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59132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8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保密科学技术 | 2012 年 8 月周 黎1 段瑞峰2 王家卿31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2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3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试论定密工作的多关系方协同定密是一项源头性工作,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定密是做好各项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保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保密工作者永远要紧跟时代发展,这需要我们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和准确的分析能力,以最快速度、最恰当方式处理新问题。在以往的保密管理中,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不受侵犯,往往搞大而化之,保密期限也多没有明确划定,这给后续的保密管理、资源利用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保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多的

2、关心“什么是密、为什么是密”,同时有更多的信息面临“谁去定密、谁来解密”等问题。把握定密工作规律,跟上新时代步伐,扎实推进规范定密工作,是十二五期间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国防科工局和集团公司保密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各涉密军工企事业单位保密职能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近些年在定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新一轮的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对于定密工作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保密资格标准明确规定,单位应当成立定密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确定审核工作。因此自2 0 0 9 年起,多家认证单位开始探索实践这种新的定密模式,并纷纷出台本级涉密事项范围目录或一览表,作为定密工作和检查工

3、作的依据。很多单位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延伸了定密小组的职能。如某研究所决定,依据涉密人员按岗、按业务实行动态管理的原则,将人员密级审核工作划归定密工作小组负责,人力资源部门领导亦担任定密小组成员,如此将人员密级、事项密级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432012 年 8 月 | 保密科学技术 | L a w a n d L e g i s l a t i o n法律法规涉密人员密级不准、知悉范围不当等情况的发生。也有一些单位把涉密事项一览表作为涉密事项范围目录的二级细目形式体现出来,先由定密小组划分涉密领域,再由各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向定密小组提出涉密细目补充意见,使得定密依据更准确、更翔实。定密

4、工作小组的职能一般定义为:(1 )研 究 制 定 本 单 位 的 国 家 秘 密 事 项 范 围 目录;(2 )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不明确事项的审核工作;(3 )为涉密事项定密相关工作提供必要指导;(4 )协助保密工作部门做好泄密事件涉及事项的密级鉴定和危害评估工作。而它作为一个组织(群体),其履行职能的形式只能是会议讨论。在日常的例行定密工作中,定密小组无法满足即时定密、随时审核的要求。事实上,从近年来陆续开展的涉密文件专项解密工作中,我们可以整理出一种比较有效的定密模式:定密承办人(一般是具体负责人)应对照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及有关定密依据,提出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要素的初步拟定

5、意见;定密审核人(一般是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承办人拟定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是否合理以及密级宽严是否适度进行审核把关;最后由定密审批人(单位依法任命的定密责任人)对待定事项涉密要素进行审批。在“十二五”开局之初,新保密法上收了定密权,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各单位依法任命定密责任人。国内各级机关、军工企事业单位开始进一步考虑在限定定密权限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涉密事项全周期中相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谁主管谁保密”为“谁参与谁保密”,加强这部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定密知识培训,普及三个意识,即:强化国家意识、强调集体意识、提升个人意识。这三个意识是对“保密就是保国家安全、保社会稳定、保家庭

6、幸福、保个人前程”理念从意识形态上进行归纳,涉密人员在本人所从事的涉密工作中,直接承担各项保密义务。要让涉密人员明确知道,凡业务参与人员,都应自觉接受保密教育、履行保密责任,有权向上级定密责任人、定密主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二、多关系方协同管理,科学完善定密程序很多单位本着“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原则,任命各项业务主管负责人为定密责任人,这显然是比较满足要求的做法。然而不难发现,诸位高层领导的精力却往往被其他事务牵扯,无法集中精力来全面分析、解决定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确保科学定密思想落地,需要多个方面共同参与进来,而不能单纯依靠定密责任人单方审定。新版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标准在定密管理的相关

7、规定中明确指出,定密工作小组一般由主管军品科研生产的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型号(项目)总设计师(负责人)和科研、计划、保密等部门人员组成。随着科研生产任务的日益科学化管理,涉密事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常会贯穿于保密工作机构、科研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一线科研班组以及其他相关协作机构和人员之间,因此我们的定密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合理确定涉密要素(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涉密细目等),满足日趋精细的保密要求。改变传统的保密工作机构“一把抓”型管理模式,逐步把“单方面强制作用”转变为“多关系方治理”结构,涉密业务多个模块的关系部门共同协作、科学管理,从各自业务视角出发

8、,提出专业化、精准化意见,便于最终密级审核时为定密责任人的最终审核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联动性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定密工作专业性强、环节多、涉及面广,我们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流程,努力形成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44| 保密科学技术 | 2012 年 8 月L a w a n d L e g i s l a t i o n法律法规科学定密机制。首先,要科学组织力量,对单位的涉密事项范围进行全面梳理。保密事项范围目录是日常保密管理、定密工作和保密检查的具体标准和直接依据。单位要高度重视涉密事项范围的梳理和修订工作,由主管科研、计划、保密等业务的

9、主要负责人组成定密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定密工作会,讨论制定单位本级涉密事项范围目录,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指导具体工作。涉密事项范围应包括事项名称(代号)、密级、保密期限、责任部门/ 责任人、知悉范围等要素,并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定密级,或经过脱密处理后暂作为受控文件向相关部门传阅。其次,应严格遵守定密权限,综合采纳各关系方意见。新保密法上收了定密权限,严格限制具有定密权限的机关、单位的定密范围。今年年初,多家单位总结定密工作小组经验,开始探索法定定密责任人负总责、授权定密责任人具体审核,邻接业务负责人合理建议,定密工作小组监督指导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三、完善定密监督审议机制在科学组织

10、定密队伍的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定密流程,健全定密审议规范。国家秘密的确定,应该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首先,要严格拟定、审批程序。确定国家秘密,首先应当由承办人对照涉密事项范围或一览表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然后经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初审后,统一报保密办公室。保密办公室对审批表执行审查程序,对于隶属涉密事项范围的第二层次事项,按照定密责任人授权分工请相关领导审批。对于未涵盖在涉密事项范围中的内容,由保密办公室提交定密工作小组会审,提出定密意见,交定密责任人审批并更新本级涉密事项范围目录。定密责任人对审核批准的定密事项承担法律责任。其次,对于不明确、有争议的事项要严格审核程序。对符合新保

11、密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泄漏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但在相关保密事项范围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或者本单位对定密结论持有不同意见的事项,应及时报请上级保密管理部门或者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强化定密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监督检查机制。涉密单位应将定密监督机制归纳到保密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中。例如,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定密培训会上,集团公司领导特别指出,要“加强对定密责任人的管理和考核,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定密责任人充分履行定密责任,全面提升单位定密工作整体水平。”保密管理部门应指导、监督、协助各级部门认真落实定密制度,定期组织定密专项自查、重点检查,推动定密工作的顺利开展。涉密业务的全体参与者,尤其是涉

12、密事项直接领导,有责任、有权利对该事项的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促进科学定密。四、结语近年来,我国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军工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机构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新形势、新任务为出发点,认真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思路,系统的完善定密程序。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领导、国家保密局领导也多次为定密工作作出及时指示,为各级部门的定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作为保密管理部门,我们必须从军工保密单位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确定、变更及解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分析本质、发现短板、研究对策、解决问题”为目标,多个关系方共同协作,对日常科研生产、科研保障管理等职能所涉及的涉密事项进行归纳总结,监督制定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本级定密管理制度,科学管理定密程序,为保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