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8387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肖卉: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杂性科学:课堂教学高效研究新视角李肖卉摘要: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性、确定性、封闭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低效化。复杂科学的发展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我们要借鉴复杂科学理论,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对话,走向开放,回归生活世界,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关键词:复杂性 教学效率 对话 开放一、复杂科学及其特征复杂性科学是一种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复杂性、复杂系统的科学。国外有学者称复杂性科学是科学史上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复杂性科学打破了线性、均衡、简单还原的传统范式,而致力于研究非线性、非均衡性和复杂系统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它从一个

2、全新的视角来考察世界,认为我们生活和面对的世界就是个复杂的、演化的系统。它揭示出复杂系统存在着质的区别,并认为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混沌、自组织、开放等特征。1 非线性非线性是复杂系统演化的外在特征,是指两个量不成正比关系。非线性是产生复杂性的必要条件,是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在复杂系统中,由于各要素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复杂系统的发展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过去我们所依赖的简单性原则在科学上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 混沌混沌是复杂系统在演化道路上的表现,是一种无序中的有序现象,是复杂的秩序化,更是一种新的组织观念,混沌性呈现不规则的有序现象

3、,它具有初始敏感性,细微的变化可以带来极大的差异性,是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一种相度。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发展的复杂系统中,无法预测任一给定时刻的变化,无法预测它何时发生,只知道它会发生。所以,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有序和无序性的交混。3 自组织系统的运动过程没有任何人为的策划、组织、控制,而是大量的个体在相互作用、影响下自然演化的结果,这个过程便是自组织。其核心在于自发性、自动性,是系统自身的演化,其内部许许多多独立的元素在许多方面进行着相互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更新与生成的一种特性。4 整体性由多因素、多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在经过了突现后,已产生了不同于各因素、各层次的新的性态,不能再简单地从

4、局部去判断,而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体性原则强调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部分,同样不认识部分也就不可能认识整体。5 开放开放性系统之间的彼此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开放,又有整个系统与外界开放的行为,它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地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任何一个复杂系统,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也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和生存。此外,复杂科学还有一些特征,如演化、涌现、非平衡态、随机性等,都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二、从复杂科学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化1 传统课堂教学是遵循还原论思维的线性系统一个线性系统有两个前提约定,一是线性因果关系,即原因和结

5、果是按比例相关的,有什么样的原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二是整体为部分之和,即系统可以简化和还原,对整体的理解可以通过把系统分解成各个的部分而进行。这两个前提假设直接决定了线性系统所固有的机械性、呆板性、片面性。 1传统课堂教学是一个简单的、还原的线性系统。其教学过程犹如一条流水生产线:教学输入教学材料加工教学产品输出,把课堂教学简化为“传授接受”知识的认识过程,这种教学流程的高度规范化、统一化、精确化和程序化的设计,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这种线性系统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传导给学生一种过于注重程序的传统,在这里,学生的灵性的光芒不再闪现,创造性的火花渐渐熄灭,个性也被扼杀或渐趋

6、泯灭。2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对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者,以“知识的绝对占有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之中,视学生为受教育者,是按照教师事先设定的轨道发展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的传授是教育的中心,学生的接受是以教师的传授为转移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教决定学,这是一种灌输性和强迫性的教育。这种课堂教学只注重前喻文化,而忽视了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存在。复杂科学认为,每个复杂系统都是由许多平行发生作用的作用者组成的网络,每个作用者会和其他的作用者或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取信息。系统内的主体是主动的、活的实体,能够主动的与环境和其他主体进行交流,通过在这种交流的

7、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来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对立的关系,不利于师生创造性的发挥,造成课堂教学低效。3 传统课堂教学只重视结果而忽视知识生成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预设性较强,它关注的只是在教学活动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复杂科学的观点认为,系统并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的稳定态,而是不断发生和演化的自组织过程。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或忽视知识的生成,必然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等。所以,只有当过程展开后,在学生、教师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中,知识才不断生成,并随着过程的推进而不断演化。 三、借鉴复杂

8、性科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超越控制,实现对话受自组织行为支配的行为在经济领域被形象地喻为“看不见的手” ,这一名称同样可以用在课堂教学领域,就是说教师的动机所导致的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他的意图的一部分。哈耶克认为,按照预定计划安排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秩序,这种组织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我们知道它是如何生成的,但是社会中还存在另一种秩序,它不是出自人的设计,而是无意创造这种秩序的众多个人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这种自身形成的秩序被称为自发的秩序,它为系统化的个人自由主张提供了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系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无数的个体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易变的、自

9、适应的系统。所以传统课堂中教师控制、操作课堂教学的程序化行为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正如多尔所言:“这种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 ”3在复杂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既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有主体间的依赖性;在相互交往中既传达各自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自我,又在不断的互动中,形成共识。师生都真心地怀有彼此,承认各自当下和特殊的存在,抱着尊重的态度去接纳理解对方,两者之间不再是对立的接受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只有这样把课堂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

10、满智慧的挑战,才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2“僭越”封闭,走向开放复杂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不要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处于封闭的区域,而要打破封闭的疆界,开放敏锐地探讨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课堂是其人生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以开放、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不应把教材看作是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而要促进各学科教材之间的融合,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相联系,此外,教学目标不仅仅要针对知识,还要针

11、对学生的生活世界,阐明知识在生活世界中的意义和价值。复杂性科学认为,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系统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在开放式情景中尊重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师生共同寻找的目标,实现主体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复杂科学看来,系统并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的稳定态。它随着时间而演化,具有非线性、开放性、自组织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系统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是按照一个预设的目的在进行发展,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内外部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着自我发展、自我组织、自我进

12、化。所以,我们要尊重生成性原理。埃德加莫兰指出:“生物愈是进化,它就愈是自主。 ”4学生作为生物的一分子,毫无疑问他是自主的。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就在于彰显教学的生成性,突显教学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要求知识教学与生活的整合,同时要时刻指向学生作为现实主体的发展。回归生活世界所反对的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知识加工的机器,关注知识的教学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本身,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那样,“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 。 5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价值,注重过程兼结果,注重生成和创造,而反对忠实执行和平

13、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个性和差异性,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参考文献:1 高文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J人大复印,教育学,1996(10)2 转引自: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闫克文(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4103 美 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 埃德加莫兰著,陈壮一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37 页.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年版.6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 管理科学学报。 1999.7戴汝为关于复杂性的研究一门 21 世纪的科学,科学前沿与未来 M

14、.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8陈一壮,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方法“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 J,教育科学,2004, () 9曾龙,梁彦清,简论复杂性思维下的师生关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Complicated scienc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effective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Li Xiao Hui(Henan Normai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Abstract: The simplicity, certainty, closure of traditional

15、 classroom teaching caused the low-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icated science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we must learn from the complicated scientific theories, examin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r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o

16、as to enable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er-student classroom dialogue, to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open and make it return to practical life. Thus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roved.Keywords: complexity, teaching efficiency, dialogue , opening. 作者简介:李肖卉,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联系方式:地址: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政编码:453007电话:13781955269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