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阅读进行到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2843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阅读进行到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阅读进行到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阅读进行到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邮箱热线 (028) 861101092018 年 1 月 23 日星期 二编辑周睿美编 彭浩然3JYDB探究教育视点JYDB 余志勤 袁晓艳实践反思JYD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诗 词最能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意义深 远的影响。让学生诵读优秀诗词, 是培育他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仁义敦厚的人格形成, 开启 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着不可小觑的 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如今,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 视诗词教学, 但一些学校的教学现 状仍不理想。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 在: 学校跟风盛, 强制要求学生背诵 古诗词, 为完成任务, 学生被动学 习, 机械记忆, 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 分教师教学方法僵

2、化, 一味让学生 苦背, 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 的熏陶情感、 审美情趣和人文 素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着 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 为此, 我们要依托校本诗词 课程, 开展 “诗词进校园” 的微尝试。 从诗经、 楚辞到汉乐府, 再到唐 诗宋词直至现代诗歌, 无不具有吟 唱诵读、 可书可画的特点, 这无疑是 开展诗词教育极其丰富的资源。学 校应精心选编校本诗词, 把优秀的 诗词进行分类, 建构起循序渐进的 传统诗词学习序列。可以根据学生 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循序渐进地 创建诵读目标。 课堂上, 老师要营造学习诗词 的氛围。比如, 通过早读10分钟和 课前两分钟选择性地背

3、诵古诗词。 每周一升旗时间各年级进行古诗词 背诵比赛, 展示背诵成果。教师要 把诗词教学纳入常规的校本教研之 中。同时, 结合学校环境, 布置诗化 的校园。这样做, 不仅丰富了学生 的语文素养, 还切入了德育教育, 对 传承祖国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产生 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要改进诗词 教学法, 实践 “知诗人, 解诗意, 明诗 情, 诵诗文” 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切 资源挖掘诗化教育的内涵, 创设诗 词情境,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诗的意 境, 诗的活力,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喜 欢读诗词、 诵诗词, 做小诗人的良好 氛围。 此外, 实践活动能助推道德体 验与践行。老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 的实践活动, 如古

4、诗文素养竞赛、 优 秀诗词达人挑战赛、 诗配画展示、 我 心写我诗等,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浓 厚兴趣, 在悄无声息的熏染、 锤炼中 逐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 审美 能力, 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 还需要探究和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 学的评价体系。比如, 可运用导向 评价, 通过对课堂教学、 组织活动的 能力及学生背诵诗词的数量和质量 的考查, 进行教师的量化赋分。这 样做, 能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积极 性。还可以运用主体评价, 主要是 参与活动情况的评价, 辅以诗词考 级评价。考级手段采用古诗文素养 竞赛为主, 背诵的量为辅的形式进 行评价。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 文化

5、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爱国情怀。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第七 实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 生主动探究、 团结协作、 勇于创 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主要体 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听 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 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教学要与培养学生 语文核心素养结合起来。 一、 培养语言理解与运用 能力 语文课是一门学习汉语文 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 程。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语文 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 学生 对语言文字准确地理解与灵活 地运用是语文课程存在的核心 价值。综合性学习教学, 教师 重点要放在充分让学生分享交 流

6、上。 比如部编教材七年级 (上)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中的读 书写作交流会, 教师可设计让 学生分享读书卡片, 让学生交 流评价读书卡片及制作读书卡 片的方法, 让学生交流个人读 书感受, 书写读书感悟等。之 所以要设计多次分享交流活 动, 是因为任何形式的语文课 堂教学都少不了语言文字材料 的依托, 学生要想较好地实现分享读书卡片, 交流读书体会, 就必须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主 动去丰富与扩展, 通过对语言 的不断积累、 梳理与内化, 才有 可能在真实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正确、 熟练、 有效地运用语言文 字进行交流。 二、 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力 发展核心素养, 提升思维 品质是关键。叶圣陶

7、很重视 “思路教学” , 他认为 “一番话一 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 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 最后达 到这条路的终点, 都要踏踏实 实摸清楚。 ” 而综合性学习的综 合性, 主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解决跨领域学习过程中的某些 具体问题, 融听说读写于一体。 比如在部编教材七年级 (上) 的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 读书时 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 “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同学之 间找差距” 环节设计中, 让学生 小组内分享个人问卷结果, 对 照同学的情况, 并参照资料中 的数据, 寻找差距。问卷中的 一些问题属于对阅读状态的客 观描述, 不经过思维纵横比较, 很难发现个人的不足。又如在 文学部落 教

8、学中, 有老师设计分享冰心的 繁星 , 以及席 慕蓉的 少年 , 让学生自主吟 诵诗歌、 感悟诗歌, 从两首诗借 助的典型物象来分析作者想要 抒发的情感。诗歌里的芽儿、 花儿、 果儿等典型物象只是诗 歌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而对 于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 就需 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因为 思维的发展是通过结构、 层次 和段落传达出来的, 只有能正 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 才能准 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 三、 培养审美发现和鉴赏 能力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密不 可分, 这也决定了阅读教学是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阵 地。在 文学部落 教学中, 教 师设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 赏, 提取文学作品美的价值来

9、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 比如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 流评价, 说出读书卡的哪些方 面激发了本人的阅读兴趣。让 学生找出激发自我读书兴趣的 原因也就是对所读作品的美的 发现和鉴赏。老师通过对学生 的语言评价, 来指导学生从作 品的内容、 形象、 情感、 情节、 语 言、 哲理启示等方面去鉴赏文学作品的美与趣。 四、 培养文化传承和创新 能力 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 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堂教 活了, 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 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方 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 名字叫做 活 。 ” 一个 “活” 字, 道出了语文教学中 “贵在激活” 的道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是以激发求

10、知热情为前提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启 发原则, 巧妙地提问设疑, 使学 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踊 跃尝试探索, 从而有效培养他 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应紧握住 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特征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每位学生的创造力。 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跨 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 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 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既 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 学生群体的思想碰撞,对提升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事半功 倍。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 教育科学研究所)近日, 我跟随 “区名师工作 室” 参加了 “整本书阅读上海论 坛” 。在论坛上, 不仅观

11、摩了王 雷、 何杰、 吴泓、 余党绪等特级教 师的阅读示范课, 还聆听了王本 华、 于树泉、 段增勇、 吴欣歆、 吴非 等专家学者的发言, 收益颇丰, 感 慨良多。 这次活动彻底改变了我对阅 读的看法, 我渐渐意识到 “阅读不 仅是语文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教 师在教学中, 不仅自己要有意识 地阅读, 用阅读来重塑课堂, 也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 用阅读 来重塑学生心灵, 进而改变整个 语文教学的格局, 让阅读在课堂 里真实有效地发生。 一、 用阅读重塑课堂 特级教师的公开课给我最大 的震撼不是流程的完整, 不是学 生讨论的热闹, 而是有一股深入 人心的力量。这

12、股力量强烈地吸 引着我慢慢地靠近教师的生命,跟随他在文本里遨游, 接近思维 的核心。 以王雷老师执教的 谁能理 解人心的奥秘呢? 为例, 这节课 围绕 月亮与六便士 整本书阅 读, 只有一个主问题 “如何评价主 人公思特里克兰德” 。王老师借 助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 的哲学问题: 出走。他认为,“出 走是杀死过去的自己” , 引起了学 生很大的震撼。 试想, 如果教师没有大量的 阅读, 没有对文本的把握, 又如何 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呢?当前大 部分公开课的弊端在于, 过分关 注教学艺术, 而忽略了对学生 “思 考方向” 的引领, 学生没有借助文 本来反思自己的生活能力, 没有 打通文学经

13、验和生活经验之门, 即便理解了作品的主题、 背景和 手法, 依旧不能 “移情” 共鸣, 不能 进行个性化的对话。 王雷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们 很好的示范, 教师的阅读素养会直接体现在课堂上, 正如徐贲在 课堂内外的人物经典阅读 一文 中所说:“教师具备并在讨论中自 然流露的知识准备、 学术热情、 思 想深度和广度、 人文气质、 思考和 表达方式等, 时时刻刻对学生具 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感染作用。 ” 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人文 性, 这样的课堂是多元化、 多维度 的课堂, 也是学生们向往的课堂。 二、 由阅读抵达素养 教师不仅要在 “阅读中发现 自我” , 还要在 “阅读中引领学 生” ,

14、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阅读体 验中, 让学生形成 “阅读的趣味” , 最终帮助学生实现 “由阅读抵达 素养” 的目的。 通过专家学者的发言, 我们 不难发现, 他们对于学生阅读的 引导颇下功夫, 以南京十三中语 文特级教师曹永军 整本书阅读 的课程设计和实践 发言为例, 教 师们通过10多年的探索, 不仅形 成了阅读序列, 而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推动了阅读的有效进 行。曹老师分享了他们的 “常规 课堂50本基础书阅读读书 社团50本漂流书阅读经典 夜读小组20次夜读活动” , 这种 层层进阶的阅读方式需要教师精 心选书、 设计、 推动, 才可让学生 真正有所收获。 学生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里

15、成长, 他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 阅读能力, 而且可以在课堂上讨 论 “寻找抵达海子诗歌的道路” 。 他们可以参加情境读书会, 在行 走中形成阅读素养, 也可以跟作 家名人对话。 学生一旦阅读养成了阅读的 习惯, 便会主动形成 “语文核心素 养” , 只有做到了这点, 语文教学 才不会在教材里打滚, 在题海里 挣扎, 而是用更历史、 更前瞻的目 光把握现在。 三、 让阅读改变语文教学格 局 如果把语文课堂比作枝繁叶茂的大树, 那么阅读便是大树盘 曲有力的根茎; 如果把生活比作 变幻多姿的云朵, 那么阅读便是 辽阔无际的天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阅读是 可以改变教学格局的。教师在设 计课例时不再只依

16、托教学参考, 而是通过阅读,从三条线索出发 重新审视内容定位:作家的创作 和教师的教学,问题特征与教学 处理,文本的理解与教学内容。 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教学便会有 的放矢,学生的讨论也更有针对 性。 同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 各种活动有机融入课堂。语文课 堂不再是狭隘的、 局促的, 而是丰 富多彩的。无论是演讲、 辩论、 朗 读、 主题探究、 作品分享、 征文比 赛, 都利于打破语文教学呆板、 凝 滞的局面, 让语文教学变得生动、 活泼起来。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新 都区香城中学)将阅读进行到底教育机智JYDB课堂焕发诗意 宋长英借他山之石 琢优质课堂学生读完 草房子 一书, 该 上读书交流课了。平时, 我们有 一堂课教一篇文章的, 有教两篇 的, 也有教三篇的, 但一节课如何 引导学生交流一本书呢?我顿时 犯了难。忽然想起赵老师曾上过 一节 夏洛的网 读书交流课。我 迫不及待地翻开听课记录, 回顾 赵老师的教法。 这节课分4步进行: 读目录、 忆章节; 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