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抗震救灾的国家力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9120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0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聚抗震救灾的国家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汇聚抗震救灾的国家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聚抗震救灾的国家力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5 评论评论2017年 8月 10日 星期四据报道, 近日, 中国人民银行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通知, 要求非 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 截止期 限为 2018 年 6 月 30 日。网联这一专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的支付 清算平台的成立, 凸显了监管部门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流向 等监管的决心。 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主要是为线上支付 提供统一、 公共的支付清算服务。从监管层面讲, 传统支付体系为中 国人民银行主导、 商业银行和用户参与的三级模式, 无论是转账还是 消费都得经过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也能掌握所有交易信息。第三方 支付出现以后, 就出

2、现所谓 “直连” 模式, 主要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自 己体系内为客户建立虚拟账户, 同时直接连到多家银行, 并在不同银 行开设账户。假如用户从银行 A 向银行 B 转账, 而支付机构在这两 家银行都有账户, 通过自己就能完成清算。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 第 三方支付自己承担结算, 既绕过银行, 也绕过独立清算机构, 存在洗 钱、 套现获利等风险。另外, 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账户有大量 客户备付金, 其利息回报往往可观, 同时也存在挪用、 占用风险, 对 此, 中国人民银行很早就提出了集中存管。 网联作为线上支付结算业务的专属平台, 目的就是剥离第三方 支付机构的清算功能, 将线上支付清算拉回监

3、管视野。不过, 假如将 网联视作网络版的银联,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不直 接并入银联?这是因为银联由各大银行及传统金融机构入股成立, 第三方支付机构多游离在体系外, 而新版网联的股东则将不少第三 方支付机构纳入其中。可见, 网联的成立既是第三方支付和传统支 付的结合, 也意味着我国的支付清算市场正在走向有序竞争。前不 久, 银联就联合各大银行推出二维码支付等。形成竞争, 最终受益的 将是广大消费者。 当然, 无论以什么形式纳入监管, 以何种方式展开竞争, 对于消费 者来说, 最关心的是支付便利受不受影响。现在, 很多人已经越来越 习惯于出门不带钱包, 拿着手机走天下, 因此看到

4、第三方支付被网联 “收编” , 难免有疑问。事实上, 除了更安全, 网联的技术容量更大, 其 目标容量是每秒处理 12万笔、 峰值期每秒 18万笔, 理论上可以安度 “双 11”“春节发红包” 等高峰期。另外就是收费问题, 一些第三方支付 机构的用户早已习惯了免费模式。然而, 支付平台早期不收取手续 费, 并不是因为清算环节没有成本, 而是平台垫资吸引用户, 随着流量 趋向稳定, 提现环节已经开始收取手续费。目前, 网联还未提及收费 问题, 但相信在市场化支付机构参与下, 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 网联平台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行业 “安全、 公平和效率” 的监管原则, 必将深远影响支付行业的格

5、局。当然, 它也最大程度体 现出监管层面对新事物、 新业态 “包容审慎” 的态度。随着第三方支 付被纳入统一监管, 我国支付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摘编自 8月 9日 南方日报 , 原题为 网联平台是监管的必然 )第三方支付, 有监管才有未来扶青纵横R南京提出高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落户, 武汉宣布建设 3605 套大学生人才公寓, 长沙 计划投入百亿元以上资金吸引人才, 成都给 予顶尖人才高额资金资助据媒体报道, 为争夺人才, 全国 14 个二线城市纷纷抛出 “送房子”“送户口”“送钱” 等措施, 以增强对 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高素质人才不仅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更

6、是城市活力 的源泉, 是城市吸引力的证明。美国的硅谷、 中国的深圳, 之所以能够崛起为创新中心, 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尤 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 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 , 如 果说物质资源越用越少, 那么人才资源则会 因为聚合而产生 “1+12” 的化学反应。由此 可见, 各大城市 “放大招” 吸引人才, 折射出整 个社会的人才观念在不断升级。 也要看到, 这一轮二线城市竞争人才, 也 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方面, 一线城市扎根 不易、 户口收紧, 对人才的 “虹吸效应” 减弱; 另一方面, 二线城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 时期, 人才需求呈现

7、新特点。当传统产业让 位于新兴产业, 城市的竞争力也从早期拼产 业、 拼招商、 拼政策, 过渡到了拼人才的新维 度。盘点不少城市的发展规划, 金融、 科技、 信息等高精尖行业成为 “宠儿” , 人才需求也 更加偏重于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高端人才。 可以说, 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素养提升就像 交错螺旋的双链, 共同擘画出经济社会发展 的 DNA序列。 但破译了人才需求的升级密码, 不代表 就可以实现 “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的夙愿。吸 纳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 不仅要引得进, 还要留得下。曾经一度流行 的“逃离北上广” 浪潮之后, 不少年轻人又选择 “逃回北上广” 。这样 的反差也引人深思: 为什么小城

8、市生活成本更低、 物质激励更丰富, 却还是对大城市归心似箭?实际上, 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 缺少公平 的竞争环境以及天花板太低的发展空间, 都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这 说明, 如果只靠短期的财政倾斜、 政策优惠, 缺少长远的配套举措和 制度改革, 对人才的吸引力就难以持续。 显然, 这一点对抢夺人才的二线城市来说, 也是一个有益的提醒。 有人曾感慨, 在北京生活固然艰辛, 但每天出门前, 想到接下来的无限 可能, 一切也都值了。的确, 大城市拥有创造平台的能力、 实现梦想的 舞台、 容纳生活的空间, 这是对人才的最强吸引。因此, 二线城市在住 房、 户口上发力之后, 更应考虑可持续的人才规划, 不

9、仅要有 “给钱给 物” 的短期刺激, 更要有长远眼光, 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 公平的 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让人才不因出身而受到歧视, 不因关系而 失去机会, 不为到政府部门办事而跑断腿, 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 发现人才如获至宝,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 使用 人才各尽其能” , 才能真正实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任天下之智力, 以道御之, 无所不可” 。这个 “道” 显然不只是物质 刺激那么简单, 更是一种持续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态。在抢夺 人才之后, 真正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土壤, 才能让人才 产生 “吾心安处是吾乡” 的归属感

10、, 并由此释放出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吸引人才不能止于短期刺激盛玉雷评论员观察R不仅要有短期刺激, 更要 有长远眼光, 为人才提供充足 的筑梦空间、 公平的发展环境 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才能实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刻不容缓、 争分夺秒投入抢险救援, 众 志成城、 守望相助关注灾区同胞又是 一个不眠之夜, 无数人牵挂守望, 无数人奔 九寨沟而去。 8 月 8 日, 四川九寨沟发生 7.0 级地震, 抗灾救灾工作已经进入到第二天。地震发 生后, 有关各方迅即启动了应急响应, 开展 处置、 救援和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第 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 既着眼于 “救” , 要求 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 7.0级

11、地震灾情, 最大 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也着眼于 “防” , 要求密 切防范各类灾害, 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九寨沟直通党中央, 彰 显着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视 民如伤的炽热情怀。 中央的高度重视, 有关各方的快速反 应, 举国同胞的支持配合, 都堪称抗灾救灾 时刻的 “压舱石” 。21 时 19 分地震发生, 1 小时之内, 陆军第 77 集团军某旅完成救灾 出动所有准备,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 运9部队排出抗震救灾机组方案; 两小时 之内, 九寨沟县应急民兵分队投入救灾, 四川省各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召开新闻发布 会; 3 小时之内,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 动国

12、家级地震应急响应, 由中国地震局 副局长带队的 55人现场应急工作组赶赴灾 区灾后第一夜, 各路驰援应急当真是 争分夺秒地进行, 外媒对抗灾救灾的报道, 也不约而同地集中在 “迅速” 二字上。灾情 就是命令, 救灾刻不容缓, 在此非常时刻, 时间就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 当前最为紧迫的, 是想尽一切办法全 力救人。夫妇自驾游被滚石砸中遇难, 父 亲临终前砸碎车窗把孩子推出; 剧场上演 纪念汶川大地震节目时遭震, 工作人员遇 难; 赶往救援的路上发生车祸, 民兵不幸牺 牲人员伤亡统计仅仅是数字, 而每一 个逝去的生命都是巨大的创痛。人命关 天, 抢救埋压人员, 救治伤者, 疏散安置游 客和受灾群众

13、, 应是这几天的优先任务。“5 12” 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九寨沟地区 房屋建筑的抗震等级设计为 8级, 房屋倒塌 或严重损坏的现实情况比预估要乐观, 通往 九寨沟的部分主干道已经陆续抢通, 九黄机 场运行总体平稳, 九寨沟地区供电和通讯大 部分恢复, 这些都提振了抗灾救灾的信心。 而主汛期与旅游旺季相叠加, 通行道路不断 滚落的巨石, 翘首期盼疏散的外来游客, 未 来即将到来的强降雨, 则增加了工作的复杂 性。对于抗灾救灾现场来说, 能够控制住恐 慌与悲痛, 冷静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风险, 高效有序地投入工作, 才是党中央和人民群 众最希望看到的。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我

14、们必须认真执行中央 的指示和部署, 各司其职、 主动出击, 迅速推 进好抗灾救灾作业。 身负唐山记忆与汶川伤痛, 近几年又 经受玉树地震和雅安地震的考验, 中国政府已经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更准确的调配、 更迅捷的预案。而我们的民众, 则提供了 更多科学理性的帮助。每逢灾害发生, 总 会有谣言干扰救灾信息的正常流通。这一 次, 网传的伤亡人数一上来, 马上就有网友 指出哪里才是权威发布; 倒塌大楼的图片 刚贴出来, 就有人证实那是高雄地震的场 景; 酒店坍塌的帖子被转发, 但留言澄清那 是此前装修时的照片; 微信群里分享的都 是急救常识、 联系方式、 募捐渠道, 同时呼 吁不要自行去现场, 让出

15、生命通道。朋友 圈的 “自清能力” , 体现的正是我国公民愈 发成熟的防抗灾素养, 有助于为紧张的救 灾工作提供稳定的舆论和社会环境。而政 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将形成战胜灾难的 强大合力。 九寨沟的抗灾救灾工作目前还在紧张 进行中, 提供一切帮助, 排除一切干扰, 这是 相关各方的集结号, 也是全国人民的共鸣 点。一次次战胜灾难的民族不会被轻易击 垮, 党和政府的领导力、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 力, 将在与天灾斗争的新战役中砥砺提升。汇聚抗震救灾的国家力量曹鹏程人民时评R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将形成战胜灾难的强大合力这段时间, 一条 “一家四口坐快递车混 进清华校园” 的新闻广泛流传, 折射出

16、暑期 名校游的现状。烈日炎炎, 北大、 清华等名 校又成了游览胜地。一种相聚, 两处焦虑: 游客排着漫漫长队, 学校想着如何有序。 看名校, 考名校, 参观者中最多的还是 带着孩子来的家长, 背后折射的是普遍的名 校情结。从体验教育的角度看, 一次成功的 体验, 可能胜过十次无效的说教。通过带孩 子感受名校风采,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 与其说是名校迷信, 不如说是一种正常的文 化心理需求, 是人之常情, 也无可厚非。 然而, 与一些国外大学城相比, 国内不 少高校的空间承载力较弱, 况且暑期还有不 少师生在校工作学习, 学校心有余而力不 足, 只能有限开放。比如北大, 团队进校只 能预约, 个人只能排队进入。如此一来, 进 校就变成了稀缺资源, 给黄牛生意留下了空 间。但即便限流, 校园的正常学习、 生活秩 序仍然受到挤压, 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小压 力。就像每年武汉大学樱花节, 总是因人满 为患成了 “樱花劫” , 武大不得不为学生开辟 专用通道。 优质资源永远稀缺, 这是公理, 无论升 学还是参观, 名校校门总比社会需求要窄。 学校有苦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