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裂纹釉艺术魅力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9253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裂纹釉艺术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裂纹釉艺术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裂纹釉艺术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裂纹釉艺术魅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信息引言 裂纹釉的自然裂纹为陶艺家们提供制作上的变革,从而产生了新 的艺术风格, 也为艺术家们寻回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同时也给当代 陶艺带来了新的艺术活力。 裂纹釉所呈现的那朴素、 自然和粗拙的原始 美, 让陶艺家们有步入另一片艺术新天地的快感。 1.釉的发展历史 1.1 釉的出现 最早的釉在公元前一万二千多年由埃及人所发明,他们燃烧从海 上拾来的沙石, 当中的盐分溶成玻璃, 沙石连结在一起。这是早期釉的 雏形。直到公元前三千年, 埃及人第一次将釉应用在陶器上。他们使用 的是铜釉, 用来装饰陶器。在公元前一百年, 釉才开始用作改善陶器的 卫生和透水性等问题。 早期的釉主要是可溶性的盐和

2、铅釉。 中国的铅釉 是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百年或更早的时期,随即石陶器和瓷器的釉亦 跟着开始出现。商代陶器从无釉到有釉, 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是制陶技术上的重大成就。 周代在釉陶方面继承了殷商时代的传统, 出 土的釉陶数量很多, 器形均为豆式, 釉色略显青色。两汉是我国陶器制 造很发达的时代。 尤其是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 釉陶在两汉末年已成 为一种正常的生产, 汉代釉陶的釉色有翠绿、 赭黄、 铜绿、 灰青等, 基本 上都属于铅釉,只是含有不同量的氧化铜或氧化铁。铅釉的熔融温度 低, 较适宜于烧成温度不高的陶器。 1.2 釉的作用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玻璃质层。它的作

3、 用是多方面的,若釉和坯体在烧成后有良好的紧密连接则可以增加陶 瓷制品的坚固和硬度。 若是食用的器皿, 一层光滑的釉, 器皿易于清洁。 当然陶釉还可以补救陶器渗水问题,令器皿内的水不易渗透陶壁而漏 出。此外, 不少陶艺家利用釉来作为陶艺作品的主要装饰, 因为坯体本 身的色泽有限, 所造成的肌理亦有一定的限制, 不及釉的颜色及肌理丰 富。因此有很多人都视陶泥为陶瓷的骨骼, 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形态, 而 釉则是覆盖在上面的肌肉和皮肤,呈现出千姿百态和各式各样的肌理 效果, 也是可以直接接触和感受到的第一印象。 1.3 釉的分类 陶瓷品种繁多, 烧成工艺各不相同, 因而釉的种类和它的组成都极 为复杂,

4、 按照釉的不同形态, 可以对釉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可分为透明 釉、 乳浊釉、 结晶釉、 无光釉、 光泽釉、 裂纹釉、 电光釉、 流动釉、 砂金釉、 花釉等。本文则是主要讨论裂纹釉的艺术特征。 2.裂纹釉的生成原理和主要特征 裂纹釉做为众多釉料中的一种,其本身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彰显出 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分外引人注意。 就裂纹釉来说, 在最初的实验实践过 程中, 它其实是一种不成功的釉, 是釉和坯体之间的依附关系出现了问 题, 虽然没有脱落, 但却出现了众多裂纹。然而也正是这不规则却不乏 均匀的裂纹, 让当时的人们发现了它的美感, 从而认同并研制至今。而 裂纹釉的出现也正是此釉料在高温 (烧成中) 下

5、比坯体的膨胀系数高, 而在冷却过程中其收缩率又大于坯体, 从而在应力的作用下, 釉面被坯 体拉裂。 因而出现了裂纹釉。 知道了这个原理, 掌握了开裂的规律, 人们 在后来的研究过程中也有了不少的收获, 研制出的品种也就多了, 产生 了不同形态的裂纹, 其都有自己的开裂规律, 如有鱼子纹、 冰裂纹、 蟹爪 纹、 牛毛纹等。 还根据裂纹的大小分类, 分为细裂纹和粗裂纹, 变成为瓷 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可以说裂纹釉的出现给中国陶瓷史增添了光辉 的一笔。2.1 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青瓷, 以造型和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手段, 展现出独特的风姿神韵, 它的器型敦厚端庄, 线条柔和流畅, 胎体薄而坚致, 釉层厚

6、而 莹澈; 幽雅的色泽, 如玉的质感, 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 蓄意制成 的开片裂纹, 又具有别具一格的瑕疵美, 令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含。南宋官窑瓷器,最为著名的特征之一是釉面的天然开片。所谓开 片, 是指瓷器釉面中出现不规则的裂纹, 这本属于技术上的缺陷, 但大 智而达大愚, 缺点也可以转化为美感, 开片便是这种情况。不规则的裂 纹, 使南宋官窑制瓷工匠师们感到自然现象的某种意蕴, 逐将其再现于 瓷器上, 使之达到了意外生动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是崇尚 自然, 鄙薄雕琢伪饰, 因此庄子有 “天地有大美” 之诊断, 刘勰有 “云霞雕 色, 有逾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 无待锦匠之

7、奇, 夫岂外饰, 盖自然耳” 的结 论, 自然天成的开片正是符合了这一特点。 宋朝的理学思想,是以封建的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唯心主义理 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奠基于程颢、 程颐、 由朱熹集其大成的理 学, 又叫道学, 号称是继承孔孟传统的, 它强调 “三纲五常终变不得, 君 臣依旧是君臣, 父子依旧是父子” 提出所谓 “存天理” 而 “去人欲” 既要 “存天理” 而 “去人欲” 就应当崇尚简朴, 清淡, 简洁也就成为时代风尚。 在宋代, 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 人们的美学观点 也相应变化。宋朝的理学思潮, 折射到瓷器艺术风格上, 很大程度上推 动了宋代裂纹瓷的发展。如

8、官窑的开片它不是简单的人工加工,而是展 现自然天成的裂纹肌理,没有做作的痕迹,这一特色在南宋官窑青瓷上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南宋官窑既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又主 要服务于皇室, 因此必然秉承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南宋官窑制瓷工匠的技高一筹之处,在于他们通过细致纯熟的制 作工艺, 将流畅简炼的造型, 精光内蕴的釉色和匠心独具的纹片及别具 趣味的 “紫口铁足” 和谐地统一于南宋官窑青瓷中, 使之无庸置疑地屹 立于中国古代青瓷生产的巅峰, 由于它的产量有限, 传世的更少, 更成 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它的仪态和风范,为后代制瓷业所长期推 崇, 赞叹和追仿, 至今不止。 2.2 哥窑的历史地

9、位 传世哥窑作为宋代名窑之一, 烧制的裂纹瓷, 在艺术上别具古朴, 自然的天趣,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其釉色犹如 “酥油” 般的 光泽, 有米黄、 粉青、 奶白诸色。 因釉层很厚, 釉内含有隐隐约约、 非常细 小的气泡, 观之有珠玉质感, 称为 “聚沫攒珠” 。 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 通 常称之为 “开片” , 这种网状开片, 或重迭犹如冰裂纹, 或成细密小开片, 俗称 “百圾碎” 。 釉面上较粗蔬的黑色龟裂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着, 呈 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 叫做 “金丝铁线” 。哥窑瓷器坯胎, 大都是紫黑 色或棕黄色, 器皿上口部边缘, 上釉薄处露出胎色, 呈黄褐色, 底足部未

10、 挂釉处, 呈现铁黑色, 叫 “紫口铁足” 。 哥窑的葵口碗很能使人产生一番赏心悦目的感受, 它普通, 有着一 般瓷器中常见的釉色清亮, 造型宽敞, 质地莹泽的特征, 却没有一般瓷 器中常见的图案纹样。鲜艳明丽的色彩和多姿的花鸟虫鱼在这里一一 不见了, 清雅的山水风景也杳无踪迹, 唯一的装饰是布满浅灰碗面的深 灰裂纹。 3.裂纹釉的审美特征浅谈裂纹釉的艺术魅力景德镇陶瓷学院雷丽霞音 体 美285科技信息等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健康锻炼的前期,实际上 他们的情感是反锻炼的负推动力,阻力大于动力。 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 下,先实施一些约束性的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5.3 提高体育娱乐功能的地位。

11、体育活动较之于过去不再是学校主 要的娱乐活动形式, 电视、 网络、 随声听、 课外书籍以及其它丰富多样的 活动形式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我们要把学生重新吸引到运动场上来,只 靠简单的说教恐怕难以奏效,必须改革一些传统的锻炼形式,结合现代 生活特点,使运动锻炼更加生活化。这也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的精心设计 和组织管理。 5.4 简单和不充足的场地、 器材、 设施,更需要发挥管理的作用。 绝大 多数的学校运动场地都不充足,只有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最大限度 地利用好场地。器材、 设施也较落后,只有通过体育老师的精心设计、 编 排,才能组织其吸引力更强的课外体育锻炼。 否则,拥挤的场地,单调、 简易 的设施

12、器材再伴随着枯燥无味的活动形式,只会使境况更加令人堪忧! 5.5 搞好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 腾飞,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更便利的生活和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也由此 引发出许多 “文明病” 。而许多的 “文明病” 属于退行性疾病的范畴及人 体机能退化所致。而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看,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又是最 有预防 “文明病” 的手段之一。所以,国家大力推行 “全民健身计划” 正是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利国利民的伟大壮举。学校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基 地, 课外体育锻炼为实现健身计划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课外体育锻炼 管理为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提供了保障。当然, 客观地讲, 由于

13、课外体 育锻炼具有参与人数多、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时间灵活等特征, 因此, 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 也正因为 “难度” , 我们众多的体 育教师没有知难而退, 从 “难度” 中找出种种开脱的理由, 回避之, 而是 认真探索, 去寻求解决的有效方法。在现代化的今天,“文明病” 患者的大量出现, 学生因沉醉于电子游戏、 网上聊天、 电视录像、 VCD等而放弃 了体育锻炼, 或者因忙于功课, 大量的学生还远离课外体育锻炼, 面对 这一切我们确实坐立不安。 尽管我们有课间操、 眼保健操的管理, 但是, 凭心而论, 我们管理者的辛苦并没使学生的锻炼落到实处。综上所述, 课外体育锻炼是一

14、种具有多种价值的活动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是 将课外体育锻炼理论意义上的价值转为学生受益的实际价值的保障体 系。 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质是管理而不是体育锻炼本身, 管理的优劣就体 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价值的转换。 随着社会的发展, 课外体育锻炼在 学校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体育意识特征、 锻炼情 感特征、运动环境等决定了学生难以自觉地、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 炼, 所以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而也就决定了它在 学校体育工作中应有的重要地位。正因为课外体育锻炼有效管理的难 度加大,要探索出课外体育锻炼科学管理的方法就需要我们付出更艰 辛的劳动。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中学

15、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调查.安徽体育科技,2004.5 2 殷连芳.铸就培养课外体育活动意识和习惯.安徽体育科技,2004.1 3 刘利,丛林,孙渲渲等.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研. 安徽体育科技,2004.2 4 姚终凯,许霞.山东省余暇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安徽体育科 技,2004.5 5 和少博,王军棉.延安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6 李保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国校 外教育,2009 年 03 期(上接第 284 页 )器皿中出现裂纹常常是伴随着器皿的破损,而这里谈的裂纹不是器 皿被打坏的情况下出

16、现的, 而是烧制在易碎的瓷器上。 布满裂纹的碗并 不使人觉得四分五裂,相反能产生新颖的美感,裂纹之所以能产生美 感, 形式美也起了很大作用。如疏密有致的布局, 长短曲直的参差都符 合统一与变化, 节奏与韵律等艺术规律。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大胆使用这一手法, 符合了人们的欣赏心理。 它使坯体与釉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 从而分裂割据成如此局面, 这与设计者原来的意图是不同的。偶然产生的效果一旦被创作者灵感 捕捉到, 就成为一种艺术创造, 以至成为宋代哥窑瓷的特色。仲文藻在 陶说 跋中提到的 “冰裂鳝血为上” 就是指 “走纹如块碎” 的哥窑 “百圾 碎” 。 如果说设计者釉用裂纹作装饰是一种大胆的手法, 那么, 釉用布满 碗面的裂纹就更加大胆了, 正因为这点才使欣赏成立。 “大裂” 才能使人 感到 “不裂” , 生活中瓷器破碎时显现的裂纹往往只是少数几条。 如果瓷 器粉身碎骨那就不是通过裂纹, 而是失去器皿原型, 通过碎片显现了。 创作者釉用现实不存在的布满碗面裂纹作为装饰, 使人感到似真似假, 不致于引起碗碎的不佳联想。 如果仅仅用几根线条作为裂纹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