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与《永乐大典》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6812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书与《永乐大典》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类书与《永乐大典》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类书与《永乐大典》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类书与《永乐大典》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类书与《永乐大典》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书与《永乐大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书与《永乐大典》(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49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 类书与永乐大典类书与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的文献数据库中国古代的文献数据库 谢 非 一、类书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字出现得早,喜好著述的人也多,古代文献数量之巨世所罕有。 尽管在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的历代王朝兴替周期律支配下,数百年即有一次大规模兵燹之灾,又有焚书坑儒、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 ) 、大兴文字狱这种非战乱年代统治者刻意销毁文献的文厄之变, 公私藏书大量毁灭, 况且中国又自古重典籍轻档案, 经典专藏保存,档案定期销毁,故而历代文献十之八九皆已失传,但尽管如此,留存至今的中华古籍仍然浩如

2、烟海,举世难匹。 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后,世人制作种种数据库系统,便利检索查阅。今人往往慨叹古人有博闻强识之才, 孔子传六艺, 马迁著史记, 玄奘通三藏, 杜佑撰通典,古贤人凭一己之力所为之事,现在往往要庞大编委会共力完成。但其实古人的生理结构与今人无异,大脑沟回也未见得比今人更深,博闻强识也只是个别天才人物,并且亦有传说夸饰之处,论记忆力当代人并未见得不如古代人。所以我们现代人要靠数据库检索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古代依然也是难题。他们那时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甚至没有公共图书馆,要查找文献资料只有先藏书,买到自己家里才能随时翻查,藏书多的人可以把自家书籍编成大丛书,算是文献汇集。朝廷自然是实力最雄厚的收

3、藏家,藏的书最多,编的书也最巨,历代秘书省、兰台、翰林院、国史馆、皇史宬就是专门收藏管理皇家藏书的机构;秘书郎、秘书监、校书郎、 著作郎等等职位也就是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 自古都是由最有学问的人充任,而到任工作几年之后就会更有学问, 因为他们能整日在皇宫的藏书楼里看尽皇家秘籍。 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50 帝王们讲究文治武功,马上得天下后又热衷修文治世,但凡天下安定之后就会扩充或重建国家藏书, 在收藏众多的同时也会下令编撰几种大部头的典籍以传后世,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统在皇帝那里的体现也在于此。汉白虎通义和“熹平石经” 、魏“正始石经” 、南朝梁昭明文选 、唐扩地志 元和姓纂

4、 元和郡县志及“开成石经” 、宋太平广记 太平寰宇记 、清全唐诗 全唐文 四库全书等,都是当时的国家重大出版规划项目。统治者有的是真爱读书,如梁武帝父子、唐太宗、康熙和乾隆,更多的只是视其为给朝廷和皇家门面贴金的面子工程,但后世确也受惠不浅,这些钱花得值,总比大兴土木造殿宇离宫或者劳民伤财搞什么封禅大典更科学些。 而编集了这些数量巨大的典籍之后,检索方法又是个大问题,于是有了图书分类法,从西汉班固前辈在汉书艺文志中使用的六分法演变到晋王朝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馆长荀勖先生首创的四部分类法, 历代修订渐臻完备, 最后由清代纪晓岚同志总其大成,中国古代藏书楼的书籍编目和排架问题得以完善解决, 这是以每

5、一部书为基本单元的数据库系统, 相当于后来根据杜威图书分类法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制作的图书目录卡片屉,以及现在的书目数据机读目录。而书中的具体内容查找所仰赖的索引、引得(英文 Index 的中文译名) ,起到与现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各种学术资源专门数据库作用相似的当属“类书”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典籍,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古籍中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类书”这个名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是“资料汇编” ,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但是它又不像百科全书是辞典体例。辞典的特点是以词条为单位编排,每个词条的释义是编写辞典的人专门为这部辞典撰写的,而非原始资料的引述。可类书既不是丛书也不是图书目录

6、,亦不是辞典,而是将搜罗到的各种典籍中的内容拆散开来,再按照一定的体例分门别类地重新罗列成书,此举既可保存资料又能便于查找。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类书问世,越是强盛的朝代越热衷于撰集类书,唐、宋、明、清均有大量类书传世,不仅官方,亦有不少个人修撰的类书,编撰类书可谓朝野风行的文化盛事。历代编纂的类书数量据说多达六百种以上,留存至今的也有约二百种,仅仅罗列这些类书的书名简介就可以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51 再编一本书了。 类书的编纂始于三国曹魏,当时编撰的皇览被后世称为“类书之祖” ,时为魏文帝曹丕在位。曹丕此人,大家都不陌生,曹操的世子,阴谋诡计陷害了弟弟曹植得以继位,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又

7、以七步成诗的圈套谋杀曹植未遂,三国演义因为失意文人惺惺相惜的缘故,将同情的笔调尽皆献给了大文豪曹植,对曹丕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不过历史上曹丕虽然确实没少搞政治阴谋,但文才也是有的, 即使不能与才高八斗的弟弟相比, 也算不错的诗人, 他和老爸曹操、弟弟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三曹” ,受其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也是个皇帝诗人,这在历代帝王家族里也是难得的佳话,一家三代,武功政绩尚且不论,仅仅文艺传统就已经彪炳史册。 曹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三项开一代之先河的巨大成就, 其一就是他主持撰集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皇览 ,另外两项是他写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 ,以及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

8、论著作典论论文 ,所以这位阴谋家篡位者兼手足相残的迫害者同时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诗体革新的新生代诗人、对民族文化出版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出版策划人和赞助商,我们评价人物不因人废言也不以偏概全,对曹丕在政治上的诡诈残酷要批判,对他在文化事业上的成就也应给予肯定。 皇览之后,类书编纂历代不衰,大概除了皇帝张扬文治的政治需要及个别帝王喜好读书的个性使然, 也有当时人们查找文献资料的实际需求。 唐宋盛世,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富起来,精神文明也随着物质文明一同进步,所以文化事业空前高涨,出版物繁荣,类书也诞生了艺文类聚 文馆词林 初学记等唐代官修经典,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则是宋代传世佳作;私

9、人编纂的著名类书,则有唐北堂书钞 白氏六帖 、宋孔氏六帖 锦绣万花谷曹丕 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52 等,这些类书在今天也是文史学者们常用的史料来源,常常在一些教授学者的书房留影中见到它们的身影。后来清代也有古今图书集成 佩文韵府 渊鉴类函等著名类书,亦为今日所常用。这些类书大都卷帙浩繁、资料翔实,即使出版现代缩印影印本,一部书也要数千页,装订成册大概有几斤甚至几十斤重,而在这些大部头类书之上还有一部空前绝后超级大部头的类书,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典 ,与永乐大典相比,唐宋那些大部头类书又都算是篇幅不大的小书了。 册府元龟现代缩印影印本,中华书局出版 二、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史上

10、一个近乎奇迹的成就,同时因为几百年间的遭遇,又是一个与红楼梦后四十回、敦煌藏经洞来源一般谜一样的存在。 顾名思义,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年间,受到了当时国家最高领袖朱棣皇帝的频繁关注,可说是在领导亲自关怀下编成的。但这部书的缘起却是在朱棣之父明太祖朱元璋时代,老爷子出身寒微,小时候没上过学,完全靠自学成才,所以对于知识有着比秀才们更多的渴求和敬畏, 他当上皇帝天下大定有权有钱之后,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下令手下的硕学鸿儒们编定一部包罗万象涵盖有史以来所有知识资料的超级大书,下面的人领取了专项资金、成立了编纂委员会,干活也很卖力,领导也常常给予关怀,时不时莅临视察指导,就编纂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11、、做出最新指示,但是这些文人们还是没有完全领会这位白手起家领袖的意图,他们按照历史上编纂类书的通常模式,在搜罗到的原典中挑选摘抄分类编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53 排,想着就照着宋代修册府元龟 太平御览的工作规模就差不多了,结果龙心不悦,朱元璋觉得他们编的书篇幅太少,不能够满足他要囊括天地古今一切知识的宏愿, 所以工程量必须成百倍地增加! 原始文献中的内容不要摘抄要全抄!能收录的都要收入,不要删省,不要节约纸张!这些文人们隐隐地感觉到他们在干着一件前无古人的巨大编辑出版任务,这将是一件长期艰巨繁重的浩大工程,这工程一直到老爷子去世也没有完成。明成祖朱棣为了向父亲致敬,以及其他一些装点门面的政

12、治需要, 也对这个已经搞了十几年还没完工的工程给予了特别关注。在“毋厌浩繁”的最高指示下,命饱读诗书的宠臣、内阁大学士解缙担任主编,筹备了上百人的豪华阵容编委会,永乐二年(1404)以文献集成为名编成献礼,然而朱棣视察后御意不爽,觉得部头太小,责令重编,再任其幕后大国师、助他起兵夺取帝位的大智囊操盘手姚广孝作监修,组成了两千多人的超巨大编写班子和抄写团队,动用了现有的全部皇家藏书作为资料来源,终于在永乐六年(1408)成书。全书正文 22877 卷、目录 60 卷,3 亿 7000 万字,多达 11095册(其中仅目录就多达 60 册) !有了这部空前绝后的永乐大典 ,以往那些大部头的类书,像

13、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不过 1000 卷, 太平广记仅 500 卷,显得都是小书了。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类书中的”巨无霸” ,其载体形态也是名副其实的“大部头” :每册书为 50.0229.8cm 的巨大尺幅,厚约 2cm。一万余册全部手工誊抄,字体俊秀,正文为墨色,版框栏线、引用书名、断句圈点为朱红色,纸张采用厚实树皮纸,装帧精美。此书藏于皇宫之中,除了皇帝本人和皇帝特批的个别人,任何人不得阅览,是为大内秘藏。 明太祖朱元璋(壮年) 明太祖朱元璋(老年) 朱元璋真实素颜像 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54 明成祖朱棣 大学士解缙 大国师姚广孝1 永乐大典刚编成时有一套草稿本、一套抄定本,草稿本一直存

14、放在南京皇宫,据推测在明英宗正统年间毁于火灾;抄定本于永乐十九年(1421)随朱棣迁都带到北京,放在北京皇宫里,后百余年数代皇帝多不爱读书,只有明孝宗弘治皇帝时常阅读,其他皇帝对此书都是不闻不问,任其深藏宫中。到了孝宗侄儿登基的世宗朝,被海瑞斥为“家家干净”的昏君嘉靖却也是个爱读书的皇帝,他十分喜爱永乐大典,常常案头放置几本,随手翻阅。一次宫中失火,他还特别指示抢救永乐大典 ,幸好大典未曾受损,心有余悸的皇帝便下令照原样复制一套以安万全。那时没有复印机,两万多卷开雕刻书也不太可能,只能雇人手抄,据记载抄书手一共 180 人,每人每天要抄写三纸(一纸 30 行,每行 28 字) ,这180 人每

15、日赶工, 耗时整整六年, 在嘉靖去世新君隆庆登基之后才告竣。 从此 永乐大典就有了两套一模一样的复本,内容、字体、版式、装帧完全相同,永乐那套称为“正本” ,嘉靖这套是“副本” 。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 大明王朝 1566 中陈宝国饰 演的明世宗,比右边历史上真 实的嘉靖帅太多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1姚广孝是个和尚,有人说他是史上最大的阴谋家,有人说他是神机妙算的大神仙。 文津流觞文创专刊永乐大典 55 永乐大典书影 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永乐大典只有嘉靖副本,永乐正本谜一样地消失不见了。关于其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嘉靖副本抄写完毕后将永乐正本运回南京皇宫了,明末毁于战火;有人说正本还

16、是一直放在北京皇宫中,嘉靖的孙子万历皇帝时宫中失火被烧了; 而最流行的说法是正本作为陪葬埋进了万历帝的定陵,但 1958 年发掘定陵时却没发现,所以人们又转而认定正本陪葬进了嘉靖本人的陵墓永陵,这只能留待日后打开永陵地宫大门的那天才能知道,但据遥感探测永陵内部已经积水,即使大典正本真的在里面恐怕也是无法保存的;另有一种说法是正本存放在皇宫某处,据说是乾清宫,但谁也不曾见过,清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也许是被一同烧毁了。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确证,至今仍没有最终结论,更增添了永乐大典的神秘。 永乐大典正文书影 我们今天得见的这套副本也是劫后余生,残缺不全只剩约 4%的篇幅,其余96%已经被毁或遗失了。全套副本起初一直存放在紫禁城的皇史宬(即皇家档案馆)不见天日,久而久之已被人们遗忘,直到清康熙年间重新发现,当时已有残文津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