学 19世纪科学世纪,科学重证据。 黑格尔无法证明绝对精神世界的存在,等于证明宇宙史前的精神世 界不存在。 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个反应过程就像照相、临摹。- 唯物论的反映论。15B,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分工与创新合作 马克思:经济学、资本主义、技术、数学、科学社会主 义; 恩格斯:自然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研究成果: 马克思:资本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马、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 理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特别是 恩格斯的无私奉献。16科学证明 理论科学性的两个准则(功用): 解释现象

9、预见未来 基本训练方法: N+1训练法17C,知识交合创新方法及其应用 马克思:新学科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那些彼此宣 称与己无关的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上。 知识交合创新方法,是指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学 科、不同理论、不同观点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形 成解决创新问题或实现创新目标的创新模式或方 法。 如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普朗克创立量子力学 ;用企业竞争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企业并购问题 等等。18知识交合创新方法的操作程序 知识交合创新操作交合设计优势分析选择基型确定目标第四步第三步第二步第一步第五步形成创新方案19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制度创新研究 交合创新实操: 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制度研究 基

10、型选择:1)资本主义政治民主 2)封建专制政治 优势分析:1)充分反映民意;2)充分反映官意 交合设计:民意+官意 创新方案:民主基础上的中央集权 -新型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度20-新型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度 细节设计-阶梯反馈机制 党中央 基层组织区县政府省市政府民生民意21D,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个关系: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实践和认 识); 两个维度:历史和现实;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四个层面:人、自然、社会、思维 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原因与结果。 22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 创新方法 A,知识应用创新

11、方法知识应用创新方法是指,将同一个领域的一 般性知识用于解决具体条件下的问题,形成 新的应用性知识的创新模式或方法。如用微观物理学知识研究宇宙起源;用细胞工程方 法研究材料;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用市 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等等。23知识应用创新方法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 2)选择源知识(根据条件适配原则 ) 3)构想应用方式形成新创意 4)论证和细节设计 5)成果表达:完成新理论或新方案24B 经济学理论背景 威廉。配第(1620-?)赋税论-劳动价值论;政治算 术-经济统计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1723-1790)富国论-政治经济学定义:“ 研究社会

12、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一般规律的科学”; 关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 关于资金的性质及其积累和用途等;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发展了配第的劳动价值论和斯密的利润和地租理论。25c,马克思哲学的应用创新 与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研究对象: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 2)理论前提: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2、3、 4、5) 3)具体操作方法:中轴原理(丹尼尔。贝尔);(商 品及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特别是剩余价值学 说; 4)站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背景上形成逻辑结构; 5)资本论完成26D,知识应用创新方法实操 坚持科学发展观研

13、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系统科学原理:1+1大于2; 正确处理知识和知识结构的关系; 基础+专业+创新+操作方法和技能 创新教育方案27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经典作家 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 1)理论前提:哲学-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 论;现实与可能,偶然与必然; 2)学科背景:15-19世纪,350年间社会主义思想家的 思想;包括莫尔乌托邦、闵采尔千载太平王国、康帕 内拉太阳城、温斯特来自由法、摩来里自然法典、 马布利论最好的国家管理制度、巴贝夫平等共和国、 欧文的公社制度、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 制度、卡贝的共产主义等; 3)创新方法:超前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 4)创新成果:科学

14、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列宁:科学社会主义等于马克思主义。2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理论根据: 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理论 导出命题: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 阶级必然胜利;无产阶 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 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才 能达到;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并以增加生产力总 量为根本任务;实行共 产党领导;最终目的是 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 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 的策略原则。社会主义 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目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29系统工程方法 1,工程目标确定 2,理论前提选择 3,技术背景分析 4,系统要素选择 5,系统结构设计30社会系统工程设计实

15、例十三年经验和五年成就 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 表”确定了小康工程设计 的理论根据;确定小康 工程建设目标;以及实 现目标的7项任务:经济 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工业信息化、繁荣 农村经济、西部大开发 经济制度和国企改革等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 改革,提出政治文明思 想;文化建设和文化体 制改革,提出了培养创 新人才的要求等;国防 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 ”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国际局势和对外工作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 伟大工程思想等。小康工程目标3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注:胡锦涛17大报告)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 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 祖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