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7718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3) :45846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58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 杜建政 李 明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 475001) 摘 要 动机测量方法的探讨经历了初期对 TAT 及其评分方法的怀疑、争论和认同,到对内隐与外显动机系统的概念区分,又开始转向了对新的测量方法的尝试、验证和发展。早期的内隐动机测量以投射测验的“大三”内隐动机计分为主。多动机网格技术的出现,为同一构念下的内隐动机测量带来了新的活力。工作风格测验另辟蹊径,从行为表现入手,使测量结果更为可靠。内隐联想测验则引入了当前内隐社会认知的最新研究方法

2、,实现了更为高效、便捷、精确的内隐动机测量。 关键词 内隐动机,外显动机,内隐测量,多动机网格技术,内隐联想测验。 分类号 B84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对他人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 推测, 有时也会对自己的动机进行反省、解释。人们的动机受个人经历、个性、情绪状态及外界情境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无疑为动机的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然而,动机研究的更大困难,还在于人们的动机有时极其自动化、难以觉察。正因为如此,内隐动机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兴趣。而研究内隐动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内隐动机的测量。关于内隐动机的测量,国内学者陈祉妍在 2001 年曾有所介绍1,而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又有较大进展。

3、1 传统的内隐动机测量及信效度评价 虽然学界对内隐与外显动机概念加以明确区分还不到 20 年时间,但在动机测量直接和间接方法上的争论却由来已久。实质上,动机测量直接和间接方法的争论,也就是动机的外显和内隐测量方法的探讨。 早在 1943 年,Murray 就采用了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为内隐动机的测量打下了基础。后来为了避免“测验”二字给被试带来压力,人们有时称之为 PSE(Picture Story Exercise) ,即图片故事练习。由于 TAT 计分的信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而且施测成本较大,于是又有研究者开发相应的问卷, 来测

4、量 TAT 测验中所包含收稿日期:2006-04-07 通讯作者:杜建政,E-mail: 的动机内容,如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EPPS) 、人格研究表(Personality Research Form, PRF, Jackson)等。20世纪 70 年代末,动机的内隐测量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Winter 开发的连续文句动机意象计分系统2。他将“大三”动机(成就、权利和归属/亲和动机) 的各种计分系统进行梳理和总结,建立了一套整合的计分系统,不仅可用于对TAT 计分,而且可广泛用于讲演、访谈等多种言

5、语材料。该计分系统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过去内隐动机测量受到质疑的信效度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分方法的难度。没有任何计分经验的学习者,按照动机计分手册练习约 15 小时,即可达到良好的水准,与专家计分的一致性可达 0.85。由于较以前的计分方法更为客观、易学易用,所以该计分系统在西方一直广泛使用。 随着内隐动机测量方法的发展,人们重新审视了内隐动机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如 Schultheiss和 Brunstein 指出, 内隐动机只对特定类型的刺激有反应,而对其他刺激没有反应3。例如,唤起权力动机的个体对影响他人的机会有反应,但对与他人轻松友好接触的情境没有反应;而唤起归属动机的个体,情

6、况正好相反。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内隐动机似乎更容易为非言语线索所唤起,并对其进行反应。情绪的面部表情是内隐动机的一种明显的非言语线索,如友好和敌意的面部信号与内隐归属动机有关,而支配和顺从的面部表情与权力动机有关。第 15 卷第 3 期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 -459- 对试次 3 中 正确作答 个数的预试次 1 (50 秒)试次 1 中 “正确”做答个数的信息 对试次 2 中 正确作答 个数的预 试次 2 (50 秒)试次 5 (50 秒)试次 2 中 “正确”做答个数的信息及 他人(稍好)结果的信息 子测验结束 图1 符号编码任务结构图 内隐动机不为内省和自我报告所及,但优先对非言语刺激反应

7、,并可较好地预测了动机和行为的非陈述性测量。这些资料表明,内隐测量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Schultheiss 等还考察了内隐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间信度、重测信度。传统 TAT 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似乎较低,克伦巴赫 系数一般在0.20 到 0.50 之间。 TAT 测验内部一致性信度似乎基于人们对其过去行为的长时记忆。但内隐动机的情境性较强,而且图片线索(动机唤起力和广度)也存在差异, 即所谓的 “带宽-精度” 问题 (bandwidth- fidelity problem) 。也就是说,图片差异大,有较好的外部效度,但内部一致性较低;图片差异小,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但外部效度却受到

8、了限制。如果从此内隐动机测验特有的评分者信度(此测验要求两位评分者评分)考虑,它本身就要求评分者间达到很高的一致性(0.85 或以上) ,才能正式计分。从重测稳定性来看,内隐测验的重测信度也是令人满意的。Schultheiss 等采用 McClelland-Atkinson 计分系统的重测系数回归函数, 计算出重测间隔 1 天,平均的稳定性系数为 0.71,重测间隔 1 周为 0.60,1 个月为 0.52,1 年为 0.37,5 年为 0.29,10 年为0.25。 2 内隐动机测量的新方法 近几年,不断有学者对内隐动机测量方法进行创新,如 Kubinger 等的工作风格测验(The tes

9、t battery Work Style)4、 Sokolowski 等 5的多动机网格技术 (Muti-Motive grid, MMG) 及 Brunstein 等 6首次在动机测量中引入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 IAT) 7。 2.1 内隐动机的客观行为测量工作风格测验 使用 TAT 投射技术测量内隐动机,存在着施测、计分的不便及主观性较大等问题;而使用问卷测量,既难以避免被试作伪,又存在测量构念上的差异。 这些问题影响了 TAT 测验和问卷法在人事选拔中的应用。针对传统内隐动机测量中的这些不足, Kubinger 等在成就动机研究中采用卡特

10、尔的客观人格测验 (Objective Personality Test, OPT) 范式,首创了工作风格测验4。 工作风格测验包括两种任务,一种是符号编码(Coding Symbols) ;另一种是图形辨别(Figure Discrimination) 。鉴于后者当前版本的内容效度有待提高4,这里仅对前者作简要介绍。 符号编码是由 5 个试次构成的速度测试任务,如图 1 所示。测试内容包含三项指标:抱负水平、耐挫力和持久性。抱负水平指个人所设定的现实或不现实的目标。它并非成绩的绝对水平,而是把试次 2 的成绩作为基线,并把此时(还未出现挫折)的抱负水平,作为执行任务时成就动机的一个客观指标。

11、此时被试只得到“自己”成绩的反馈,因此该变量实际上是“个体标准下的抱负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 抱负水平 = (试次 1 后的预测数 试次 2 的正确符号数)/试次 2 的正确符号数。 耐挫力是一个反映失败体验影响的 OPT 变量。在符号编码任务中,被试将在试次 2、3 和 4 后重复体验到失败,因为其成绩要与“他人”成绩相比,该“他人”成绩总是稍微好一些(实验设计中有意这样做,籍此对被试的主观成败概率进行操作) 。计算公式为:耐挫力=(试次 5 后的预测 - 试次 2后的预测)/试次 2 后的预测。 持久性变量以耗费的时间来测量。在任务开始时,被试对成败并不清楚,在做试次 1 时,他们只知道

12、必须尽量做出正确反应。在做出预测或做出社会比较之后,开始试次 2 时,他们就要产生自己的成功标准。持久性的指标是明确的:5 个试次中成绩上升(至少是稳定)就是持久的表现。 由此可见,OPT 测量依赖于行为观察,而不依赖行为的自我评定,所以研究者认为,该方法较之问卷调查,更可能得到真实结果,而且比投射测验更为客观。 -460-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年 2.2 内隐与外显测量方法的结合多动机网格技术 为了解决传统 TAT 测验费时费力的缺点,Sokolowski 等基于 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单个动机网格技术,发展了一种对大三动机同时进行测量的工具,即多动机网格技术。它结合了 TAT 和问卷

13、测量的特点,是一种测量内隐动机的半投射方法。类似于 TAT,多动机网格技术也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14 张)模糊图片,以引起动机意象。每幅图片下面各有 12 个陈述,它们代表三种动机:成就、归属和权力, 及三种动机的趋避方向: 渴望与恐惧。要求被试选出适合于描述图片的陈述,并以此取代编写故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矩阵,它有 1412个单元(Cell,或者叫网格,Grid) 。如果要计算某种动机的分数,只需数出该动机相关陈述被选择的个数即可。这种方法进一步了减少施测、计分、数据处理的时间和精力耗费。测验通常需要 3045 分钟,而且,测验可进一步缩减为 72 个项目(即MMG-S) ,需要 1520

14、分钟。 对 MMG 和 MMG-S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可以将渴望和恐惧两种动机趋向有效地分离。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MMG-S 包括 6 个因素,反映了在成就、归属和权力三个动机主题上的渴望与恐惧动机,这一点确证了该方法的构想效度。 表 1 多动机网格技术的 12 个陈述项目 陈述 动机类型 1 交际感觉良好 HA归属渴望 2 预感将要丢脸 FP权利恐惧 3 对成功有信心 HS成功渴望 4 恐怕被人拒绝 FR拒绝恐惧 5 感觉无能为力 FF失败恐惧 6 担心被人压制 FP权利恐惧 7 感到可以胜任 HS成功渴望 8 害怕麻烦别人 FR拒绝恐惧 9 打算避开难题 FF失败恐惧 10 试图影响别人

15、 HP权利渴望 11 想要联系他人 HA归属渴望 12 想获得好名声 HP权利渴望 信度数据表明 MMG 和 MMG-S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都比较高。它还具有很高的外部区分效度:MMG 成就动机预测了乐观主义和成就任务的得分; MMG 权力动机预测了成功的领导行为;MMG 归属动机预测了日常归属活动的比例。此外MMG 还具有在动机类别间的区分效度:归属与权力动机,尽管与成就动机在本质上有相关,但对成就相关变量的预测并没有任何显著的作用。 Kehr 认为,MMG 尽管使用了类似外显的项目选择方法,但实质上主要测量的还是内隐动机8。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 (1)MMG 并没有要求被试对自己的动机进行描述,而外显测量则明确要求描述自己的目标、努力、追求9; (2)MMG 与外显测量(如 PRF)之间的相关,尽管在统计上显著,但相关系数较小(在 0.230.28 之间,共同变异不超过 8%) , 这与传统内隐动机测量方法 TAT/PSE 的结果是相同的10; (3)MMG 动机分数可以预测传统内隐测量的效标(任务愉悦、内在激励、日常活动的主题内容等)5。 总之,数据表明,网格技术是测量内隐成就、归属和权力动机的有效的测量方法。 2.3 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引入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以反应时为指标测量内隐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