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做法_成效及下一步思路_李彪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661140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做法_成效及下一步思路_李彪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做法_成效及下一步思路_李彪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做法_成效及下一步思路_李彪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做法_成效及下一步思路_李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做法_成效及下一步思路_李彪(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科技 2012.12.第 22 期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东省组织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台, 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配置先进科研装备、 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在省委、 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分布领域日益广泛, 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一、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一 ) 设立省级专项资金, 保障实验室建设。稳定的财政支持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持续、 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广东设立财政专项资金,

2、每年投入5000 万元, 支持全省实验室体系建设。 “十二五” 期间,广东省科技厅主动联合有关部门, 进一步加大了对实验室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每年投入 8000 万元, 加快全省实验室体系发展步伐。同时, 省科技厅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 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到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中来。截至目前, 各级政府累计向省重点实验室投入 5.6 亿元, 依托单位及相关部门配套投入 9.1 亿元。省重点实验室通过技术推广、 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等形式,带动各行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近 2500 亿元,投入产出比高达 1:186。(二 ) 注重工作顶层设计, 合理规划布局。省科技厅根据广东省学科与产业特色,

3、 选择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性研究领域, 以及有发展前景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 有计划、 有重点地从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建设, 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强调建设质量与建设规模并重。此外,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历来重视集思广益。2010 年,省科技厅多次邀请省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十二五” 发展规划建言献策。2012 年 4 月, 省科技厅再次邀请省内高校、 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召开研讨会, 深入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我省重点实验室活力、 规划实验室布局等重要问题。在以完善广东省实验室体系建设的总体视野下, 省重点实验室在定

4、位、 主要任务等方面强调与省企业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科研基地、 省公共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前, 省实验室体系布局基本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战略高科技研究、 从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等创新链条, 学科分布上涵盖了新材料、 新能源、 生物医药、 高端电子信息等领域。在地域分布上, 占总数 88% (143 家 )的省重点实验室集中分布于广州, 这与省内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建设工作做法、 成效及下一步思路 文 / 李 彪余 亮引领创新风潮共筑民生幸福 序曲专刊12广东科技 2012.12.第 22 期(

5、三 )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健全管理机制。2010年 6 月,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 广东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就资金的支持方向、 开支范围做出了详细的规定。2012 年 6 月, 新修订的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 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管理办法突出了省重点实验室在我省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地位, 注重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明确了管理部门与依托单位相互责任和义务, 并就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立项范围、 程序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加强省重点实验室的动态管理, 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规定每 4 年对通过验收的省重点实验室开

6、展考核评估。截至目前, 省科技厅根据不同立项年度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分批次开展了 6 次考核评估工作, 对被评为优秀、 良好等级的实验室给予了开放运行费的奖励, 对一些研究内容陈旧、 科研实力较弱、 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整改或淘汰 (已有 2 家实验室被摘牌 ) , 达到了较好的以评促进、 以评促改的目的。(四 ) 多项措施并举, 提升建设水平。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全省自主创新的重要科研平台,为不断提升其建设水平,省科技主管部门和省有关主管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 在同等条件下, 明确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 同时, 省科技主管部门积极为实验室创造条件,鼓励省重点实验室争取进入国家队行列,

7、并对进入国家级实验室或省部共建培育基地的重点实验室, 给予奖励和运行经费支持。目前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 19 家,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6 家。值得一提的是, 仅 2010 年、 2011年两年, 我省获科技部立项新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 10家, 超过了 2009 年以前立项的总数, 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 作为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 极大提升了我省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是我省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领军者, 必将引领我省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立项时间1无线

8、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0 年2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2010 年3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2010 年4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5同位素地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1 年6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1 年7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011 年8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2011 年9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2011 年

9、10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2011 年注: 带 * 为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表 1: 2010、 2011 年立项建设的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科技 2012.12.第 22 期二、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下一步工作思路(一) 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 稳定支持发展。目前, 省重点实验室仅在立项时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 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必要的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省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的缺位, 导致了实验室在开展先导性和前瞻性高层次科研部署、 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等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已成为限制实验室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相比之下, 上海、 江

10、苏等省市按考核评估等次, 在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 设备维护更新等方面每年都给予重点实验室 40-100 万元的运行经费, 保障了实验室正常运转。 为此, 省科技厅正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 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需要指出的是, 省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能完全依赖财政科技投入, 而应提高社会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理顺各方利益关系, 真正实现实验室共建共享。(二 ) 紧密围绕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进一步优化布局。“十二五” 期间, 广东省将不断加大对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力度, 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 突出重点, 集中有限资源, 优先建设处于国际科学前沿领域、

11、 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所需的实验室。在做好与国家平台建设的有机衔接的同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还将充分体现广东的区域特色,重点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农业、 生命科学、 新材料、 新能源技术、 精细化工、 海洋开发、 环保技术等与我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战略性研究领域。更重要的,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将更注重以增量带动存量, 对现有科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 避免重复建设, 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省重点实验室 “开放、 流动、 联合、 竞争” 的运行管理机制, 加强以重点实验室资源为主

12、体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平台建设, 提升开放服务水平。此外, 坚持共建的原则, 采用多种共建模式, 成立行业实验室联盟, 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 省内外的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 创造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三) 营造环境, 着力提升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按照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 选择现有实验室最有基础和最有优势的研发领域和方向作为突破口, 组织重点项目攻关, 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结合国家战略布局, 对具备优势条件的省重点实验室, 加大扶持力度, 进行重点培育, 力争一批省重点实验室跨越上升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同时, 注重发挥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引领作用, 鼓励重点实验室不断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研制和配置一批重大科研装备, 依托优势和特色学科, 部署和加强前沿高技术和前瞻性科学问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科研层次和水平。(四)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竞争和淘汰机制。结合新修订的管理办法, 规范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 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分类考核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进一步完善省重点实验室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不断提升重点实验室的活力和竞争力, 保证实验室建设质量。引领创新风潮共筑民生幸福 序曲专刊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