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壶也能3D打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2830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砂茶壶也能3D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砂茶壶也能3D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砂茶壶也能3D打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娱新闻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 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2 8 8 投稿: x mw h b w x j t . c o m. c n 读者来信: d z l x w x j t . c o m. c nA 1 72 0 1 3 年 7 月 1 0 日星期三责任编辑谢 炯 视觉设计竹建英? 打印技术迅猛发展,打印塑料头像、 扳手等摆饰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好奇。今天 上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的 ? 上 海国际印刷周上, 依靠 ? 打印技术, 制壶大 师顾景舟杰作 “仿古如意壶” 的仿制品摆到了 现场? 馆。 记者了解到, 这项工业新技术在艺 术品

2、制作领域的变革,并没有受到热烈追捧。 但业内人士还是坚持新技术本身具有的创新 前瞻性, 并称在具体应用时要极其谨慎, 不要 让其取代传统紫砂茶壶工艺家制壶技法。 制作过程慢慢打磨展场现场, 记者看到了这把顾景舟作品 的复制品, 但是现场并没有像演示塑料扳手 那样, 演示紫砂茶壶的 “复制” 过程, 单从逼真 的外形观察, 看不出和原作有区别。杭州先临 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东来称, 公 司依托三维打印技术, 仿制了这把名家紫砂茶 壶, 但并非像打印塑料物件那样, 照计算机图形数据用颗粒叠加而成,还是需要依托造壶 的手工艺术。 据介绍, 其制作过程大体如下: 在不接触 紫砂壶的前提下,技

3、术员获取紫砂名壶的精 确三维数据,并且通过专业的软件作数据处 理, 结合软件分析, 用 ? 打印技术制作出大 小 ?: ? 的树脂样品, 制壶师揣摩和对照, 同时 分析原茶壶的泥料。然后使用数据处理工具 编辑, 拆分成壶嘴、 壶把、 壶身、 壶盖等零件。 再次放大比例地 “打印” 树脂样品, 之后就是 请紫砂茶壶制壶师使用专业的制壶模具制作 样坯。 然后, 各 “零件” 坯子会适当放大后用紫 砂烧制, 烧制成的零件再进行三维扫描, 跟原 壶的三维数对比,进一步调整坯子的尺寸和 形态, 数据多次修改, 经过 ? 次的打模, 烧做 出的零件会和原壶零件显示的三维数据无限 接近。 确定了收缩比例后,

4、 制壶师将零件合成 为整体坯样进行烧制,仿制的成品再次作三维扫描, 和原型的三维数据再次对比, 找出差 距。周而复始, 直至造型非常吻合, 再利用文 物修复技术在沙感和色彩方面做到一致。 据介绍, ? 技术复制紫砂名壶,只是利 用了 ? 测绘和 ? 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测量 工具, 并非像聚酯乙烯打印扳手那样, 一层一 层地覆盖上去, 所以确切地说, 这个工程不是 “复制” ,而是比手工操作具备更高相似度的 “仿制” 。 先临公司介绍, 邀请仿制这把名壶的 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王锡军,落制壶师 的款。最终制成的紫砂壶和样本之间器型的 相似度达到 ?以上, 成功率和相似度高于 按传统工序的翻制。

5、专家内行提出质疑作为从业者,赵东来看好这项技术的前 景。 他说, 这项技术目前在文物的复制、 修复、 衍生品开发, 古建筑的保护、 分析、 修复, 古遗 址的考古现场复制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价 值, 等同于将传统的印刷行业立体化了, 可想 象的空间极大。他称, 目前他们公司在琉璃、 水晶、 青瓷、 紫砂、 翡翠、 竹刻等多个艺术领域 都已经有了大量的成功案例。 但紫砂茶壶内行、中国艺术品网总经理 陈强告诉记者,依靠这项技术来做紫砂壶还 是一个 “噱头” 。他认为, 烧制的温度会存在问 题, 成品的收缩也会有差异, 泥料本身和原茶 壶作品有区别, 透气性就会有区别。 “顶多就 是造型一致而已,两把

6、壶的物理形态是复 制 不到一样的。行家可以鉴别出原作和仿制 品。” 业内人士指出, 新技术的发明没有过错, 就看今后怎么利用好这项新的技术。如果翻 制方便了, ? 打印出的茶壶泛滥,便会威胁 制壶名家的声誉, 对艺术也是极大的亵渎。 本报记者 乐梦融紫砂茶壶也能3 D打印? 2 0 1 3 上海国际印刷周上午开幕? 诞生于公元 ? 世纪的新 疆龟兹洞窟竟能“隔空穿越” 现身申城。 在今天上午开幕的 第 ? 届上海国际印刷周中, 两 件利用 ? 打印技术原尺寸 制作出来的新疆龟兹石窟展 品克孜尔新 ? 窟佛像及 后甬道局部尤为引人注目。 据参展方上海印刷(集 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剑毅 介绍,这是

7、该公司和新疆龟 兹研究院首创的将 ? 技术 应用于文物数字化及复原工 作,也是色彩管理技术在 ? 打印方面的成功实践。 上海印刷集团新 ? 窟还 原工程项目负责人李成忠 说,受 ? 打印机的尺寸限 制, 两件展品之一、 两尊半人 高的天人塑像残体分成 ? 块, 足足打印了 ? 天 ? 夜再拼贴 而成。 “与原始塑像的误差仅 为 ? 毫米。 由于打印材料成本 偏高, 打印出来的塑像其实是 空心的只是一个 ? 厘米 厚的石膏衬壳, 外附一层 ? 毫 米的彩色胶水。 ” 而且, ? 打印机只有提供 ? 万色的色彩, 无法彻底还原塑像的色彩, 项目 工作人员还进行了精细的校色,并专门请了 龟兹研究所的

8、画师后期上色彩绘。 而另一件展品后甬道的局部, 同样是 以?高度还原。“洞窟” 顶部的千年壁画斑斑 驳驳, 色彩因氧化而失色显得古朴极了, 墙壁 上泥土风化 “剥落” 。 但其实, 用手一摸你就会 发现这些斑驳和脱落只是假象,所有的都是 由影象被打印在一张宣纸上, 裱糊在洞顶。 李 成忠说,经过先期的三维数据及色彩信息采 集后, 洞窟墙面根据三维模型进行数据切分, 再通过龙骨结构拼装而成,而墙面上的壁画 也是根据三维数据打印而成。 “这个洞穴的展 品虽然不如 ? 打印的还原度高,但误差也控 制在 ? 厘米以内。” 李成忠说。 本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裴佳琦新 疆 龟 兹 石 窟 ?搬 ?到 上 海? 顾 景 舟 ?仿 古 如 意 壶 ?电 脑 三 维 模 具图?将技 术 应 用 于 文 物 数 字 化 及 复 原 工 作3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