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62025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 2014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分) 1、C(A 曲;B 舷 xin;D 谂 shn) 2、A(B 演译演绎;C 技俩伎俩;D 诚肯诚恳) 3、D(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不能用来形容“观念”) 4、B(A 否定不当,去掉“不能”;C“形形色色”与“各种”重复, 成分赘余;D 搭配不当,“一家商家行为” 不对,去掉“行为”) 5、A ( 承接上文的“古巷”; 是感知与感受的关系:先“拥有”再“感 受”。 ) 6、4 分,答案示例: (1)有

2、时幸福来自于萝卜田里留下来作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 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2 分,把“有时幸福”放在句首 1 分,句式 1 分) (2)示例:有时幸福来自于门前久枯的老树长出了鲜嫩的新芽。 (2 分,句式基本一致、意境基本符合即 可) 7、5 分 (1) 寓意:讽刺了当前学校德育中重形式而轻实质的现象,给父母洗脚,本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是 中华孝文化的传承,但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此举的意义所在,而只是为完成作业而洗,可见这样的道德教 育是完全失败的。 (3 分,答出“讽刺”即可得 1 分,从孩子的角度写也可) (2)2 分,能结合漫画内容,富有

3、教育意义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分) 8、A(B 项中,和工具融为一体的能力与高超的认知技能相结合,使人类擅长使用新技术,而使人类擅长 发明新技术的仅仅是和工具融为一体的能力;C 项中,人类与工具的关系日趋紧密,是技术发展过程的一 个基础步骤;D 项中,尼采使用打字机后,受到影响的主要是思想,艾略特使用打字机后,受到影响的主 要是行文风格。 ) 9、C(不合逻辑。 ) 10、 (3 分) 我们发明并使用工具来增强我们某方面的能力(1 分)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会带来诸多限制(1 分) , 如果过多使用,会让我们丧失了

4、这方面所具有的自然技能(1 分) 。 (以上意思对即可) 11、(2 分)参考答案 那些生活:以往(童年)的生活或冯三(木匠)式的生活或村庄古朴的生活。 (1 分,意思对即可) 睡梦:逐渐遥远(虚幻、消失、模糊)的生活(记忆) 。 (1 分,意思对即可) (3 分) 熟睡的冯三与难以入眠的“我”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心情的不宁静,冯三延续了这个村庄原有的生存方 式,并与之融为一体,以此反衬我与村庄的隔膜。 (“对比”或“反衬”1 分,“心情的不宁静”1 分,“与村庄的隔膜”1 分) (4 分) 呼应题目。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以声衬静,形成背景旋律(答“渲染气氛”亦可) ,增 添了感染

5、力。勾起了作者对以前生活的回忆。这声音,是村子的一部分,是这村庄所坚守的生存方式 的见证。 (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4 分。 ) (5 分) (1)比喻,把离家多年的“我”比作“没用的干木头”,写出了“我”与家乡的隔膜与疏离; (2)木匠与村庄 的相融与“我”的只能旁观形成对比,“我”从这个年纪相仿的人身上看到了被“我”放弃了的生活方式,突出 了离家的“我”的若有所失; (3)与前文“烧焦的木头”相呼应,深化文章主旨。 (前两点各 2 分,第三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5、 (6 分) 示例:象征一代人最初的生存愿望。在孩提时代,会有许多孩子生出同样的梦想,

6、但真正实现儿时梦 想的却只有少数,就如文中曾有许多小孩都向往做木匠,而最终真正做了木匠的或许只是这一个。 (从“传统的生活方式”或“传统文化”的角度加以探究,言之成理亦可;观点合理、明确给 2 分,能联系 文本作深入分析给 3 分,语言表达流畅给 1 分。从多个角度探究不影响得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分) 16、C(谢:谢罪) 17、C(C 项“于”,两个都是动词,到。A 项“且”,副词,将要 / 连词,况且;B 项“以”,连词,相当于“来”, / 连词,因为;D 项“之”,助词,的 /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7、 18、B(李生拿着卢生给的拄杖,是到波斯人开的店里取钱,再把所欠的两万贯钱还给了别人,并不是把 钱还给波斯人。 ) 19、 (3 分) 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 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3 分,每对 2 处得 1 分;断错 2 处倒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 20、 (7 分) (1) (3 分)参考译文:卢生邀李生到堂屋里饮酒,见屋子周围都是奇花异草,好像身处仙境。卢生又多 次呈上一些药物(让他服用) ,味道十分甘美。 (句意基本正确 1 分,“累呈”译为“多次呈上”1 分,“殊”译为“很,十分”1 分。 ) (4 分)参考译文:你

8、拿这个到城内一家波斯人开的商店里去取钱还债,希望你以后继续学道,不要再玷 污自己陷入经商的泥潭里了。 (句意基本正确 1 分,“将”译为“拿着”1 分,“于”译为“到”1 分,“自秽”译为“玷污自己”1 分。“盐铁”不 译或译错不扣分) (二) (7 分) 21、怀人或思念等均可(2 分,意思对即可) 22、5 分 张诗:虚实结合,借梦中重温当年情景而伊人不在,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深。 (3 分。答题角度说明:1、从虚实相生作答且分析得当得 3 分;2、答借景抒情或从意象意境角度作答 并作分析得 2 分; 3、 只点手法没有分析得 1 分; 4、 能答明月与人形成对比表达昔人不在的伤感, 得 1

9、分。 ) 孔诗:借景抒情,借途中艰险凄惨之景写出了旅途之孤苦,心情之黯淡,从而让人想见对对方的思念 之深。 (2 分。景物特点 1 分,情感 1 分,意思对即可。 ) 以下赏析文字供老师参考: 张诗:一二两句借虚写之景抒怀: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后 两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落花有恨,慰藉无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 鱼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切。 孔诗:首联提出了“途中景”和“别后心”,却不作描述。第二联才描述“途中景”,借此告诉读者景 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

10、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 的心情。途中之景的艰险凄惨,不仅写出了旅途的孤单,更可想见对对方的思念之深切。景语作结,言有 尽而意无穷。 (三) (5 分) (2 分)扣住“仁爱”“长时间”两个要点作答,一点得 1 分;如:“恪守仁爱”“坚定不移”;仅答“三月不违仁” 的得 1 分。 24、 (3 分)答题要求:能结合材料辩证分析的得 3 分;只肯定或只否定且言之成理的得 2 分。 答案示例:能体验民生之艰,是仁(爱民)的表现,是有积极意义的(1 分) ,可是贵在坚持(1 分) , 否则有作秀之嫌(1 分) 。 25、 (6 分)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

11、穿朱户。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 (5)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每小题 2 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四、作文(四、作文(60 分)分) 以下角度立意作文均属“切合题意”。 参考角度: (一)从青年人的角度: 1、趁着青春多折腾; 2、理性对待青春中的每次折腾; (二)从嘉宾的角度:做人、说话要负责任 (三)辩证的看待青春中的折腾 【译文】【译文】 从前有两个书生,一个姓李一个姓卢,隐居在太白山,兼学呼浊气吸清气的“吐故纳新”养生术和不食五谷 的“导引术”。 有一天,李生对卢生说:“我实在受不了这样清苦的修道生活,准备出山到各地好好游一游。”

12、然后就辞别 下山了。后来李生管理一个桔园子,由于人们买桔子时骗他,大大亏损,李生欠了官钱好几万贯,被欠债 拖累得不能往东走,十分贫困。有一天,李生偶尔经过扬州的阿使桥时,遇见一个穿布衫草鞋的人,一看 原来是卢生。李生曾经称呼卢生为二舅,就叫住了卢生,并对他的衣衫破旧表示同情可怜。没想到卢生却 大骂道:“我穷有什么可怕的?不像你那样不往好道走,为钻营些蝇头小利而与那些凡夫俗子为伍,又弄 得一屁股债,被人家限制不许动地方,你有什么脸面见我!”李生再三向卢生谢罪,卢生这才笑着说:“我 的住处不远,明天我派人接你到家玩玩。” 第二天,果然卢生派了个仆人骑着一匹骏马来说:“我家老爷让我接您。”李生上了马

13、,马快如飞,出了城 南又跑了几十里,路旁一所府第的大红门开了,卢生在门口迎接李生。只见他戴着缀有星饰的高冠穿着绣 着彩云的袍子,容光焕发,身边有几十个仆人婢女簇拥着,和在阿使桥上遇见时完全不同了。卢生邀李生 到堂屋里饮酒,见屋子周围都是奇花异草,好像在仙境。卢生又多次呈上一些药物(让他服用) ,味道十 分甘美。到了晚上,又领着李生到北面的一个亭子里喝酒,并说:“我给你找个能弹箜篌的女子陪你喝酒 吧。”不一会儿,有人举着红烛领来一个绝色女子,说话声音似莺啼燕语十分好听。李生看箜篌上有一行 红字“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喝完酒,卢生说:“你想不想和弹箜篌的女子成婚?她是大家闺秀,资容 也很出色。

14、”李生说:“我怎敢有这个念头呢?”卢生就答应替他成全这件事,又问他欠人家多少钱,李生说 两万贯。卢生就给李生一根木杖说:“你拿这个到城内一家波斯人开的商店里去取钱还债吧,今后希望你 继续学道,不要再玷污自己陷入经商的泥潭里了。”天刚亮,仆人牵着接李生的马又来了,卢生让李生骑 上回家,送他出了门。 等他回去后,拿着那木杖去了波斯商店,店主一看就惊奇地说:“这不是卢二舅的木杖吗?你是从哪儿拿 来的?”李生说了详情,波斯人就照付了钱,李生拿钱去还了账,得到了人身自由。当年李生去了汴州, 在汴州当行军的陆长源把女儿嫁给了他, 嫁后一看, 妻子非常像卢生当初在北亭上叫来弹箜篌的那个女子, 而且也弹一手好箜篌。再一看妻子的箜篌上竟也有一行红字,仔细一看正是那两句诗。李生就对妻子详细说了在扬州去卢生家做客的事。妻子说:“箜篌上的字是我的小弟刻着玩的。昨天我梦见天上的使者对我 说仙官让我去扬州赴宴弹琴,情景和你说的完全一样。”李生又惊又叹,再去找卢生的住处,只见荒草一 地,什么也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