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方法指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62859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创作(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文学创作(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文学创作(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文学创作(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文学创作(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创作(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创作(方法指导)(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衣带渐 宽终不 悔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n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n艺术发现n创作动机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n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 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 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 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 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n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 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 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

2、粗 糙的刺激或信息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n文学材料的形成 作家的记忆机制 外来刺激神经兴奋模式短期记忆长期 记忆因子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是作家把社会生活 中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 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n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书本获取二、艺术发现n含义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 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 ,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n表现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二、艺

3、术发现n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 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 验的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二、艺术发现n艺术发现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 体进入创造过程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 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论艺术发现黑格尔论艺术发现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 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 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 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 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 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

4、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 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黑格尔:小逻辑三、创作动机n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 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 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n作用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三、创作动机n动态轨迹内在需要鼓动作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 点与外部刺激相迎合形成极强的行动 力量支配整个创作过程n分类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 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 和无意识动机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n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n构思方式n何谓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 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

5、术构 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 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n回忆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 信息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 次推论法 理性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浸润回忆与沉思n沉思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 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 念的深沉思索心理功能一种新的发现或创造性 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罗丹:沉思文本赏析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想像与联想n想像(

6、imagination)含义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 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种类再现想像比拟想像虚构想像想像与联想n联想(association)含义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 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种类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联想主义灵感与直觉n灵感(inspiration)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 心理现象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 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灵感与直觉n直觉(intuition)含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 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作用对某一独特事物(

7、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瞬间把握伍尔夫1930年10月16日 给埃史密斯写信说:“ 我绝不会忘记写墙上的 斑点那一天刹那间 一挥而就”。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背后的内蕴1887年6月,阿费柯 尼把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 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 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直觉到 它背后隐藏着某种待发掘的 东西,这便有了小说复活 的诞生。 列夫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复活插图灵感与直觉n灵感与直觉的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 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 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

8、则是得到推测 性的洞察理智与感情n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n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 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 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 其体验理智与感情n理智与感情的关系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理智则是约 束、规范因素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 负作用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能将作家推向 不知所往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 被作家当下心理状态所决定意识与无意识n意识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 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 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n无意识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 但却因受

9、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 些观念和心理能力意识与无意识n二者关系既有主从之分,又相互补充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 是意识提供的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二、构思方式n何谓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 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 的具体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和陌生化综合n含义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 、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 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 象的构思过程。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n特征定向性选择性刷新性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我拿过达尼雅来 ,把她同苏妮亚一同捣 碎,于是就出现了娜塔 莎。”托尔斯泰 娜塔莎是战争与 和

10、平中的女主人公之 一。她是由作家的妻子 和姨妹综合而成的。娜塔莎剧照突出和简化n突出含义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为底稿,然后 寻求与之密切相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 材料,使之有机地融合,达到立体、生动 的效果 实现途径浓涂重抹淡化背景 突出和简化n简化 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 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 方式 ,比如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n简化与突出 简化的目的是突出 突出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简化只留下最核心、 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 简化比突出的难度大 简化后的形象比浓墨重彩的“突出”更能抓住读 者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把女演员巴鲁兹卡的舞姿抽象 为一个大圆、三条抛物

11、线和十二个 小圆点时,就是一种高度的简化。 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作品:回忆变形与陌生化n变形含义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以违反 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方法扩大和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事扩大和缩小拉伯雷巨人传的 卡冈都亚安徒生的豆蔻姑娘 安徒生粘合半人半怪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 漫画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夸张鲁迅笔下的阿Q 幻事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变形与陌生化n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 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 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写刘姥姥n二者关系联系:都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

12、以取 得最佳艺术效应区别: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陌生化 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以消解“套板反 应” 曹雪芹写刘姥姥曹雪芹以一位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 老妪刘姥姥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堂屋 里的挂钟,收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n“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n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n即兴与推敲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在构思 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 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 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 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n含义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 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

13、、文字等 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张上n过程“转化”“操作”“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n复杂性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 “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 ,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n常见问题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 会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鲁迅、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会n普希金:“达吉雅娜跟我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她竟 然嫁了人!我简直怎么也没想到。”n列夫托尔斯泰:“他们(指人物)作那些理想

14、生活 中应该作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 。”n王汶石:“人物站起来跟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该 怎样描写他的那种时刻,正是作者创作中最欢乐、最 有灵感的时刻。” 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n鲁迅创作不周山n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 陀思妥耶夫斯基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n语词提炼n含义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思中已 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鲜明而生动 地呈现出来n范围形象和意念的物化、语调的选择、结构的 妥帖、风格的和谐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n技巧运用n含义巧妙采用各种写作手法,例如肖像、行动 、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叙的安排 ,烘托、对比的运用n作用为内在物理服务为中心意念服

15、务即兴与推敲n即兴n含义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 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n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要有气氛和契机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 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即兴与推敲n推敲n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 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 具体化的操作手段n范围词句的精选,细节的提炼,人物的安排,章 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 即兴与推敲n即兴和推敲的结合创造之初不急于动笔,作反复思考和深入沉潜动笔不可勉强,等待机缘或需要的唤醒灵感突至,及时捕捉,记下全部轮廓过后仔细从头到尾地修改定型修改中以形象的内在物理和自我的中心意念来 统摄 本章小结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 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 与直觉比较。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 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