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660521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0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华人寿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问题分析-new(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引言引言1.1 选题背景自 1980 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费收入从 1980 年的 4 亿多元人民币增长到 2008 年 9484 亿元人民币,达到了年均增长 31.8%的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速度。尤其是寿险业:由最初占比仅仅 0.2%提升到现在的 67%,世界寿险市场份额的排名由第十名上升到第六名。尽管我国寿险业体现出了巨大的增长速度和潜力,但是其增长方式和发展现状仍然停留在不成熟的粗放型模式,体现出了阻碍寿险业发展的众多问题,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寿险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其中主要表现在传统型寿险发展缓慢,取而代之则是新型寿

2、险大量占据市场,寿险业发展日益偏离轨道。保险的立业之本就是保障,保险的核心价值就是其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而之后由新型寿险的理财投资功能是保险长期发展来的衍生功能。 保险之所以可以和其他金融产品区别开来, 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其可以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乃至生老病死各个方面的风险保障。如果中国寿险市场一直被新型寿险做主导,大量挤占传统寿险发展空间,只会让保险业走上本末倒置的弯路,动摇保险业在各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新华人寿自 1996 年成立以来,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短短十几年内已经发展成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全国性寿险公司。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因为一味追求从市场份额的扩展和业务量的扩大,忽视了保险

3、业务本身的职能内涵,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和一味追求量而忽视质的发展理念,使得新华人寿自 08 至12 年五年间寿险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从长期来讲将会影响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寿险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的理论意义在于, 当前寿险业的主要矛盾是寿险产品结构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行业发展初期片面追求量的规模效益,缺乏质的追求和保证;寿险产品没有一个科学的结构制定, 而是片面被动的迎合市场需求的走向,过分追求利益而忽视合理的市场导向作用的发挥。所以,在寿险业快速增长而市场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优化寿险公司产品结构, 可以使其适应我国当

4、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特殊需求;有助于我国寿险市场规避片面迎合市场追逐利益,以更加科学的产品结构进行稳健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保险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保险业号召充分发挥寿险的传统保障作用的大背景下,选择从一个具体公司的微观经营角度,去研究怎样选择寿险产品结构,如何适应2行业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去调整自己的险种结构, 从而为寿险公司从实务操作层面提供相应的借鉴性作用。1.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3.1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及新华人寿产品结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定性分析当前寿险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产品结构理论和寿险需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寿险产

5、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历年数据以及变化趋势比对,定量分析新华人寿产品结构中主要险种的保费收入、承保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结果分析找出在当前寿险需求环境下,新华人寿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求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探索出适合我国当前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寿险产品结构优化策略。1.3.2 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归纳分析结合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全面分析了造成现有寿险结构问题的原因, 并归纳和总结我国寿险公司寿险结构的现状,包括其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了不同寿险产品对于新华人寿的优劣影响。1.4 研究内容文章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我国自 1980 年以来的寿险产品结

6、构发展历程。在寿险业从起步到逐渐成长最终经历飞速发展的阶段, 通过分析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分别是怎样的状况,以及面临着何种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寿险业产品结构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和了解。第二部分,将对国内外寿险产品结构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总结,通过业内学者的对寿险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寿险产品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分析, 以及对于我国寿险发展以来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规律的分析, 对我国的寿险公司的结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第三部分,对新华保险的寿险产品结构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包括: (1) 其寿险产品结构发展历程、历年险种占比情况趋势变化和现状; (2)归纳其现有产品以及险种结构的

7、特色; (3)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 (4)这些问题会对公司现在以及未来的经营发展产生何种负面的影响。 新华人寿是我国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一家寿险公司, 其寿险产品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具有较大程度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在我国寿险行业中不管是对于其他的寿险公司还是消费者们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价值。第四部分,对于新华保险寿险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从3保险监管、市场经济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各个方面全面的考察产品结构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为后一部分的对策建议部分提供一定的分析基础。第五部分,将对新华人寿的产品结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务型对策建议。 通过前面几个部分

8、对先关国内外寿险产品结构理论研究的经验总结习,以及对新华人寿产品结构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分别从监管机构以及公司自身两个维度提出优化新华人寿产品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从而可以对其他相类似规模的寿险公司乃至中国寿险业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二章第二章关于寿险产品结构的相关理论关于寿险产品结构的相关理论2.1 关于寿险产品结构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关于寿险产品的结构分类,最为主流的观点是将寿险分为传统保障型寿险和投资理财型寿险两类:郭振华,朱少杰(2010 年)在保障型为主还是投资型为主:寿险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规律一文中将分红型保险放到非传统寿险即投资型保险中,认为分红型寿险兼具保障和投资的功能。 ;另一种

9、观点则是将分红型保险从投资型寿险中单独提出来归为一类:王银(2013)在浅析我国寿险产品结构优化优化 一文中将分红型保险独立于传统保障型以及投资理财型寿险,作为第三类即储蓄型寿险单独讨论;廖新年(2010 年)在寿险结构调整:问题、矛盾及监管建议一文中也将寿险结构划分为传统型、长期储蓄型(分红型寿险)以及投资型寿险三类。2.2 关于寿险产品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陈文辉(2002 年)在中国寿险业的发展与监管一书中分析了我国寿险产品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国外寿险产品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最后还对中国寿险产品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王晓晚(2003 年)在 我国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研究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分析了

10、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问题。王志生(2005 年)在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相互关系研究中试图通过影响寿险产品市场结构的需求分析,找出合理的寿险产品结构和优化方法。詹洁(2007 年)在论我国寿险业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粗略的阐述了寿险产品结构优化在寿险业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优化我国寿险产品结构的意义。国外对寿险产品的研究主要是对寿险产品需求理论的研究。Menal1emYaari在 1965 年发表的先驱性论文中主要探讨了有关不确定生命周期,人寿保险和消费者理论, 强调购买寿险是以获得主要收入来源者个人一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J.Franeois Outreville(

11、1996)以 48 个发展中国家 1986 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人寿保险的发展与金融发展以及人寿保险机构的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Hang,D Han 的研究中则指出以上因素如短期利率,通货膨4胀等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人寿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而且对险种发展也即寿险产品结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高利率和高通货膨胀也促使传统型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人寿保险的经济需求表现出人寿保险保障与获得非固定收益率的投资相结合的需要。在险种分析方面,Sigma(2004)曾做出研究报告,分析寿险核心产品一定期寿险,评估了六个国家的寿险市场发展状况,并对各国的寿险产品的保障不足进行了定量分析。2.3 关于

12、我国寿险产品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近些年来, 关于寿险业结构如何调整一直有两种观点在碰撞和交锋: 一种在监管机构和理论界较为强势的观点是寿险业应该回归保障功能, 强调寿险业的立业之本是人身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吴定富,2009;裴光等,2009;孙祁祥、 郑伟,2009) ;另一种在监管机构和理论界较为弱势但在实务界似乎并不弱势的观点是不能只强调回归保障,发展投资型保险十分重要,并且认为,对于导致两次危机的投资连结保险而言,只是由不专业的销售人员销售给了不合适的客户(李良温,2009) 。除这两种主流的观点之外,肖举萍博士在论当前金融经济环境下的寿险产品结构优化策略一文中提出在当前金融经济环境下,我

13、国的寿险产品的“消费型一储蓄型一投资型”三类产品结构应该由“橄榄型”变为“葫芦型”直至形成“哑铃型”以达到最佳的产品结构形。陈文辉( 2009) 、金丽贞( 2010) 等都对中国寿险业务结构做出过分析,认为目前寿险业务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对其进行调整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尤其对于产品业务结构的调整更为关键;曾应禄( 2003) 更指出了寿险产品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道路曲折,主要原因在于四大主要矛盾: 即经营理念的偏差与经营目的的矛盾; 考核机制的纰漏与经营成果真实性要求的矛盾; 内控把关不严与防范经营风险的矛盾; 新险种开发滞后与业务发展的矛盾。 周玉坤( 2005) 直接对我国寿险

14、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仍仅停留于理论层面, 没有相关的实证分析,其对寿险产品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 认为影响寿险产品结构的影响因素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探讨: 新型险种刚刚出现阶段和成熟阶段,他认为前一阶段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利率和收入,后一阶段产品结构变化的原因是资本市场收益波动、 保险公司营销不当和新型险种低保障、高投资属性;邵立娟( 2010) 也对我国寿险产品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开始在实证分析基础之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 2009 年底 33 家产品结构配置不同的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 进而研究了产品结构因子对其它因子以及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 实

15、证结果表明产品结构调整与成长能力因子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但与公司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因子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5第三章第三章新华人寿产品结构发展现状新华人寿产品结构发展现状3.1 新华人寿公司简介新华保险全称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 1996 年 8 月,是一家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寿险市场前列的全国性寿险企业。 根据保监会公开数 据,2010 年新华保险全年保费收入突破 930 亿元,名列寿险市场第三位。迄今,新华保险已为超过 2300 万名客户提供了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 外伤害保险及养老保险服务,拥有强大的寿险销售人员队伍及 2 万余名内勤管理员工,全国各级分支机构

16、 1400 多个。公司主要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 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苏黎世保险公司、新华保险旗下控股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保险坚持“以人为本”的产品开发理念,深入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保障需求,充分体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原则,形成了新华保险产品的鲜明特色。 “会长大的保险”在客户中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喜爱和信赖。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新华保险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涵盖传统保障型产品和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可充分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客户在意外伤害、医疗、养老、子女教育、 家庭理财等方面的保障需求。 新华保险在国内寿险市场率先采用 “保额分红”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分红产品体系。 保额分红产品通常采用 “年度红利”和“终了红利”双重红利设计,一般情况下,公司使年度红利保持相对平稳,满足客户相对合理的预期,并通过终了红利“以丰补歉” ,平滑回报。这是新华人寿的产品创新,也是新华人寿的业务特色。3.2 新华人寿产品种类及特色新华人寿公司的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个人寿险领域,自 08 年起其个人寿险业务占整体业务量的比重均在 98%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