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8359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師校本課程決定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香港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2010.06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教師校本課程決定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究:香港個案研究摘 要雖然各地政府推動校本課程發展,把課程決定權賦予教師,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教師做了甚麼決定及為何做這些決定。本個案研究以一所中學的中文科組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教師的校本課程決定及影響其做決定的因素。研究結果反映在同一所學校環境脈絡中,初中教師與高中教師的課程決定懸殊。初中教師參與課程校本課程發展及編選校本教材;高中教師寧願採用教科書教學,做調適教

2、材的決定,而不願承擔校本教材發展的責任。而影響教師校本課程決定的因素,依據其重要性排列分別是:觸發教師改變的不利處境,教師的個人意願與信念、知識與能力、課程領導及教學文化。關鍵詞:校本課程、課程決定、影響因素、處境譚彩鳳香港文大課程與教系助理教授教師校本課程決定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香港個案研究2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2010.06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bstractAlthough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 has been launched b

3、y different governments with the aim to empower teachers to make curriculum decisions; the issues of what decisions teachers make and why they make these decisions need to be addressed. This case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eachers SBCD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decisions. Tea

4、chers of a Chinese department of a secondary school are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within the same school context, decision making between teachers teaching junior and senior forms was of marked difference. Teachers who taught lower form students engaged in curriculum

5、 change and school-based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compiling. However, their counterparts adopted a textbook and preferred making decision on selecting desirable texts for teaching provided by the textbook rather than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of developing school-based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The fact

6、ors contributing,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influence to teachers decision making were stressful situations sparked off drastic changes, teachers willingness and beliefs, knowledge and ability,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teaching culture. Key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cision mak

7、ing, contributing factors, situationChoi-Fung TAM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Morris, 1996; Oberg, 1985),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誰的課程決定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影響力。學者都肯定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上作出的決策,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包括學甚麼及如何學(Ben-Peretz, 1994; Clandinin Clark Klein, 1991; Shavelson 1982)等。為了增強國力,各地政府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對行之已久但成效不彰的中央課程產生疑問與反思。近年各

8、地政府紛紛提倡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認為學校是改革的場所,教師為影響學生學習最直接的人物,期望這種改革能提升學習的成效,發展教師的專業。環視亞洲地區,中港台三地在二十一世紀進行大規模的課程改革,提出校本課程發展,開拓學與教的新文化(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台灣教育部,1998;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01b)。從行政架構論,台灣及中國大陸設立中央、地方、學校三級制,而香港只有中央與學校兩個層級。姑勿論如何,校本課程是透過權力的重新分配,讓學校及教師擁有自主的權力。然而學者提出學校能否迎接挑戰及克服困境,取決教師是否願意改變其意願與態度(Johnston, 1990)、肯自我反思、願意

9、學習新知識(譚彩鳳,2006;Winther, Volk, Morris, et al., 2000)。香港的官辦及津貼小學及中學均採用及實施中央課程,遵照中央制定的各學科課程大綱教學。二十一世紀初,香港進行課程改革,鼓勵校本課程發展,讓教師做課程的決定。研究校本課程統整的例子比較多(例如:林智中,2002;Chan, 2003),其他主題的校本課程決定研究尚待開發。香港中學中國語文新課程於2002年9月起實施,鼓勵學校為學生設計均衡而靈活的課程,因應學校的辦學宗旨,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編擬學習目標,因應學習重點組織學習單元,編選多元化的學習材料(香港課程發展議2000、2001a)。本研究

10、以中國語文科組教師為例,目的是探討在課程決策權轉移的背景下,教師做了甚麼校本課程決定及影響其做決定的因素。這對反思與檢討校本課程的政策及教師專業發展有很大的啟示。香港課程決策的特色及校本課程發展的背景香港課程決策過程的制度是中央集權及極度官僚化的,各類課程由中央頒布,學校遵照指令實施(Morris, 1992)。課程的控制權全由中央教育機關掌管,由上而下和中央至外圍模式的決策過程,是牽涉學校以外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學科專家、學者)作出主要的決定,尤其是關於規劃課程的決定(Morris, 1992)。在香港,很多關於規劃課程的決策由教育行政管理層決定,諸如課程發展議會、課程發展處、課程發展委員會

11、、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前稱考試局)和教育統籌委員會,教師在課程決策的影響力是較次要的(Morris, 1996)。課程的宗旨及目標由課程發展議會的科目委員會決定,並把它們編寫在課程綱要,列明教學目標、內容及組織、教與學的方法及評估方式。出版社製作的課本按照課程綱要編寫,教師在這方面的影響力較小,但是卻可以決定施教甚麼課題及選擇採用甚麼教學方式(Morris, 1996)。香港中學的權力集中於校長、副校長及科主任等中層管理人員身上。教師校本課程決定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香港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2010.06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

12、d Development5每一個學科設一位科主任(高級學位教師)負責處理學科事務及分配教學工作給同科教師,而中、英文科則會增設一位初中科主任(通常是高級文憑教師)。香港的教師使用教科書教學的情況普遍(林智中,2008;Li, 2006)。由於中文科課程及考試設有指定範文,中文科教師依賴教科書的情況就更明顯(黃顯華,2000;Tse, 1995),教師以講解方式授課,以課文內容和文章結構為分析主線,教科書也發展了一套教學模式牽引教學的程序,諸如題解、作者生平、主旨、內容大意、寫作技巧分析等(何萬貫、歐佩娟,1995;Tse, 1995)。在實施舊課程時,中文科教師的教學文化是各自為政的,教師之

13、間少有專業的溝通和交流(黃顯華、李玉蓉,2006),充滿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及保守主義(conservatism)(Hargreaves, 1992; Lortie, 1975)。加上中學科目分立,教師具有強烈的學科身分認同感,形成了小群體文化(balkanized culture)(Hargreaves Morris, 1996)。近年推行校本課程發展,教師的課程決定更觸發學者們的研究興趣,也有專門的研究探討不同學科教師課程決定的特色(黃素蘭,1997;Winther, Volk, Morris, 1996)。傳統上課程的決定是由中央政府決定,借助學者及專家的意見,制定處方

14、式的課程(諸如課程文件、教科書、教學指引等)供學校採用(Morris, 1996)。從中央課程的視野假設學生並無學習差異,教師為中央課程的執行者,實施由教師校本課程決定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香港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2010.06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7中央製作防教師(teacher-proof)的教材。然而,當學校及社區掌握課程決定的權力及控制時,便有校本課程決定。校本課程決定有很多種類,狹義來說,校本課程決定只包括課程發展的產物諸如文件或教學大綱(與一個或多個學科相關的)由校長或少部份人士草擬決定

15、。廣義來說,這是一個持續動態的決定過程,關於整體課程的發展、實施、評鑑及相關的事情,涉及學校任何的成員(包括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期望參與學校的決策。因此,校本的課程決定與中央處方的課程是相對的,在中央課程制約下,學校是實施者,並沒有決定的自主性及責任。(Cohen, 1985, 頁1157)張嘉育(1999)指學校可以進行校本課程的範圍極廣,可以從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看;也可以由適性化課程、生活化課程、課程的統整與銜接、新興課程、課程實驗以及整體課程方案等項目切入;更可以自課程目標、學科增減與整合、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評量方法以及教學資源等縱向層面加以考量。由此而論,

16、學校及教師可做不同程度的課程決定。三、影響課程決定的因素近年華人地區進行課程改革,期望教師可以成為推動校本課程發展的骨幹。然而,有不少實證研究指出由於各種因素影響,發現教師不願或不能做課程決定。香港的教育體制是高度中央集權的。雖然近年教育改革提出權力下放,給予教師較大的專業自主權發展校本課程,然而教師發展校本課程的意願及能力不高。黃顯華等(2005)發現從20022003學年至20032004學年實施中學中國語文新課程的學校除少數有設計校本教材外,超過九成半的學校採用某一出版社的教科書或教材套,而在這些學校中,又有超過九成五的學校是有對教科書進行調適的。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學前教育,基於幼稚園缺乏專業的課程設計知識,加上發展課程的資源匱乏,大部分校長及教師決定採用其中一套由本地教科書出版機構製作的教材套,而只有少數學校自行發展課程(Li, 2006)。教師校本課程決定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香港個案研究8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2010.06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