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0554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53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与通信学院(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课程课程质量标准质量标准 课程课程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汇编汇编 TCP/IP 原理与应用课程质量标准 . 1 光纤通信课程质量标准 . 7 计算机网络课程质量标准 . 12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质量标准 . 17 通信原理课程质量标准 . 22 移动通信课程质量标准 . 29 网络工程课程质量标准 . 35 DSP 原理与应用课程质量标准 . 41 1 TCP/IPTCP/IP 原理与应用课程质量标准原理与应用课程质量标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网络工程 学时:学时:4848(包括实验学时:(包括实验学时:8 8) 学

2、分:学分: 3 3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一、 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TCP/IP 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专业课,它主要研究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络工程设计的理论,方法和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使学生既掌握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络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具有设计、实现、管理网络工程项目的初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相关工作职业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化”思维模式。学习本课程后,也可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TCP/IP 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

3、一,学好这门课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等先行课的理论的实践, 也是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座最好的桥梁。 二、二、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TCP/IP 原理与应用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和方法。 即通过案例教学和动手实践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网络项目管理与集成规划、网络综合布线设计、局域网通信设备与集成、广域网设备与集成、网络资源系统与集成、网络存储与数据维护、网络系统安全部署,以及网络系统测试与评估等系统集成中的热点问题。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与媒体访问控制

4、 2 网络层 Internet & TCP/IP 传输层 应用层 网络安全 网络编程概述与网络基础 Visual C# 语法、控制、类、类库 Visual C# 控件、对话、调试、帮助 Visual C# 网络开发基础 网络开发技术(线程、缓冲、边界等) TCP 协议的编程与开发技术 UDP 协议的编程与开发技术 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程序开发 三、三、 课程课程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1师资 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位,主讲教师还最好具有讲师和工程师双师以上职称,具有一年以上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两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有较好的多媒体教学基础。并充分考虑任课教师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5、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2教材 课程教材应优先选用规划、协作类教材或满足学生层次的教材,选用教材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内容较新有足够数量的较新的案例和例题及习题 ,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在相关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考虑自编一本适应本课程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 教学过程中还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选用或自编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主要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 目前选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教材:计算机网络 , 潘爱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图书资料 为适应课程教学要求,学校和系部应配套有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本课程教学一般应具备以下图书资料:专科和本科教材各 25 种,课程教学参考书籍 253 种。 四、四、 教

6、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总体规划要实现的目标是:坚持以“系统观点为纲,实用技术为主,工程实践为线,侧重主流产品的原则”,立足“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策略。 第一步:做一次全面生动的课程介绍。全面体现在从系统的观点把网络工程所涉及的内容以逻辑框架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绝不涉及过多的专业术语。生动体现在,以一则招聘广告为切入点,展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本课程的关键技术关键的术语并为后续课程埋下伏笔,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看得懂, 学得会, 能用上。 第二步:重点是“兴趣” ,在课程介绍结束后开始进入

7、理论学习,学生的兴趣会开始降温。 提高兴趣的方法一方面引入引入“Learning by doing”的先进教学理念,显著提高教学效果,“Learning by doing”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导向”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将“边做边学、以做促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只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最后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甚至有创造性的网络工程方案作品(课程项目)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Learning by doing”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很多实践性较强的工程课程教学中值得

8、大力推广。 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工程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先行课的,因此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的依赖度是非常大的,在教学的中间阶段,举行一次网络基础知识竞赛,奖品是本门课程的考试加分和物质奖励。 第三步: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来到现实生活中去,引入目前比较常用的网络技术和方法,例如 ADSL ,3G,4G,WIFI 等. 第四步:在教学内容呈现方面下功夫,教学动画使得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教学视频使实践环节的内容得到补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不再受时空和资源限制。另外制作精美的另类的 PPT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以模拟的工作场景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的认

9、识和理解本次试验的目的。 4 第五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本校的 HP 实验环境为本课程的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六步:注重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努力专研本学科的动向,参加本学科的认证考试。学习学生心理学,学点表演学,学会幽默,扩展自身知识面等,最主要的是爱学生,欣赏学生。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着先进性,灵活性,适用性,未来扩展性的原则。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设备,特别注重知识的更新,尤其是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面临下一代互联网,无线网络,全光纤网络,网格技术,服务器的并行处理技术(云计算) ,QOS 技术等新的,可能明天就使用的技术。 不断变换的社会形式和就业压力,不断

10、变化的社会阶段的学生都是教师教学所面临的挑战。这些都为学习和教学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 另外时刻关注本课程的发展动向, 向网络环境中提供的名师名校的精品课程和教学录像学习。 五、课程基本要求五、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与媒体访问控制 网络层 Internet & TCP/IP 传输层 应用层 网络安全 网络编程概述与网络基础 Visual C# 语法、控制、类、类库 Visual C# 控件、对话、调试、帮助 Visual C# 网络开发基础 网络开发技术(线程、缓冲、边界等) 5 TCP 协议的编程与开发技术 UDP 协议的编程与开发技术

11、 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程序开发 2.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采用网络系统集成的观点初步设计大中型局域网的能力。 (2)能够采用综合布线的标准,理论和方法实现工作区子系统等综合布线的能力。 (3)能够组建一个中型局域网,并实现 INTRANET 和接入 INTERNET 功能。 (4)能够模拟广域网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并实现 VPN 功能。 (5) 能够给出一个中型局域网的安全方案,并能够配臵并使用软件防火墙。 (6)能够掌握网络管理的方法,并学会使用一种网络管理软件。 (7) 使用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方案的规划,设计,选

12、型,实现,管理以及使用和维护项目管理等步骤中掌握TCP/IP 原理与应用和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从理论拉回实践,在各种模拟的工作场景中掌握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7)培养学生效率观念; (8)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求学生具有热爱劳动、吃苦耐劳、遵纪守时、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塌实肯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谨求实等职业道

13、德,具有文献检索、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组织协调、自主学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6 六、教学条件标准六、教学条件标准 1.师资标准每班有两名教师授课指导,其最好具备双师素质,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技术资格证书,能在理论和操作两方面都胜任教学工作。 2.实训室标准本课程要求具备“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一间,其余在本校 HP 实验室做实验。 3.校外实训基地标准本课程要求具有 35 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便于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 七、考核方式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其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笔试)进行考核,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论文,作业、学习态度等) 、课程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凡学生一学期缺勤达该学期课程教学时数的 1/3,或一学期缺交作业数量达 1/3,经校系批准,取消学生该学期考试资格。 7 光纤通信课程质量标准光纤通信课程质量标准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通信通信工程工程 学时:学时:4848(包括实验学时:(包括实验学时:1 1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