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58368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5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刺激小脑顶核(ES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刺激小脑顶核(E S 型失眠治疗仪) 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验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张博爱 小脑顶核电刺激可以激活多条神经反射通路激活本身固有的神经保护系统, 产生特定的神经保护反应,即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并可持续一段时间,从细胞、分子、DNA 等多个水平抑制神经元的过度电兴奋, 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临床上已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近年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 小脑顶核直接上行投射到对侧下丘脑外侧区、 后区和背区等处,刺激后主要引起该区神经元的兴奋。下丘脑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FNS 后,易化了下丘脑神经元的活动,从多个环节参与睡眠和觉醒节律的调节。 F

2、NS治疗失眠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低频电/磁刺激。 低频电/磁刺激只是诱导睡眠的作用,而 FNS 的作用是: 1、恢复紊乱的睡眠系统;2、重建正常的睡眠- 觉醒节律;3、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4、还具有修复神经细胞兴奋性的作用。 一、应用体动记录仪验证F N S治疗失眠的效果 1 . 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神经科门诊原发性失眠症患者 80 例,男 32 例,女 48 例。年龄 19- 81 岁,平均 44.2 12.9 岁,病程 1 月40 年。正常对照组 20 名,男女各 10 名。年龄 2069 岁,参与实验前,均接受了全身健康检查,无精神病、失眠病史和服用镇

3、静剂史。 1 . 2 主要测试仪器 Actiwatch (Mini Mitter)体动记录仪 Epoth length:0.25s Record time:2472h Sensitivity:medium(40) Sleep analysis: Actiware V3.3 1 . 3 主要治疗仪器 ES 型失眠治疗仪属于中频信号的恒定微电流刺激的电子治疗仪, 由重庆海坤公司提供。微控制器是仪器的功能控制核心,实现了仪器的智能化。 1 . 4 实验方法 治疗前进行连续记录 13d,作为基础值。治疗时,晚睡觉前 1h 开始治疗,通电3045min,3d 为一疗程。第 3d 晚再次佩带 Actiwa

4、tch,连续记录至少 24h,作为治疗后评价值。参与试验期间避免饮酒和服用催眠类或对睡眠有影响药物。 1 . 5 O r e x i n 测定( E L I S A 法) 。 观察参数: A c t u a l s l e e p t i m e ( 实际睡眠时间) 、A c t u a l w a k e t i m e ( 实际觉醒时间) 、 S l e e p e f f i c i e n c y ( 睡眠效率) 、S l e e p l a t e n c y ( 睡眠潜伏期) 、S l e e p b o u t s ( 睡眠次数) 、W a k e b o u t s ( 觉醒次

5、数) 、M e a n s l e e p b o u t t i m e ( 平均睡眠时间) 、 M e a n w a k e b o u t t i m e ( 平均觉醒时间) 、M e a n l e n g t h i m m o b i l i t y ( 不活动平均长度) 、 M e a n a c t i v i t y s c o r e ( 平均活动评分) 、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 i n d e x ( 破碎指数) 结果: 2 . 1 A c t i g r a p h y (体动记录仪)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群对比: AWT、SL、MA

6、BT ;SL、MLI MAS、FI 治疗后,多数参数均有显著的改善。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觉醒次数减少,实际睡眠时间、平均每次睡眠时间、平均静息状态时间延长,实际觉醒时间和平均每次觉醒时间减少,身体动度降低,最终睡眠效率提高,睡眠- 觉醒节律趋于正常。 对照组 失眠组 治疗前 治疗后 A S ( h ) 6 . 6 6 1 . 0 1 6 . 4 5 1 . 5 4 6 . 8 5 1 . 2 2 A S T ( h ) 6 . 2 7 0 . 9 1 5 . 6 6 1 . 5 0 6 . 2 7 1 . 2 0*A WT ( h ) 0 . 3 8 0 . 4 1 0 . 7 7 0

7、. 3 9# #0 . 5 7 0 . 3 2*S E ( %) 9 1 . 3 8 3 . 9 7 7 5 . 7 2 9 . 4 8# #8 4 . 6 3 6 . 4 5* * # # S L ( mi n ) 2 . 1 0 3 . 3 8 2 5 . 5 8 2 5 . 6 7# # 1 4 . 0 5 1 7 . 8 4*S B 4 4 . 0 0 1 9 . 0 6 5 1 . 4 2 2 4 . 1 2 4 5 . 2 1 1 8 . 6 1 WB 4 3 . 1 0 1 9 . 2 0 5 0 . 6 8 2 4 . 2 0 4 4 . 2 6 1 8 . 6 4 MS B

8、T ( mi n ) 9 . 9 1 3 . 7 2 8 . 4 6 5 . 5 7 9 . 6 0 4 . 4 8 MWB T ( mi n ) 0 . 5 3 0 . 1 4 0 . 9 8 0 . 4 3# #0 . 7 8 0 . 2 9# #ML I 7 . 9 9 3 . 2 8 5 . 6 4 2 . 5 9# #8 . 1 0 4 . 2 9*MA S 2 . 4 8 1 . 1 4 6 . 2 1 4 . 3 1#4 . 0 9 2 . 4 1*F I 8 . 7 0 5 . 0 4 1 4 . 6 0 7 . 6 9#9 . 5 8 5 . 7 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

9、前: 治疗后: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发现,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PSQ I均大于7, 达到16.884.56;对照组 PSQI 均小于 7,为 4.531.69,两者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 。 讨论: 本研究采用体动记录技术, 发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和平均每次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平均静息状态低下等睡眠参数改变,同时伴有身体活动参数升高,频发睡眠分裂等特点,客观上证实了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参数异常。 本研究将 FNS 应用于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治疗后,患者主观感觉改善,体动记录仪的主要睡眠参数除了总睡眠时间外,其他的参数均有显著改善,睡眠潜伏期缩

10、短,睡眠效率提高,睡眠- 觉醒节律趋于正常,提示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FNS 可以有效的治疗原发性失眠症。 二、应用 P S G 验证 F N S 治疗失眠的效果 1 .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择郑州大学神经内科神经科门诊原发性失眠症患者 30 例,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21- 72 岁, 平均 44.2 13.6 岁, 病程 6 月- 27 年。 正常对照组 10 名, 男女各 5 名。 年龄 22- 64岁, 参与实验前, 均接受了全身健康和精神检查, 无精神病、 失眠病史和服用镇静剂史。 此外,有 10 名失眠患者在 FNS 治疗前进行了阿普唑仑对照观察。 1 2

11、主要测试仪器: 采用 Ploysmith 多导睡眠分析系统,由专业脑电图技术人员负责测试和记录。操作平台为 WINDOWS NT。 1 3 主要治疗仪器 ES 型失眠治疗仪属于中频信号的恒定微电流刺激的电子治疗仪, 由重庆海坤公司提供。微控制器是仪器的功能控制核心,实现了仪器的智能化。 1 . 3 试验方法 治疗前,所有试验人员停用镇静药 12 周,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作为基础值。治疗时,晚睡觉前 1h 开始治疗,通电 3045min,37d 为一疗程。试验最后一晚再次做 PSG,为保持环境影响因素的强度前后一致,第 2 次监测异地进行,作为治疗后评价值。参与试验期间避免饮酒和服用催眠类或

12、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 试验方法 阿普唑仑组:0.40.8mg,晚睡前 30 min 服, 服药时间为 2 wk,在服药期间不合并其他药物。 观察参数: NREM 睡眠指标:睡眠总时间(TSA) 、睡眠效率(SE) 、睡眠维持率(SMT) 、睡眠潜伏期 (SL) 、 醒觉时间 (A) 、A/TSA、 醒起时间 (EAT) 、 S1、 S2、 S3+S4 占睡眠总时间 (TSA)的百分比(S1%、S2%、S3%+S4%) 。 REM 睡眠:REM 睡眠时间(RT) 、RT%、REM 睡眠潜伏期(RL) 、REM 活动度(RA)REM 强度(RI) 、REM 密度(RM) 、REM 睡眠次数(RSN

13、) 。 结果: 2 . 1 治疗前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群对比:睡眠质量差,睡眠结构失调;REM 期潜伏期前移,NREM 期睡眠时间、S3+S4 睡眠时间及比例减少、NREM 睡眠比例、S1 时间及比例、S2 比例均增加。 05 01 0 01 5 02 0 02 5 03 0 03 5 04 0 04 5 05 0 0时 间分 钟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R E M 时间R E M 潜伏期睡眠参数基本睡眠参数对照组 失眠症组2 . 2 治疗后 治疗后,多数参数均有显著的改善。表现为 REM 期潜伏期趋于正常,NREM 期睡眠时间、S2 时间、S3+S4 睡眠时间及比例显著增加、NRE

14、M 睡眠比例、S1 时间及比例、S2 比例均减少。最终睡眠效率提高, 睡眠- 觉醒节律趋于正常。 01 02 03 04 05 06 0百 分 比S 1S 2S 3 + S 4R E M睡眠参数睡眠结构主要指标对照组失眠症组05 01 0 01 5 02 0 02 5 03 0 03 5 04 0 04 5 0时 间分 钟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R E M 时间R E M 潜伏期睡眠参数基本睡眠参数治疗后 失眠症组2 . 3 阿普唑仑组 阿普唑仑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和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没有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S2 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 期睡眠)减

15、少,REM 潜伏期延长。 01 02 03 04 05 06 0百 分 比S 1S 2S 3 + S 4R E M睡眠参数睡眠结构主要指标治疗后 失眠症组讨论: PSG 是失眠检测的金标准, 本研究发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潜伏期和睡眠结构,睡 眠效率等睡眠参数改变,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客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参数异常。 本研究将小脑顶核电刺激技术应用于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治疗后,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醒觉次数减少、深睡眠增加,提高了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间亦明显增加。 阿普唑仑组虽然增加了总的睡眠时间,减少了睡眠潜伏期,但增加的是浅睡眠,而深睡眠反而明显减少,从而改变了睡眠结构,降低了睡眠质量,与宿长军等报道相同。 因此,FNS 应用于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优于阿普唑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