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60473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将叙述议论进行到底课件(作文材料的运用62张)(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材料的运用将叙议进行到底石脑中学 易春红2011、04、12一、议论文材料运用的原则 宁用一百字写三个材料,也 决不用一百字写一个材料。高度概括原始材料: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 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 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 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 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 ,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 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 特接过

2、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 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俯身弯 腰向前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 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浓缩后的材料: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 名的作曲家海顿。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 一段曲子请老师弹奏。当两手分别弹响两 端时,海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 难住。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 子。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 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灵活 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成功 ,让海顿赞叹不已。(一)、会安排 (二)、会叙述 (三)、会议论二、议论文材料运用的方法(一)(一) 会安排会安排善于使用材料提引句善于

3、使用材料提引句聪明的考生,在提出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之后,聪明的考生,在提出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之后,常从整体入手设计并列的材料提引句,从而将相关材料整常从整体入手设计并列的材料提引句,从而将相关材料整合成一个合成一个 整体。整体。论点+材料提引句+事例-常用提引语(学生作文常用提引语(学生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 + +事例事例- - 有这样一个人物有这样一个人物 + + 事例事例- - 有这样一幅漫画有这样一幅漫画 + + 事例事例-有这样一则新闻有这样一则新闻 +事例-有一个声音高高在上有一个声音高高在上+ +事例事例-有一句告诫振聋发聩有一句告诫振聋发聩+ +事例事

4、例-有一种思想破空而来有一种思想破空而来+ +事例事例-论点论点翻开历史的卷帙,风云人物纷至沓来+事例-放眼现实的世界,杰出青年济济一堂+事例-遥望未来的天空,灿烂群星魅力四射+事例-这是历史的诗+事例-这是现实的画 +事例-这是高雅的乐+事例-论点论点 诸君试看+事例- 列位请记+事例- 新闻有言+事例-可忧 = 可惜= 可气= 可悲= 可恨 = 可喜=论点论点+ 治者 仁者 智者 勇者 学者 愚者 论点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 1、要按一定的条理去设计引语(按逻辑、要按一定的条理去设计引语(按逻辑 顺序,不可重复)顺序,不可重复)2 2、要按一定的条理去安排事例、要按一定的条理去安排事例自然自然

5、 社会社会古古 今今中中 外外个体个体 集体集体特殊特殊 一般一般(二)、会叙述A、剪裁舍弃法 B、挖掘增补法 C概括排比法 剪裁舍弃法 剪裁舍弃法 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典型 事例进行剪裁处理,舍弃 次要信息。 被誉为“科学幻想 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 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 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 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 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 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 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 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 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 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 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 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 作之路。材料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 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

6、。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 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 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 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 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 ,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 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 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 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 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 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 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要善于抓住机遇报载:19 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 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 人员把一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 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奋力 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只死

7、里逃生 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地加热, 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蛙开始还悠悠 地享受“温暖”,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却全身无力,欲 跃不能,终于葬身锅底。例1 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油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升温的水中葬身锅底。我们如果把滚沸的油锅看成“逆境”,那么微温的水锅便是“顺境”。面对逆境,青蛙奋力一跃,化险为夷;身处顺境,青蛙得意忘形,终至丧命。两种不同的结果实在发人深省。练习:材料:一万多次的“失败”爱迪生为了电灯的发明,投入了难以想象的精力 和时间,进行了一万多次实验。但白炽灯发明之后, 性能仍然不够稳定,因为灯丝的使用寿命短

8、。爱迪生 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可谓绞尽脑汁,几乎实 验了他所能接触的一切植物纤维材料:稻草、纱纸、 线、麻绳、马鬃、钓鱼线、硬橡皮、藤条,甚至是人 的胡须、头发都被他用作实验材料,各种纤维材料达 到了6000多种。但结果还是不能让爱迪生满意,总觉 得灯丝的发光不够理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以 竹子为原料制做的灯丝效果比任何材料都好,于是他 马上下决心,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可是全世界 共有1200种左右的竹子,哪一种最好呢?爱迪生出人 意料地作出决定,组织了一支20人的调查队,拨款10万美元,到世界各地寻找各种竹子。爱迪生本人也 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苍天不负有心人”,数以千计 的竹

9、子被搜集到爱迪生的实验室。经过了无数次的实 验、筛选、比较,爱迪生发现日本竹子性能最佳,用 这种竹子制成的碳丝作灯丝,可持续工作lO00多个小 时。 试验灯丝的故事告诉我们,恒心能使人经受住失 败的考验。正是因为恒心,才使一切失败富有意义。 有一位年轻记者曾问爱迪生:“爱迪生先生,你目前的 发明曾失败过一万次,你对此有何感想?”爱迪生回答 说:“年轻人,因为你的人生旅程才起步,所以我告诉 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并没有失败过一 万次,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寻找寿命更长的 灯丝,屡次实验。他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 他在饱尝失败痛苦的情况下,继续埋头工作

10、。 终于,他找到了钨丝。此时,他心中的苦涩, 定化作了清甜的泉水,滋润他疲惫的心田。挖掘增补法 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 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 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 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 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 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另外,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 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 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 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 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 行灵活剪裁,挖掘增补,使论据和论 点相适应。司马光奉旨编撰资治通鉴之 后,即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 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块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 一辗转,“警枕”便会翻滚,将

11、司马 光唤醒。然后,他立刻坐起,继续奋 笔疾书。概括排比法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 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用一个句 子表述,句子内涵要相当丰富,且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 点的部分。 其一,事实叠加。穿越时空,用整饬的句子荟 萃名人典例。如: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 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 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 ,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 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 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 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二,

12、句式辅助。 经常用到的句式有:“从到” ;“当 时”;“ 假如那么” ;“正因为 所以” 例一: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 ,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 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 ,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 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 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例二: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 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 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

13、神 ;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 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从贝多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从海伦凯勒到张海迪,从史铁 生到北京奥运会女子无腿游泳健将,他们无不以自己生命的 辉煌奏响了命运交响曲:这支曲子的主旋律是“命运把握在自 己手里 ”。 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当李白准备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时候 ,当曹雪芹痛洒一把辛酸泪的时候,当龚自珍默念化作春泥更护 花的时候,他们知道,命运女神正在听候自己的召唤假如海明威在人生的大海上握紧自己理想的大桨,那么枪口怎会 放进自己的嘴巴? 假如普希金在爱情的天平上放缓自己情感的脚步,那么子弹怎会 射进自己的胸膛? 假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的晚上

14、扼住命运女神的咽喉,那么煤气又 怎会窒息一个文学的天才? 假如海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面朝社会的大海,那么锃亮的铁轨上 哪会横卧疲惫的冤魂?(三)、会议例同学们写议论文往往喜欢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 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 ;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 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 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 居里夫人刚

15、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 一笔财富。例文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 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 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 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 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 ,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 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 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 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 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 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 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 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你看看,仅仅是光秃秃的几个例子,跟多了对于事例的分析相比,你觉得效果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才成为文章。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 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 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 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