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萧山的屐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5390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萧山的屐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萧山的屐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萧山的屐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钱佳音许纪霖是华东师大历史系中国近代思 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一直活跃在 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的前沿。 我第一次读他是在2015年的苏州慢 书房, 他和台湾学者钱永祥对谈, 主题是美 国实验心理学认知科学家斯蒂芬平克的巨 著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这本书用上百张 图表和翔实的数据展示了人类心理进化 史。得出了暴力在减少的事实, 也分析了 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个事实。时隔三年, 我 依然震撼于当晚两位学者对这本书深入浅 出的解读, 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 启 迪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 看人类未来的命运。我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的阅读兴趣就是从那晚从许纪霖的学术著 作 大时代中的

2、知识分子 开始的。 而我此刻在读的这本 小时代中的理 想主义 并不是学术专著, 而是辑录了近两 年许纪霖教授在近代史地缘文化研究领域 面对大众的一些通俗易懂的演讲和文化批 评。分成史记、 书生、 怀人、 家国、 天下、 情 怀六个小板块。以历史为轴为中国画像, 在吊诡的激情与幻象中寻访家国的情怀与 变迁。点清线明, 耳目一新。如果你对何 谓中国何谓大时代何为小时代, 理想主义 者何以自处这样的命题有兴趣, 不妨从此 入门。 钱佳音野渡创造社创始人, 一直坚持 有价值的创造, 有态度的传播, 做萧山最好 的文化沙龙。许纪霖理想主义者何以自处我在读博物志千年宝塔三度面世东舍利铜塔西舍利铜塔线图 (

3、文作者手绘)文/叶梓唐开元十八年 (730年) , 杜甫有过一次 短暂的漫游郇瑕之游。这一年, 河南洛 阳的洛水泛滥成灾, 房屋倒塌, 河里的船只 沉溺了不少, 就连坚固无比的永济桥都给冲 垮了, 严重的水患让杜甫第一次出了趟远 门, 去了郇瑕, 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猗县一 带。然而, 这次因为天气原因去避灾的出 行, 留存下来的信息除了他在那里结识了韦 之晋与寇锡, 其余的踪迹无从详考。第二 年, 也就是唐开元十九年 (731年) , 杜甫迎 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漫游: 吴越之行。 他的吴越之行的重点, 其实是想跨过钱 塘江, 以古萧山为起点, 顺着后来被命名为 “唐诗之路” 的那条山

4、水长廊, 一路游玩下 去。这一年, 杜甫刚刚举行完成人礼, 时任 兖州县令的父亲杜闲不但没被 “父母在, 不 远游” 的传统古训束缚, 而且鼓励杜甫辞亲 远游, 他甚至在杜甫临行前还千叮咛万嘱咐 地说, 到了南方一定要抽空拜访两个人, 一 个是杜甫的叔父杜登, 另一个是杜甫的姑丈 贺撝。 就这样, 20岁的杜甫怀揣一颗梦想飞 翔的心, 意气风发地上路了。 杜甫曾在夔州写过一首 登高 , 如果说 这是晚年的他疾病绕身时的伤心之作, 那 么, 青年时代的杜甫曾在萧山城西临风登 高, 一派 “把酒问青天” 的意气风发。这一 次, 他登临了旧时萧山的西陵驿楼。遗憾的 是, 他当时没有给西陵驿楼写下抒情

5、诗作, 当然, 也有一种可能, 是即兴创作了, 但后来 散佚了杜甫在江南期间的诗作鲜有流 传, 这是中国古代诗坛一个无法弥补的遗 憾。但是, 这段经历一直在他内心发酵着, 直到大历元年 (766) , 杜甫客居夔州旧疾未 治, 新病又来, 加之心情郁闷, 随手写了一组解闷十二首 。他在这组诗里如此深情地 回忆: 商胡离别下扬州, 忆上西陵古驿楼。 年迈的杜甫, 一直未曾忘记当年的萧山 登高之事。 尽管, 西兴于1996年划归滨江区, 但行 政区域的变化仍然无法改变诗人杜甫曾经 在萧然大地登高望远的人文历史。离开西 陵后, 杜甫行走的路线, 接近于秦始皇南巡 的线路。据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载,

6、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东巡的大致路线是,“十一月, 行至云梦, 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 观 籍柯, 渡海渚。过丹阳, 至钱塘。临浙江, 水 波恶, 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 祭大 禹。 ” 事实上, 杜甫也是过钱塘江后来到越地 的。 无法具体考证他漫游越地的时间表, 但较为明晰的一点是, 他在越地的线路也 正是唐代诗人经常走的一条路, 也就是后 来被人命名为浙东的唐诗之路。浙东唐诗 之路, 源自钱塘江, 上溯到绍兴镜湖, 沿浙 东运河、 曹娥江, 然后南折入剡溪, 经沃洲 山、 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这条古 老的水路全程约190公里, 全唐诗 记载 的 2200 余位诗人中就有

7、 400 多位诗人走 过,唐才子传 里的278位才子中就有170 余位走过, 以至于后来成了钱塘江南岸的 一道文化景观。 杜甫甫至越地, 迎接他的是一池鉴湖 的潋滟水色与遍地肤色白皙的越女, 杜甫 怎能不会想到, 这里曾经是美女西施的故 乡, 这位美丽的女子多年前就在这里浣 衣。杜甫还见到了清澈的若耶溪, 溪水两 旁, 一群女子头戴草帽, 衣着白衣, 体态窈 窕, 她们蹲在溪边, 双手拿着薄如蝉翼白如 无物的纱, 在水面上上下摆动。杜甫与浣 纱女的不期而遇, 构成了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一次冲动。杜甫正是从这里一路南 下, 顺着剡溪, 登临了那座在中国古代诗坛 上云遮雾绕的天姥山。这座被诗人李白在

8、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诗里热情赞美的大 山, 层峦叠嶂、 高耸入云, 让杜甫也流连忘 返, 沉迷其中。 白居易曾经谈论到,“东南山水, 越为 首, 剡为面, 沃洲、 天姥为眉目” 。而先他而 来的杜甫, 游会稽, 访禹穴, 泛舟剡溪, 抵临 天姥, 他在钱塘江南岸的这片土地上尽情地 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岁月。因为命运注定他 后来尽管一刻不停地在路上奔走, 但从来没 有像江南之行这么恣意快乐过。 四年的漫游时光, 如同一场梦, 总有被 尘世的黎明叫醒的时候。 开元二十三年 (735 年) , 一封家信的 到来让他不得不停下漫游的脚步。在信 中, 家人写到, 皇帝将要驾临东都洛阳, 在 一处名曰福唐观的

9、地方举行一场科举考 试, 作为乡贡的他必须参加。虽然匆匆赶 往家乡的杜甫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但从小 生活在奉儒守官家庭的杜甫, 在接到信后 不得不顺着大运河, 取道水路, 一路北上, 回到了家乡洛阳, 结束了他浪漫、 轻狂而自 由的吴越漫游。 无论如何, 值得庆幸的是, 杜甫毕竟到 达过江南, 而且一来就是四年。他的江南漫 游, 让这位沉郁顿挫的大诗人在他流离困蹇 的一生里不会因为错过风景秀美的江南而 遗憾, 更给他孤苦的晚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 回忆从他在梓州登楼望远发牢骚说的 “厌蜀交游冷, 思吴胜事繁” 可以看出, 吴越 之行是他一生中最为愉悦的一次游历。穿 过岁月的迷雾回望这四年, 能让人

10、恍惚看到 古代一介书生在山水清丽的江南大地潇洒 行走的身影, 那有点轻狂的身影已经成为一 个沧桑的符号了。 这, 就是历史的千转百回吧。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萧山的屐痕文图/施加农这两件舍利铜塔于1966年祇 园寺二方形舍利石塔被拆除时出 土。祇园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 (331年) , 舍利石塔建于五代显德 年间。 塔座为四方形。四面壸 (音 昆) 门处各有四个佛像, 间隔三菩 提树。座面上刻有 “弟子夏承厚 并妻林一娘阖家眷属舍净财铸真 身舍利塔两所恐有多生罪障业障 并愿消除承兹灵善愿往西方净土 戊午显德五年十一月三日记” 。 凡 59 字。显德五年即公元 958 年。塔身是铜塔的主体部分。上 部

11、为四个山花蕉叶, 内侧有四个 金刚立像。下为四面佛祖本身故 事画面, 分别为 “萨埵太子舍身饲 虎”“月光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贸 鸽”“快目王舍眼” 四面四个部 分。四角有四个金翅鸟。面上中 间有莲花座插孔, 用于插放塔 刹。塔刹, 我们今天看到的两件 塔刹是完全不同的。经考证, 祇 园寺西石塔在清代有两次被毁, 埋在西塔天宫的舍利铜塔也因此 已经有过两次面世。 第 一 次 是 乾 隆 四 十 一 年 (1776年) , 钱塘江大水淹没了萧 山城区, 水位高至塔二层, 水退后西塔倒塌。有寺僧拾得铜塔,“范 铜而方, 博五寸, 高七寸” 。又云 “其坟一孔应有事焉已失矣” ( 萧 山县志稿 清蔡

12、英记) 。说明此时 发现的舍利铜塔的塔刹已经不存 在了。 直到60年以后的道光十六年 (1836年) 重建西塔, 吏部尚书汤 金钊为之记:“藏旧舍利塔及塔记 于中, 永镇坚固” 。这时的舍利铜 塔又被放入石塔中。 咸丰十一年 (1861年) , 太平 天国进入萧山后火烧祇园寺, 西 石塔再次被毁。 光绪十四年 (1888年) 祇园寺 主持普勤募修西塔, 并记载:“修 西舍利塔, 自三月间兴工, 五月二 十日获见舍利宝塔现于西塔之 顶, 恭奉细瞻, 宝塔高一尺二寸, 阔五寸。其塔四方” 这里普勤所说塔的高度为 “一尺二寸” , 与道光时记载的 “高 七寸” 高出了五寸。这就可以让 我们做出准确的

13、判断, 即现西石 塔出土的舍利铜塔的塔刹应该是 清道光十六年重修西石塔时补做 的。 此二塔在2017年 “杭州市第 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 展” 期间, 被市民评为 “杭州市十 大宝贝” 之一。文/金阿根追溯历史, 北宋时湘湖便有 82里湖面, 当时面积大于杭州西 湖和绍兴鉴湖。这里环山拱翠, 碧波荡漾, 风景秀丽, 气候湿润。 湘湖莼菜是湘湖的著名特 产, 已有千年历史。历代诗人钟 情于湘湖莼菜, 留下许多动人诗 篇。“此生安得身强健, 小艇湘湖 自采莼。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与 湘湖结下不解之缘。他著作的 85卷 剑南诗稿 , 以湘湖莼菜为 内容收入诗卷翻篇可见, 单以莼 菜为题抒

14、发壮志和寄托愁绪的 就有七八篇。“湘湖莼菜出, 卖者 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 鲈鱼三尺 长, 芳鲜初上市, 羊酪何足当。 ” 陆游在 稽山行 那首长诗中, 仅 这六句便将湘湖莼菜采摘上市、 烹煮、 搭配、 美味一气呵成, 全盘 托出。 “野桥流水湘湖路, 欲撷莼丝 饭午前。 ” 宋代的董嗣杲似乎有点 迫不及待。元朝镏涣一首七绝更 绝,“湘湖莼菜大于钱, 千顷鸥波 可放船。一曲竹枝歌未了, 水禽 飞散夕阳天。 ” 我不知道元朝的钱 币有多大, 把莼菜和钱币同比吟 诵倒是少见。 明朝的来集子对湘湖莼菜感 情深笃。他在 湘湘釆莼歌 诗中 写莼菜更是入木三分。“乘舟直入 湘浦里, 四顾千山万水紫。中有

15、 瑶草异众芳, 龙耕烟兮种水底。 譬如佳人处深闺, 天寒翠袖立不 倚。一面玻璃对影看, 晶晶寒玉 成肌体。卷叶蒙茸心未舒, 柔肠百转思彼美。参差采撷碧天宽, 玉釜温温满滴残。山中自有调羹 手, 莫作寻常盐豉看。 ” 而同代的 来曾奕也系萧山人, 虽在外地为 官, 却念念不忘湘湖莼菜。他在 一首 采莼 七律诗中写道:“丝丝 如织满湖浜, 千里秋风此暮春。 著眼细牵千尺练, 握拳斜捋数条 银。性欺炎热呵还冻, 胎脱空灵 晕有神。一柱晶光悬日月, 何须 系艇问迷津。 ” 清代林国柱想必也是萧山 人, 他所写 湘湖莼 七绝, 充满了 乡情乡音和对莼菜的留恋:“为数 乡关俊味多, 春来已唱釆莼歌。 轻芽

16、出水梳还腻, 晓市承筐滑欲 拖。放棹自怜盈掬易, 登筵应快 作羹和。季鹰何事牵归思, 千里 云帆只恋他。 ” 用莼菜为引子, 用 诗歌寄托他的故乡情结。清代李 慈铭对当时采莼念念不忘, 有七 绝为证:“曾记赛庙过萧山, 回泊 湘湖第几湾?怪底夕阳红袖湿, 桃花坞口采莼还。 ” 清代经学家、 文学家, 萧山 “西河老人” 毛奇龄 的 湘湖采莼歌二首 , 其一:“鸭 坞山前春欲暮, 阿子前湖釆莼 去。藕根菱叶生满湖, 艇子湾湾 不知处。 ” 其二:“画竿十尺挑碧 丝, 香莼宛转生花池。山前山后 人难遇, 釆得盈筐欲寄谁。 ” 莼菜入诗, 诗颂莼菜, 一首首 吟诵, 诗意融入了菜味, 多了浓浓 的文化氛围。既有休闲文化的内 涵, 又有饮食文化的韵味, 这种莼 菜文化, 也可以说汇入了湘湖文 化。作为萧山人, 值得拥有满满 的自豪感!雪亮的 “零点书房”区诗词楹联学会: 把萧山建成 “中华诗词之乡”文/记者 徐益欣近日, 萧山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朱超范 表示, 鉴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 文化地位, 应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