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攀枝花本土德育资源 增强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9205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利用攀枝花本土德育资源 增强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发利用攀枝花本土德育资源 增强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发利用攀枝花本土德育资源 增强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利用攀枝花本土德育资源 增强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利用攀枝花本土德育资源 增强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攀枝花攀枝花本土本土德育德育资源资源 增强增强思品课思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健全人格的根本、公民素质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修身养性、立德树人、育人以德,近年又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要求。总之无论是站在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还是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需要出发,德育在我国教育工作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处于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 从工作实践层面看,我们这些年对德育重视有加、投入有加,做了

2、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整个说来,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正如袁贵仁部长去年十二月份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还存在“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不完全适应时代新要求和学生新特点,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之类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德育工作具有多端性,达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的途径很多,其中“思品”课程承载着主渠道的功能职责。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中小学“思品”课程建设,教育部此次与时俱进修订义务教育阶段的三份“思品”课程标准,从顶层设计意义上优化“思品”课程方案、改进“思品

3、”课程教学,必将有助于提高“思品”课程质量、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台阶。 根据对“思品”新课标的学习领会,谈三点感悟。 一、一、树立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树立科学的德育课程观,充分认识“思品”课程的充分认识“思品”课程的育育德德功能功能 课程方案是现代学校教育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它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并赋予各门课程特定的目标功能定位。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 “思品”系列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突出的一点是,其主要功能并非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在于立德树人:从社会角度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从学生个人角度讲,就是为其终身发展培育完整的人格。在从小

4、学低段、小学高段到初中依次开设的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 、 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中,与修订前相比,前两者的“课程目标”在文字表述上没有多少变化,都一如既往地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并体现出随学段升高而提出更高要求的内在逻辑; 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在文字量上删减了一半,在段首加了个总括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培养目标显得更加平实,并且没有再列举目标的具体内容。在课程的具体目标上,三份课标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了三大板块之首,都把“知识”目标放在了最后。 结合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等其他部分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三份新课标的重心都落在“育德”上。小学低段着力从学生现实生活

5、引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小学高段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初中则引导和促进学生以成长为合格公民为落脚点全方位培育自身素养,体现出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德育课程观。强调要将有形的“教”与无形的“育”有机融合到学生的现实活动之中,坚持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参与和实践体验,希望教学能够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与道德成长的过程,体现出的是建构主义的育人理念。直指长期以来存在的思品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的痼疾,强调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体现出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精神与对育人成效的坚持不懈追求。 二、二、树立树立现代现代教学观,教学观,着力推动着力推动思品思品课程的校本化实

6、施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根据波兰尼对个人知识的划分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我们应该看到,德育工作最首要的不是解决对陈述性知识的认知问题,而是指导帮助学生对主流价值观(亦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了解、理解基础上的认同与信奉,是在了解、理解过程中践行,在践行过程中加深理解、逐渐认同、直至信奉,在理解与信奉中逐渐升华为包含强烈情感与坚强意志因素的坚定信念,进而发自内心、坚持不懈地践行,达到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德育课程的目标任务只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部分内容逐渐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并予认同,进而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面有所运用、有所实践。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

7、过程中,不能将课本内容作为陈述性知识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 、 “为什么” 、 “应该怎么办” ,也不能够仅仅是以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和话语体系进行所谓的“分析论证” ,而必须在学生自身生活世界的半径内寻找语言与实例,引导学生去了解、去理解这些教学内容,并组织、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去加以运用和实践。 这些年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之所以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忽视了它的学科特点,理性色彩偏浓,缺乏鲜活案例支撑,上成了灌输课、说教课,甚至沦为上课老师勾知识要点(姑且还不说是勾所谓的重点) 、课后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款款、期末考试力求填写标准答案的“应试”课。很

8、显然,认识不清、理念不当以致方法失策,空洞说教的干瘪形象对学生哪有什么吸引力,枯燥乏味的教学怎能让学生心灵产生震撼与共鸣,德育课程实效性从何而来?!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多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从学生现实生活半径切入,搞好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着力推动“思品”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无论多么完美,课本编写得无论多么丰富多彩,它都只能是共性的东西,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地方、每一所学校乃至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各地方、各学校、各位教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教学观,注重教学的时代性、丰富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按照课标精神和教材

9、范例,结合当地、本校本班以及师生双方自身实际,开发、利用好具有时代特征,当地、本校、本班特色甚至教师个人风格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按照重实践、重体验的原则多开展活动式教学。惟其如此,我们的德育课程才能够抓住并震撼学生的心灵,所讲的道理才能够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三、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攀枝花攀枝花本土本土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增强“思品思品”课程课程的丰富性与的丰富性与实效实效性性 要实现“思品”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与鲜活,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三份新课标的最后一部分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都强调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

10、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提出要注意开发利用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资源, 思想品德提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条件与风土人情,都有可以印证德育课程内容的人与事,这些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都有丰富的人力、物力、空间场地以及特定场景、特定时机等可资利用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比如攀枝花,虽然迄今只有短短 47 年的开发建设史,但同样是一座有故事、有精神的城市,六十年代各地热血青年仁人志士为了国防三线建

11、设“舍小家,顾大家”纷纷奔赴荒无人烟的攀枝花、战天斗地创建“象牙微雕”钢城的英雄壮举,攀钢发展史上为了国家利益广大科技工作者与西方发达国家同行斗智斗勇以智慧与实力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当代攀枝花贯彻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正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就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德育资源宝藏。 当然,上述德育资源宝库还仅仅是原矿,而且既有富矿也有贫矿,如何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至为重要。对此我们的做法主要落实在三大方面。一是明确制度安排,建立工作体系。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市政府其他各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按照培育本土文化品牌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了开发利用本土

12、德育课程资源的政策要求,并由市教育局基教处具体主管主抓。二是加强资源开发,鼓励教学运用。为利于学校和教师便捷地获得取材于攀枝花本土的课程资源,并乐于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由市、县(区)两级教研部门组织力量对一批资源“原矿”进行开采选取和初步加工,通过编写读本、编制资源目录等手段,让学校和老师能够找得到、用得上,同时还着力培育一支学有专长、乐于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人力资源的补充。三是校内校外沟通,注重活动推动。充分利用本土可得的德育物质资源,大量运用课堂模式以外的教学形式,组织参观考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思品类课程的实践环节。 事实上,

13、攀枝花在开发利用本土德育课程资源以改进中小学思品类课程教学方面不但已有所行动,而且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在“十五”期间,我们曾开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现代企业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历时四年的研究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益,探索出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课题成果也荣获了省政府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又如仁和区大龙潭校区将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引入小学高年级实践与创新课教学,大田校区将“龙圈舞”作为小学艺体教育内容,平地校区将里泼民俗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平地中心校还根据迤沙拉里泼彝族民间音乐和舞蹈改编成大课间操, 这样既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展了学校的德育内容,同时又将本土文化元素植入学生心底,起到了传承本土文化的功效。 德育工作无穷期。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以及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努力方向。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我们都将按照新课标指引去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思品”课程的指导下与实效性。 (作者孔炜,现任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章完成于 2012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