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666092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8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16、草原课时本课共 2 课时本课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 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板书设计教学重点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教学准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修改与补充一、谈话,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

2、大家介绍一下?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 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二、二、初读初读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2三、布置预习三、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

3、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骏 ()俊 ()竣 ()限 ()驰 ()峻 ()唆 ()梭 ()垠 ()弛 ()蹄 ()茶 ()貌 ()杯 ()跤 ()缔 ()荼 ()藐 ()怀 ()胶 ()2理解词语。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理清课文的线索五、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3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2熟读课文。教后反思3

4、课题16、草原课时本课共 2 课时本课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培养学生对 语言的感悟能力,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 美的语言。 2、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 染下,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 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板书设计16、草原天:可爱、明朗景色(美丽)地:一碧千里远迎会见情谊(深厚)款待 话别教学重点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教学准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修改与补充一、 (课前听天堂这首歌) (由于学生离草原比较远, 对草原了解的太少, 在听歌曲 时, 边听边欣赏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 为学生

5、的学习打下基 础。 )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 蓝的天空,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 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 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 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 1 段 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 课文分两层写。 先写看到草 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 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 论。 作者初入草原, 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 他抓住天空、 空气、 小丘、平地、羊群

6、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 的特色。 ) 3细读、思考: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 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4出重点语句。 ) (3)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 1 段第 1 层, 要求学生细心体会, 认真想象。 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7、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 云际。 ”)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 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 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 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 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 的两个句子。 ) 5 指导学生背诵第 1 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 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 到感受到的, 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 作者第一次见 到草原, 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 把景物和感受联系

8、在一起, 即景抒情,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 了静态描写, 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 但静中又有 动,例如写羊群。 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 2 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 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 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 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 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快到公社, 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 3、讲读第 1 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 感觉? (草原十分辽阔。 )

9、 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 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 脱。 ”) 4、讲读 3、4、5 自然段。 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 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人民5热情好客的词句。 B、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 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 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

10、方 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 ”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 1 句怎 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第 2 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 (“话”是互 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 草原上, 直到夕阳西下, 人们还在互相攀谈, 依依不舍地告别。 ) 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 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 (4)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 惯表现了什么?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 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 席间姑 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 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 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 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 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 情欢迎的情景, 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 说 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教后反思6课题17、麋鹿课时本课共 3 课时本课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 23 个生词, 其中 16 个只识不写,学习多 音字“悄”,理解“回归自 然”、“绝迹”、 “漂泊”等 词语的意思。板书设计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修改与补充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 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 麋鹿。 板书课题:11 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 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

13、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7(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 写了哪些方面, 哪几个 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 (1) : 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 :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 :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后反思8课题

14、17、麋鹿课时本课共 3 课时本课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 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 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 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 具体介绍麋鹿的。教学难点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 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修改与补充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 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

15、容。 指名读。 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 秘”? 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 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 为 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9指名读。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 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

16、么? 讨论: 有了第一层的介绍, 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 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 的? 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 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 年后。特别是 1900 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 盗、杀戮。 第三,1986 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 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 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 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 繁荣。 )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