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65452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4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财政”的点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探讨财政研究年第期财政理论发展识踪结合“公共对政”的点评贾康李全财政,按照我们的理解和尽可能简约的表述,可 称之为是以社会权力中心为主体的在国家存续期间 的社会则是以 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关系。现代国家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和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借助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 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财政在实体经济和社会生 活中的表现,是政府的一系列收人分配活动。政府一般通过税收、公债和罚没收人等形式从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中取得收人,并通过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政府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些分配活动,还制定了一系列 税务、会计制度。财政是掌握“公共权力”的社会权力中心对部分社

2、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财政同社会再生产、剩余产品,以及国家和社会公共需要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必 然的内在联系。“广义财政在现象形态上指的是人类 社会发展各阶段以社会性的权力中心为主体的理财 活动,包括国家出现之前的原始财政、国家出现之后的国家财政,以及将来国家消亡之后的公共权力中心的财政,。当然,我国现阶段的财政,除了与原始财政、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 国家财政等形态一样,具有“财政一般”的共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财政特 殊”本质,这就是社会主义财政,即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基础上的财政分配。人类社会中财政的出现和发展就其渊源可追溯 至原始公社时代。但发展出较为系统的财

3、政理论,是 在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之后的几百年间。我国有关财政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 论著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多集中在对现象和 历史的评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学的发 展较快并逐步形成了若干有影响的流派 如“价值分 配论”、“国家资金运动论”、“国家分配论”、“共同需 要论”、“剩余产品分配论”、“再生产前提论”等,从 不同角度探索了财政的内涵和外延并力图揭示其本 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导向转轨的不断深化,中 国财政理论也在吸收国外理论成果和相关政策实践经 验之中不断丰富自己,正在建立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新体制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吻合的财政理论学说。一、西方

4、财政理论简要回顾财政基 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伴 随着资本主 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英国重商主义学派代表人 物托马斯曼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是西欧各国封 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时 代的 产物。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一世纪,为了促进工业、商业的发展,克服英国财政税收的紊乱状况,威廉配第提出了财政税制的改革意见。他力图 阐 明“王土、租税赋课、关税、户别税、富笺、恩赐金税、罚金、独占、官职、什一税、提高币制、灶税、物品消费税等”的性质及方法,是重商主义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而提出的过渡理论,并认识到攫取剩余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贡 赋制”。他被马克思誉为“现

5、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统计学创始人”。他还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公平”、“确定”、“简便”、“节省”的赋税四原则。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则第一次将财 政理论作为经济理论的一个部分加以系统归纳,他 关于国家职能及财政作用的观点,体现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即国富论第五篇论君主和国家的收人和关 于司法、警察、岁人和军备中。斯密认为,人们相互之间需要交换劳动 和财富,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之下,社会成员在追 求和满足自己利益的 同时,也使社会利益得到最大 的增进,而政府的任何干预总会破坏这种自然秩序。此外,不论是工业或农业的劳动,只要是生产的、有用的劳动,就能创造财富,而

6、宫廷、政府官员、军队等 人员的劳动都是属于非生产性的劳动,其活动和人员应限制在最低程度。商品 的交换价值不仅由劳动 所决定,还取决于工资、利润 和地租,并以这三部分 作为课税依据。财政的职能,是为国防、司法和必要的公共工程筹集税收,分配经费。因此,这一时期所 认识的财政职能可归结为两方面,即收人职能和配置职能。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成为 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经过大卫李嘉图等 人的继承和 发展,对西 方各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 阶段向垄 断 阶段发展,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纳在他的著作财政学体系一、社会的财政 政

7、 策和社会的 租税政策以及财政学和国家社会主义等一系列论文中,提出强制性的共同经济组织位于个别经 济组织之上,必须保障历史所赋予国家的任务得以完 成。他提出累进税制,阐述“国家经费膨胀规律”,强 调通过国家“租税政策”干预投人和所 有的分配,其 社会改良思想意在缓和 阶级矛盾和贫富分化。此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所得税制和再分配调节逐步发展。世纪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迅速兴起。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增 加投资、提高 就业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 题。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

8、干预的实践中,推行赤字财政等扩张性政策,对国民经济运 行的调控收到显著效果。直到世纪年代,失业与 通货膨胀并 发的“滞 胀”局面,宜告了“凯恩斯革命”的结束。在财政功能角度上,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和 佩吉马斯格雷夫提出,财政 发挥稳定 职能时,要兼 顾配置职能和分配职能,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和充分就业。萨缪尔森等人阐述的公共产品公益品理论和布坎南强调的公共选择理论,都对现代公共财政理 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发 展促进了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然而,作为财政学在当 代的前沿形态,“公共经济学很可能是经济学中最充 满矛盾的领域。它所研究的领域一向是经济学科中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从正面研究还是从迁

9、回曲折 和不怎么直接的方式研究哪些方面必须靠公共部门如何靠然而它经常在经济学的边缘探讨,越来 越与伦理学、政治学、组织机构研究 公共抉择与制 度经济学 相联系 ”二、中国财政理论的演进一 建国后中 国财政理论体系的构建。建国初期,便曾有过对财政本质的讨论“把唯 物辩证法应用在财政现象的研究上,立刻使我们和 束缚于旧方法中的讲坛学者们不同,循着唯物辩证 法的指导,使我们能够揭露出财政现象的本质,发现 其无限错综和丰 富的内容。这 是创 立 新 财政学之 路。”靴新财政学教程指出“财政是国家在满足它的需要上,进行社会 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行 为。”这一概念,已经明确地包含了“国家”和“分配”这

10、两个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要素。这一 阶段,财政理论 的主要来 源 还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占据 统 治地位的“货币关系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流派,比如“价值分配论”,“认为国家参与价值的分配,必然在 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在各个阶级之间形成一系 列的分配关系,而这些分配关系国家分配价值所发生的分配关系,就是财政现象的本质”严还 有“国家资金运动论”,“认为社会主义财政就是社会 主义国家资金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而国家资金是 指社会主义国家所能掌握和运用的全部资金,包括 长期运用的和短期运用的,集中运用的和分散运用 的,可供分配使用的 和只能作周转的。这就是说,它包括国家预算、国家银行和国营企业所能运用

11、的全部资金。至于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居民个人的资金,当国家以征收税收、吸引存款和储蓄等方式,把其中一 部分转人国家手中的时候,这一部分资金就进人了 社会主义财政的范围。,”这一时期,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巩固政权、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封建王朝或是国 民政府的、可为新中 国所用的财政体制。于是,依照年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的规定,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 特权,废除一切奴役性外债,没收官僚资本使其归国 家所有,土地归农民所有,废除旧政权的田赋、税收。同时,设置了新中 国的财政管理机构,着手建立城市 税收和农业税征管制度以及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编 制新中 国第一

12、个概算。年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集中研究了“统一财经、紧缩编制、现金管理、物资平衡”四大问题,并不失时机地颁布了关于统一国 家财政经济管理工作的决定,以财政收支平衡、现金出纳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的措施,达到了物价、金融的基本平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渡过国 民经济 恢复时期、进人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之后,陈云同志 总结、提出了国 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财政管理体制 开始向分级管理方向作出探索。年代中期经济建 设的巨大成就和后期“大跃进”的失败,为人们的理 论思考,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财政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实践的推动下走向深化。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中国财政理论界在提出和发展国家分配论的过程中,对来

13、自苏联的“货 币关系论”进行了全面批判,使“货币关系论”最终失去了主流地位,关于财政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国 家分配论。如许廷星等较早提出 了相关理论,认为货 币关系 只是货币职能的表现形式,不能反映财政的 本质,他从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人手,根据参与分配的主体把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区分为经济属性 分配和财政属性 分配两大类。,于年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分配论,或称“国家分配关系论”,认为“财政的本质是国家凭借其 主权,参与社会产品和国 民收入分配过程所形成的 分配关系。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种以国家为主 体的财政属性的分配关系。”还有邓子基年提出相关的财政本质定义“社会主义国

14、家财政的本质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并以其 为主体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人的分配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简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 分配关系或财政分配关系。,。于年在大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上中国财政学界初步形成了国家分配论的主流地位。二世纪年代以来的中国财政理论。随着改革开放,西方财政理论开始传人国内,并 伴随着对传统体制下一些主流观点的反思,特别是 结合经济、社会、财政转轨变型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信息,出现了对“国家分配论”的一系列争论,形成了一 些新的理论流派。如“共同需要论”是“以何振一世 纪年代提出的观点为代表,认为财政是由于人类 社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

15、剩余劳动之后,发生了社会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人们为了满足共同需要而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所发生的分配关系。,”还有“剩余产品分配论”,则是“以王绍 飞的观点为代表,认为 财政是由剩余产品 形成各种社会基金的一个过程,始终体现国家、集体 与个人之间的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又如“公共融资,说。陈共在其“再生产前提论,的认识上,也有新的探讨和表述。世纪年代,随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财政学界开始注重对源于 西方的“公共财政论”的认识与辨析,一度引起许多 关于“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理论争论。然 而,究其根本,“国家分配论”主要探讨在财政本质观 上的基本理论,

16、而“公共财政论”研究的则是财政运 行形态的相关认识,学界越来越倾向于两者不是直 接对立的关系,而是兼容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有的研究者概括为“公共财政,是国家分配的 本质观在市场经济条件背景下的具体化体现。,。因此,在争论中,不仅关于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公共 财政论”的认识得到清 晰化和具体化,而且对“国家分配论”等基础理论的认识也有所深化,逐步形成从 财政一般到财政特殊、从财政本质到财政运行的财 政理论演进,并反映着我国财政模式正在适应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要求,在改革探索中寻求理论阐释。三、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研讨的要点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里,“公共财政”属 于“公共经济 学”的范 畴,“政 府的经济行为财 政收 支行 为是财政学又可称为旧公共经济学从财政收支行为扩大到对私人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以及扩大到直接介人生产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 随着 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