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57430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录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3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提能 单元知识整合与学科素养培优考 点历史特征主要表现“百家争鸣鸣”和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术术思想发发达,百家争鸣鸣;儒家思想由不受重视视到成为为蔚然大宗“百家争鸣鸣”局面的出现现;早期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发展;道家和法家思想“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了其正统统地位汉汉代新儒学确立的背景、主要思想主张张;汉汉武帝推广儒学的措施及影响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陆王心学成为为此后的官方哲学三教合一;

2、程朱理学;陆陆王心学考 点历史特征主要表现明清之际际的儒学思想是对传统对传统 儒学的批判继继承,具有时时代特色李贽贽、黄宗羲、顾顾炎武及王夫之具有时时代特色的新思想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百家争鸣”的文化地位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3、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

3、论武器。“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子显学 历史广角“诸子百家”中的对立观点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庄子主张“顺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历史广角“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它源于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

4、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 55岁时孔子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美国最高法院东侧大门三角门楣正中雕刻的3个人物,分别是犹太先知摩西、孔子和古雅典政治改革家梭伦。在法庭内的天顶壁画上也有孔子像。孔子思想在当时处于什

5、么境遇?后来,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未受到重视,既不能满足争霸战争的需要又不能顺应激烈的社会变革。(2)后经历代改造,儒学独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材料一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材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

6、。何谓刑 、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 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 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 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教你读史 材料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 能实现社会的治理。材料二体现了儒家“施仁政”“修其孝悌 忠信”的民本思想。材料三反映的是法家思想,其关键信息是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即 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第一,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

7、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第二,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第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无为”政治,即所谓的“帝道”。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主题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汉代儒学对封建统治

8、的作用材料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 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 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 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 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 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 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汉代儒学为什么能被封建统治者接受?教你读史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央集权”“官僚集团”“国计民生”等,归纳出汉代儒学能在缓和社会矛盾、规范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汉代儒学对封建统治的作用(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2)“仁”“

9、仁政”及“以德治民”等观点,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材料一 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在这样的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材料二 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置五

10、经博士。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为什么愿意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教你读史 从材料一中董仲舒新儒学迎合了时代的需要来分析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原因;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和加强政治统一,并由此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上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

11、地方的教育系统。名师归纳清理过关董仲舒新儒学的“新”(1)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2)从内容看,董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上,又融合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3)从特点看,董仲舒新儒学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典例1 (2012广东六校联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 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 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 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

12、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典例2 (2012潮州摸底)全球通史在论述中 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 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 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 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课堂感悟高考 1(2011广东高考)“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

13、的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土地政策,意在考查考 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解 决百姓的土地问题是施行仁政的前提,只要人民获得了土地,社 会就可以安定下来(“可坐而定也”)。故C项正确。 答案:C 2(2007广东高考)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解析: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志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答案:A 高效学法集锦1巧记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孔孟儒,行“仁政”;道“无为”,老庄兴;墨“尚贤”,讲“非攻”;韩非子,“法治”行。2运用图示法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

14、关系3巧记诸子百家思想兼爱非攻贤被尚,爱人不分民与王。民贵君轻仁主张,政在得民桀纣亡。人定胜天荀思想,唯心哲学我老庄。窃钩窃国不一样,改革集权法主张。韩非思想放光芒,诸子文章各有长。4巧记董仲舒的思想一春一罢一君神,三纲五常二天人。注释:一春:春秋大一统。一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君 神:君权神授。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二天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相关资料选编一、百家争鸣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15、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各家的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道家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名家主要是研究名辩,即逻辑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它们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三个主要的认识领域。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绝没有出世的思想,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的精神。百家争鸣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从春秋末年到秦灭

16、六国300年的时间里,各家学说互相争鸣,互相吸收融合,不断丰富,不断深入,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最后,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采纳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从而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二、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相当复杂,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政治上,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新兴封建势力与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矛盾激化了,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王权衰落,各国诸侯贵族势力大大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