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64713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希腊出现了许多哲学派别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其中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尽管从政治观上看,他们都是维护 奴 隶制的;在哲学观 上,也有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区别 ,但他们的思想对于教育思想 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 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 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 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 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 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 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 思的东西。“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Virt

2、ue is Knowledge)的思 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 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 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 底高度评价“美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 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 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 获得的。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 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 德和善可通过教 育、通过学习 各种知识而 获得。美德是善的,针对 人来讲 ,善就是 节制、勇敢、正义等。学习 和掌握各种知 识的过程就是美德的获得和完善的过程。 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

3、法”是一种对话 式教学 方法,它并 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 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 生间的对话 、提问和讨论 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 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 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苏格拉底运用这种 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 ”的创始人,认为 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 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 不断的引导出来;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四个步骤: 1、讽刺。 2、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 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

4、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3、归纳 。 4、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 ,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这种 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唯心论,因为 苏格拉底认为 知识是人们头脑 中所固有的 ,但从教学 理论来 看,它有助于启发学 生 积极 思维、努力探索,通过自我判断去获 得知识。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

5、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 ,收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理念论与 “回忆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 的理论基础。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 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就是现实 世界中可感知到的事物,即自然界;理念世界就是精神世界。他认为 ,现象世界是不可靠的、不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 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映象;理念世界中存在着普遍的、一般的、值得认识 的东西,是真理的化身,是宇宙精神;

6、而神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主宰一切。人是神所创造的万物中最优者;人 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人的灵魂先于肉 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当灵 魂和肉体 相结合“投胎”为人时,就暂时 失去了 对最高理念的认识 和记忆 ;然而在现 象世界万物的刺激下,又可以把忘掉的 记忆捡 回来。因此在认识论 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 推理出来,认识 不是对万物存在的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 就是回忆。柏拉图在斐多篇里,提出了他的“回忆说 ”。柏拉图把回忆心中固有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教 育和启发的过程。灵魂说与 “哲学王”柏拉图认为 ,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 部分和欲望部分。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

7、于 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 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 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 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理想国与教 育制度理想国(Republic)是一部讨论 政治 和教育的著作。书中以苏格拉底和格劳孔 等人的对话 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 思想,讨论 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宗 教、道德、教育、文艺等各种问题 。在本

8、书中,他精心设计 了一个较为 完整的国立 学校教育体制。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集中反 映。在柏拉图理想的国家中,将神的最优 创造物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 人和劳动 者。其中,哲学家是奴隶主国家 的最高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拥有智 慧和理性。军人是奴隶主国家的保卫者、社 会秩序的维持者,是神用银子做成的,拥 有勇敢和意志的品质。劳动 者包括手工业 者和农民,是神用铜铁 做成的,具有节制 的品质。 理想国的教育观:1、国家管理教育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负责其养育和教育。2、学前教育柏拉图很重视学前教育。为使幼儿受到美好教育,他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一切事情都应该

9、慎 之于始,幼儿教育更是如此。3、普通教育在幼儿教 育之后,青少年要从716岁接受普通教育。这时期的教育,包括音乐教 育和体育。音乐教 育为了陶冶心灵,体育为了锻炼 身体。二者不可偏废。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 家的军人。体育训练 是主要的学习内 容,其次还要学习军 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是柏拉图的首创,被称之为“四艺”。 4、高等教育一般青年到了20岁,学业就算基本结束了。少数优秀的对智力有兴趣的各方面发展良好的青年要继续学习 。他们从20岁到30岁期间以研究哲学,即辩证法为主,兼学“四艺”。 到30岁

10、以后,要进一步挑选为数极 少的最优秀的人继续 深造,这就进入到了学习哲学的阶段,一直学5年,到35岁为 止。学完5年哲学以后,还必须取得实际 工作的经验 。到了50岁时 ,他的知识、经验 都丰富了,他就可以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柏拉图构 造的这个学 制体系是迄今为止 世界上最长的学制,在实际 生活中是不可 能实现 的。柏拉图把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 教育实践 加以融合,取长补 短,在理论上 做了升华, 并在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 了他特有的漫长的学制体系和庞杂 的学习 内容,对后世也很有影响。 柏拉图的教育制度是为了培养军 人和执政者,这两种 人在全体人民中是少数。他们是人中的精英,是国家的栋梁,

11、唯有他们才能过共产主义的生活。共产主义既 是优秀人物所组成的制度,又是保证能够创造优秀人物的制度。在柏拉图的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执 政者即哲学王,哲学家应是热爱知识,不是爱一般的变幻无常的东西,而是爱永恒不变的真理。他所有的快乐不是肉体的而是精神的,他不贪婪、不偏狭、不怯懦。柏拉图的教育学说 博大精深,它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所有的重要问题 。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对 后世影响很大,不仅仅 是历史上的,而且在现实 生活中也是经常可以使人们感觉到并且想到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

12、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 、植物学、文学,等等。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灵魂说亚里士多德认为 ,要按三个方面来规 定灵魂,即营养 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 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 命。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 ;一是理性灵魂。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 思考。植物灵魂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 、发育等生理方面,是灵魂的植物部分。动 物灵魂是中级的,植物灵魂是最低级的。 低级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多,形式少;高级 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少,形式多。人人都具备 这三种灵 魂,且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出 植物灵魂、动物

13、灵魂、理智灵魂。 和谐教 育以其灵魂说为 基础,亚里士多德提 出了关于和谐教 育的思想。与灵 魂三 个组 成部分相对应 的教育分别是:体 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体育是基础, 智育是最终的目的。他指出,只有通 过这种 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 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把这种 和谐教 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 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认为 ,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07岁为 第一个阶 段。714岁为 第二个阶 段。1421岁为 第三个阶 段。07岁为 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 主;714岁为 第二

14、个阶 段,以德育 为主;1421岁为 第三个阶 段,以理 智培养为 主。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 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 育应遵 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首次提 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论音乐与 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 育。音乐 教育是其和谐发 展教育的核心,也是他所 划分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他认为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 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本身可培养人的良好性格,任何年龄段 的人都应学习 音乐。 亚里士多德主张“文雅教育”。他把学科 分为实 用和文雅两种 ,实用学科为实际 生 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

15、尚的;文雅学 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 高尚的。 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 活动和反复练 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 例如公正、节制、勇敢等。他认为 道德的形 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 、理智。其中 习惯 的养成起关键 的作用,因此,进行道 德习惯 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 质所不可缺少的。 小结综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可以看出教育思想的巨大继承性。亚里士多 德以柏拉图的哲学、教育理论为 基础,构 建了自己的理论。究其实质 ,他们的共性 很多。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三分法,三种不同 阶段的教育及教育的最终目标与 柏拉图的 灵魂论、哲学王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着本质 上的相似之处,最终都将善或理智作为教 育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