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60473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2013正稿(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五种)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2、修辞手法(八种):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4、结构技巧表达方式一、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 化过程。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叙述、描写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 值得纪念的往事。二、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动作、环境 等情态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漫成一首(杜甫)(1999年高考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

2、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此诗一句一景。 第一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抓住江上夜景的特 色, 写月影靠人很近、江水很清;第二句写风灯;三、四句生动描写 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 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三、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 、作用等所表示的观点、态度。 菊花(元稹) (1994年高考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 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的赞美。四、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 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 商山早行 (温庭筠)

3、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首联中出句从时间、事件、环境三方面写出 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 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记叙的几种特殊形式一、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 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交待,然后再从 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如:祝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头:老了的瑞恩在儿孙的陪伴下,来到了二战死 难战士的墓地,敬礼,然后沉思,这时,影片就回 到了五十年前的战场。这部影片开头所用的方法便 是倒叙。 倒叙的作用 采用倒叙的方法,可以

4、强调倒叙 部分事件的意义,可以产生悬念,引人 入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同时 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二、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件 相关事件的叙述。插叙时,主要事件叙述暂 时中断,插叙完毕,仍要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主要事件。因此,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 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段,并非中心 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 。鲁迅的故乡中,当母亲和“我” 提到闰土时,作者写道:“这时候,我的 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 着便插叙了一段30年前“我”与少年闰土 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 、机智勇敢的形象,这与眼前所见的闰 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5、 插叙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 使叙述曲折有致,结构富于变化。 注意:写作时插叙的分量不能超过中心事 件,不可喧宾夺主。三、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 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 代。补叙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 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 现漏洞,令人不解。 文章中之所以用补叙这种手法,是因为 前面文章中,没有给后来写的文字做铺垫, 如果不采取补叙手法,把有关情况交待出来 ,就会使阅读文章的人,感到文章中的事件 或人物,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 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

6、同 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 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 、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 、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 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补叙的作用: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 “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 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 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 形成前后照应,造成叙事的波澜。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 ,去掉插叙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 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 ,去掉补叙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描

7、写的相关手法1、肖像、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2、远近、动静、点面、俯仰等结合 3、绘形、绘声、绘色(视听嗅触结合) 4、正面、侧面描写,实写、虚写 5、衬托、烘托,白描、工笔,铺陈、渲染, 对比对照,抑扬,细节描写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 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 。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点活 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是全 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

8、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 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 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 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 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对“点”的详细描写和对“ 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 ,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 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 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 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

9、,食量大似牛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 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 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 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 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 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 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 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 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 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 刘姥姥。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 是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进 行描写,使

10、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 描写。 侧面描写写人1、借别人之口来介绍或评价; 2、借相关人物的反应来表现对象; 3、以结果来表现对象; 4、借环境描写来烘托形象、烘托心理或表现 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5、以物喻人。以侧面描写写物时,往往通过描写与主体 相关的事物来完成,所谓“烘云托月”。(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 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 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 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节选自三国演义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首诗简炼朴实,不直接描摹雪的 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 首句写触觉

11、,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 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 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陌上桑 汉乐府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 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 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 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 怎么美,她就怎么美。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加渲染烘托 ,不用华丽

12、辞藻,而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 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 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借用到文学创作中指的是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 特征,简笔勾勒的写作手法。白描既可用于写人也 可用于写景。白描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 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 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有远有近

13、,有声有色 , 层次分明, 简洁明了, 勾勒了一幅“风雪 夜归人”的画境。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工笔指对事物一笔一画精雕细刻的描写。相 对于白描,工笔也可以称为细描。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 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 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 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 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 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 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相反的性质条件 ,以乙事物(衬体)为陪衬来突出甲事物(主 体)的艺术手法。利用乙事物的近似性质条件来衬托甲事 物,称正衬;利用乙

14、事物的对立性质条件来衬 托甲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入若耶溪 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闹 衬静。是为反衬。赠汪伦(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本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有何效果?本诗二、四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深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

15、反 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烘托了诗人由漂泊早行 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表现在诗人通过感 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 (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 烘托也即烘云托月,是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人物、 事物、环境的描写来间接表现描写对象的一种侧面描 写方法。 1、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三顾茅庐) 2、日常起居摆设烘托人物(祝福) 3、景物氛围烘托人物心理或形象(天净沙秋思)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和琵琶女的高 超技艺,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 事

16、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暗示出来,所以,用一个事物 暗示出另一事物就是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 ,用其中的一个事物陪衬突出另一事物。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 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 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 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 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 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 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但却具 体传神的言行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 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细节之 于诗,如秋波之于佳人,其审美意义全 在于含情脉脉的暗示。细节描写秋 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