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通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5561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况通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情况通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情况通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情况通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情况通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况通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况通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地 质 学 会 情况通报 第第 10 期期 (总第(总第 106 期)期)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 20201 12 2 年年 4 4 月月 2323 日日 第第 4343 个世界地球日个世界地球日 专刊(二)专刊(二)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专家开展地球日科普宣传周活动 在科技日报刊登地球日系列访谈文章 姜建军常务理事到地质公园来阅读地球 关凤峻理事矿山公园:绿了荒山 醉了游客 殷跃平理事殷跃平理事地质灾害,要“防”也要“用”地质灾害,要“防”也要“用” 石建省理事保护地下水 “防”重于“治” 北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 2626 号号(100037100037)

2、 电话:010-68311539 * 到地质公园来阅读地球 访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姜建军 (科技日报19 日报道) 石林,一座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由于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而千姿百态的美景。 这里还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河南伏牛山则是我国中央山系地貌景观的代表作, 是大自然谱写的中央山系大陆造山运动史诗。曾经的恐龙乐园,给这里留下全国最大的恐龙蛋化石群。 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不但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

3、 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 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说: 了解地质环境的过去、现在,正是为了预测未来,保护地质遗迹则是这种探索的佐证和基础,而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核心内容, 具有地球科学普及和旅游休闲功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较为广泛、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我国的国

4、家地质公园却很年幼,她诞生于 21 世纪初。 199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立地质公园计划,目标是在全球建立 500 个世界地质公园, 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国土部于 2000 年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当时主要是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姜建军说,1998 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 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和保护区的建设,当时已建成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84 处,使一批重要的地质遗迹

5、景观得到了保护。 但同时,地质遗迹被破坏的现象仍然屡屡出现,如一些喀斯特地貌景观被破坏,一批批古生物化石被海关截获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宣传不够,民众尚未充分认识到地质遗迹的意义,同时,单一的保护方式未能使民众从中获益, 因而难以调动民众保护地质遗迹的积极性。姜建军说。 遍布祖国各地的地质遗迹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养在深闺 , 正因此, 恰逢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之际, 我国启动地质公园建设,探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深化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通过建设地质公园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1 年 3 月 6 日,我国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现在,我国已有 183 处国家地质公园,26 处世界地

6、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涵盖了地层学、地貌学、古生物、构造、冰川、火山、地质灾害等多种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的建设,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的意义和带来的经济效益,纷纷主动参与保护,同时,还有效普及了地学知识,有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姜建军说。 比如,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奥陶纪金钉子地质剖面,此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其价值,还以为那里产黄金矿,实则不然。现在通过地质公园的建设,在这里立了标志牌,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美化, 当地人都知道了它的重要性。 河南嵩山地质公园内,石英岩形成的壁立千仞的地貌景观非常壮观, 但这里的石英岩又是制造玻璃的上等原料。 过去的开采未考虑如何统一协调和

7、保护地质遗迹的问题,而现在,核心景区的采石活动已停止。 在当今关注资源、环境的大背景下,地质公园恰为我国珍惜利用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姜建军说。 (中国地质学会 供稿) 矿山公园:绿了荒山 醉了游客 访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关凤峻 (科技日报20 日报道) 从浙江温州前往遂昌的路上,出高速路口不久,就能看到巨大的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广告牌。 这里被称为 绿洲中的黄金世界 ,拥有超过 90%的森林覆盖率。绵延五里之长的千株有百年树龄的古树群,为矿区平添几分神秘。 曾几何时, 矿区的生产活动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尤其是存在废水、 废渣和采空

8、区三大隐患。 通过矿山公园的建设,该矿山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这里成为山常绿、水常清的绿色矿山。这也是我国首次获批的 28 家国家矿山公园之一。现在这个公园每年光门票收入就上千万元,实现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关凤峻告诉记者。 大部分人可能并未去过矿山,但事实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人们享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资源背后是同步增长的矿产资源消耗。 然而,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担心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 矿山开采会造成地质环境改变,但这种改变并非都会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不遵循科学规律的开采活动引发的崩塌、塌陷、滑坡等问题,

9、就是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关凤峻说。 国土资源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及土地资源和地下水系统破坏等问题严重。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有许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经济、技术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关凤峻不同意将破坏仅归因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这主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相联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矿业市场的复苏使得矿业企业有能力关注环境治理和保护,2000 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启动。 这一年, 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安排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开展了以省(区、市)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

10、调查与评估、 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相关技术方法研究等工作。 这项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家底“,查明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在危害。关凤峻说。 根据调查结果,自 2001 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截至 2011 年,中央财政共安排 188 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如同风向标, 在其引导下, 地方和社会各种资金注入矿山环境治理。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和企业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达 400多亿元。到 2010 年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共恢复治理土地面积近 50 万公顷。关凤峻说。 一方面要解决环境欠账,另一方面要杜绝产生环境新账。 矿山地质环境的历史欠账由各级

11、财政出资完成, 而现阶段矿山开发带来的新问题则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企业来负责。关凤峻说。从 2006 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2009 年 3 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要求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前,我国已有 30 个省(区、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在走一条开发式治理的道路。关凤峻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也可以产生效益,比如建设矿山公园,将废弃矿坑开发成鱼塘、经济林带等。 宁夏石嘴山在废弃矿

12、坑上开发枣树种植, 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关凤峻说,只有让矿山企业从保护生态环境中受益,才能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学会 供稿) 地质灾害,要“防”也要“用” 访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殷跃平 (科技日报21 日报道) 2012 年 12 月 21 日黑暗降临后, 12 月 22 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玛雅文明预言 2012 年 12 月 21 日是世界末日。这一天,10.3级的地震、剧烈的火山喷发、高达 1500 米的海啸、地球南北极磁场逆转等地质灾害在一日间突然爆发 去年热映的灾难大片2012中的场景,人们至今历历在目。

13、而现实生活中,我国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的大海啸近年来,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更多是由于地质结构本身原因,还是人类频繁活动惹毛了地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总工程师、国际滑坡界著名专家殷跃平教授说,地质灾害的诱因非常复杂,有地区本身的地质条件、气象因素、人为工程性扰动,还有地震等突发性灾害等等。 面对众多的地质灾害,公众曾质疑,为何无法预测?对此,殷跃平解释说,地质灾害区域性的预报是一个世

14、界性难题。目前,人们对地质、地貌等控制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并未了解清楚,而降雨、降雪、地震、工程活动等复杂性、随机性又很高,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准确预测的难度非常大。 尽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听之任之, 加强防灾减灾管理、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加强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撑,可以减轻甚至阻止灾难的发生。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监测预警和防治。殷跃平说。当时,联合国发起国际减灾十年的计划,目标是通过政府间合作在十年内将地质灾害损失降低 30%。1998 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承担起防灾减灾的职能。通过

15、十几年努力,我国初步建立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全面完成了覆盖全国山区丘陵的地质灾害调查,圈定了近 20 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也于去年成立。 殷跃平认为, 当前应加强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的研究和控制地质灾害形成演化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在西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不能沿用原有的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区建立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他说道。 他说,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汶川地震灾区隐患点众多,只有将广大群众都调动起来,才能消除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盲点。在此基础上,当前应更加依靠专业队伍的力量,走 科技减灾和群专结合之路。 殷跃平说,在重点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威胁对象多的区域应该依靠专业力量。 因为这些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远远超出一般群众监测员的经验和能力范围,比如半夜山顶下雨,但沟口是晴的,很具有迷惑性,这就需要在沟内安装一些视频、声波监测设备,监测员在家就能掌握情况,及时预警,不用半夜爬上山。 近年来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 大量采用了无人飞机航摄技术,明显提高了调查效率和精度。同时,在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及舟曲灾后重建中,我们研发了系列先进监测仪器,建立现代化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