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60555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航空国际合作的经验教训和案例分析 本文版权归丝翼航空所有,如需转载必须注明出处(作者丝翼航空),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配图来自各公司网站或 Facebook 前言:2015 年 7-9 月, 作者先后在北京, 深圳, 石家庄和郑州航展和美国 EAA 飞来者大会上,受邀发表了有关通用航空中外合作的演讲。会后有不少单位和个人要求 PPT。 这里公布 PPT主要内容, 并对其内容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是丝翼航空过去五年在通航国际合作并购领域实践的经验之谈(侧重制造项目)。文章首发在“北京丝翼通航”公众号。 2012 年珠海航展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汪珺采访了作者 (标题是“业内人士称通用航空产

2、业可首先进入三大领域“ 全文:http:/ 本人当时的答复是:“需要将美国和欧洲的航空企业分类来看。第一类:经营不行、需找资金的公司,他们只想活下去,所以不会很挑剔,任何能给予资金支持的伙伴都行。第二类:经营还可以、但想扩张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相对比较挑剔,且倾向于和有航空业经验或有能力和意愿很快学习航空经验的中国伙伴打交道。他们期待一些投资但一般希望在合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第三类:希望通过中国投资伙伴提升自身价值的公司,则很挑剔。目前中国通航市场的成熟度使他们比较担忧,也不太愿意完全进入,他们的期望相对较高。” 快 3 年过去了, 中方收购和中外合作通航的项目特别是通航制造项目接二连三地公布

3、,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目前有公布的有几十个项目已完成和在进行。仔细分析这些项目的内情, 不难看到第一类占多数,第二类有一些, 第三类非常少, 但是有多家在调研,有几家领头的已经进入实施或意向阶段。 通航飞机制造国际合作的途径和项目汇总 丝翼航空整理 2015/11 月更新 100% 收购或控股 西锐 (Cirrus 美国) 4 座活塞飞机 (23 部认证) 珠海 恩斯特龙 (Enstrom 美国) 25 轻型直升机 (27 部认证) 重庆 XtremeAir 德国) 特技飞机 (23 部认证) Glassair (美国) 2 座轻型运动飞机 (LSA), 和套材飞机 珠海 EPIC (美国

4、) 6 座单发涡桨套材飞机 (除美国市场外) 珠海 Hummingbird 海明堡(美国) 轻型直升机(套材) Brantly B2B (美国) 轻型直升机 (27 部认证) 山东 席勒 Hiller (美国) 轻型直升机 (27 部认证) 河北 Mooney (美国) 4 座活塞飞机 (23 部认证) 郑州 Extra 500 机型收购(德国) 6 座单发涡桨飞机 (23 部认证) 江苏 Reims-Cessna F406 (法国) 双发涡桨飞机 (23 部认证) 中航 Commander 破产收购 (美国) 4 座活塞飞机 (23 部认证) 河南 Tiger (美国) 4 座活塞飞机 (2

5、3 部认证) 湖北 Grob 喷气飞机项目 (德国) 双发喷气飞机 (待认证) 江苏 Cubcrafters Top Cub 机型(美国) 2 座单发活塞飞机 (23 部认证) 辽宁 PK 浮筒公司 (美国) 水上飞机用的浮筒 海外 多个美国澳洲加拿大航校 海外 参股 (海外投资) ICON (美国) 2 座两栖轻型运动飞机 (LSA) 海外 Kestrel (与 Eclipse 合并,美国) 6 座单发涡桨 海外 Lisa Aircraft (法国) 2 座两栖轻型运动飞机 (LSA) 海外 Harbour Air (加拿大) 水上飞机 135/121 运行 海外 合资合作授权 钻石 40

6、(奥地利) 4 座活塞飞机 (23 部认证) 山东 Indus (美国) 2 座轻型运动飞机 (LSA) 陕西 PC-6 (瑞士) 小型运输多用途涡桨飞机 (23 部认证) 重庆 Team Tango (美国) 轻型飞机(套材) 湖北 CH 系列 (美国) 轻型飞机(套材) 各地 Mermaid (美国) 2 座两栖轻型运动飞机 (LSA) 珠海 欧直和中航 直升机 (27 部认证) 江西 PZL SW-4 (波兰) 轻型直升机 (27 部认证) Legacy 650 (巴西) 中型喷气公务机 (23 部认证) 哈飞 钻石 42/20 (奥地利) 4 座/2 座活塞飞机 (23 部认证) 安徽

7、 Angel (美国) 涡桨公务飞机 (23 部认证) 湖北 PAC 750 (新西兰) 涡桨多用途飞机 (23 部认证) 北京常州 Cessna (美国) 奖状公务机和 208 大篷车 (23 部认证) 珠海石家庄 Piper ?(美国) 单发的 12 个机型(23 部认证) 河北 Flight Design (德国) 2 座轻型运动飞机 (LSA) 江苏 道尼尓 Seastar (德国美国) 双发水陆两栖 (23 部认证) 江苏 AT3 (波兰) 2 座轻型运动飞机 (初级认证LSA) 江苏 Tecnam (意大利) 2 座轻型运动飞机/初级类飞机 沈阳 MPV (美国) 2 座两栖轻型运

8、动飞机 (LSA) 多个自转旋翼机项目 山东湖北重庆 Viking 双水獭(加拿大) 双发多用途飞机 组装, 地点未定 空客 H135 认证直升机 组装, 青岛 Net jets 135 部运营 珠海 外包代工 Cessna 162 (美国): 2 座轻型运动飞机 (LSA) 沈阳 (停产) 其他 (发动机, 零配件,材料等) 大陆发动机 (100%, 后收购 Thielert, ECI 发动机 ) 中航 卓越发动机 (100%, 后收购 Gemini 发动机 ) 北京 Delta Hawk (投资参股) 湖南 EPS, D-moter (寻找融资) 过去几年,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类, 还有一个

9、“忽悠类”, 这类项目实际上没有多少市场, 或者停产许久, 或者没有认证, 但都乘机在中国“淘金”。另外还有一些初创企业, 他们比较难归类, 但是许多在中国融资和寻求合作获得了成功。综上所述, 我们将国外的企业归纳为四类: 2012 年珠海航展采访提到的三类顺延为以下的第二至四类。以下举一些案例对这四类的情况做出分析, 并对今后中外并购和合作项目策略和注意事项提出丝翼的建议。 第一类: 忽悠类 这类企业或个人或中间人对产品或市场或认证等方面不如实说明或无限夸大, 以获取中国投资人, 企业和政府的资金和其他支持。更有甚者, 拿着实验类的飞行器, 在中国不经过 CAAC 认可, 即开始批量生产。

10、有的用实验类的飞行器进行商业运营, 有的甚至载客飞行发生坠机死亡事故 (参见所谓“空中悍马”的例子)。 这样的行为不仅违法违规, 害人害己, 还对中国通航航空的发展非常不利。 注: CH750 在美国的造价不高于 5-6 万美元, 号称造价 300 万, 太夸张了。 我们估计这类项目在已成功的项目中占少数 (10%左右), 但危害较大。 有的情况是第一位投资人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取忽悠政府或和后来的投资人。 我们建议对飞机制造有兴趣的投资人, 企业和政府, 在决策之前, 进行详细的调查, 至少搞清楚以下几点: 1) 飞行器的认证情况: 有的飞行器号称有认证, 但是认证的种类多种多样, 需要知道

11、细分的认证种类。 具体可参加 CAAC 的法规 CCAR23 部 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 以及轻型运动类和实验类飞行器的规章发布。 2)飞行器制造所需的先决条件:飞行器制造需要有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 并且需要CAAC 认可认证, 实验类飞行器一般不能 100%由工厂完成。关于生产认证的规则请参考CCAR21 部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 3)飞行器市场: 这个方面不言而喻。 如果是认证飞机(不包括 LSA)主要参考有 GAMA 协会,他们每季度发布世界各大飞行器的销售情况。 如果生产厂不在统计数据中, 投资人一定要多方咨询了解, 不然容易被忽悠。 4)

12、小心其他方面的忽悠: 由于对欧美法律和政治家行为的不了解, 不少投资人被一些名人照片或签字忽悠。 第二类: 国外企业经营不行、需找资金的公司,他们只想活下去,所以不会很挑剔,任何能给予资金支持的伙伴都行 这类企业一般临近破产, 目前中国投资的许多属于这类。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 你会发现这类合作的后续因投资人的目标, 实力和策略不同, 结局可能会非常不同。成功的国际并购合作, 收购本身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这里举 Mooney (穆尼)和 Commander (指挥官)飞机的两个例子, 并进行对比。 Mooney (穆尼) 美国 Mooney (穆尼)飞机公司 1929 年创立,正好遇到美国经

13、济大萧条,1930 倒闭。 1946 年公司重启, 1956 年易手; 1965 年公司成为 Mitsubishi 飞机代理, 1969 年再次破产, 三次易主后, 1984 年和法国的一公司合并, 2001 年再次破产易主。2004 年又一次易主, 2006 退出 OTC 股市, 2008 年停产。 经过几年许多没有结果的谈判包括和中航工业的谈判,2013 年中旬穆尼 飞机公司被河南美景集团收购。 可以看到,穆尼飞机公司过去 80 多年遭遇了许多起伏,但它们的飞机确实是经典,飞行员们一代代地推崇。 有人问“为何这么经典和受人推崇的飞机公司, 却常常倒闭呢?”, 这个说来话长, 以后有空我会写

14、一篇专门文章分析这个现象。 Commander (指挥官) Commander (型号 112/114115) 指挥官飞机和穆尼 M20 机型类似,是四座轻型单发通用航空飞机, 虽然对飞行员来说它们有各自的特点。指挥官飞机是全金属、下单翼、高性能的单发活塞飞机, 最初由充满传奇色彩的北美罗克韦尔航空公司(North American Rockwell Aerospace Company,以下简称为 NA Rockwell) 1970 年左右构思、设计和生产。 NA Rockwell 设计生产了 365 种飞机, 包括知名的军用和研究用飞机, 例如被广泛认为是二战中最优质的战斗机 P-51 野马飞机、在杜利特 (Doolittle)将军向日本发动的突袭中一鸣惊人的 B-25 Mitchell 轰炸机、F- 86 和 F-100 战斗机以及 1967 年飞行速度达到惊人的 7273 公里/小时 或 Ma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