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57433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三明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QQ 群群:229734171 1 2014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一一 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5、在 19 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 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

2、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 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2、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13、在

3、19 世纪初斯,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4、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 最早的雏形始于 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17、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19、

4、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QQ 群群:229734171 2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二二 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6、德育过程由教

5、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6、1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20、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三三 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2、考试的方式有

7、(口试和笔试)两种。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QQ 群群:229734171 3 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 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 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 1862 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 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

8、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 1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 1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

9、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2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四四 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 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 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 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 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10、量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QQ 群群:229734171 4 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1862 年。 1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4、为达到某种

11、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17、备课的内容包括: (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 1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2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五五 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

12、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9、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0、 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

13、考试 QQ 群群:229734171 5 循序渐进原则。 1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2、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7、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

14、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1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2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六六 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

15、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 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QQ 群群:229734171 6 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 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

16、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 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 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 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三明三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填空总结填空总结七七 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5、联合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