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5080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异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的异同刘 伟(故宫博物院,北京市 100009)关键词:长沙窑;磁州窑;釉下彩绘;褐绿彩;白地黑花摘 要: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代长沙窑与宋代磁州窑的釉下彩绘,均为其发展开创过新纪元时代。但是由于处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两座著名瓷窑,在装饰题材及装饰技法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本文试图通过这种不同特征的对比研究,揭示出社会风尚对陶瓷装饰的影响所在。Key words: Changsha kiln; Cizhou kiln;underglaze enamel;brownish green color;floral design over a white groundAbst

2、ract: The technology of underglaze enamel from Changsha kiln in the TangDynasty and Cizhou Kiln in the SongDynasty initia2ted new eras for thei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eramic history1However,the two famousporcelain kilns had different temporal charac2terisics in decoration themes and techniques sin

3、ce they experienced different historicalperiods1This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impactof social fashion on porcelain decoration in ter ms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such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1长沙窑与磁州窑在陶瓷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在青瓷、白瓷盛烧时期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器发展到了彩瓷装饰阶段,更重要的是它们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法,生动形象地将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

4、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装饰技法,这一成就无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作用。但是由于处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两座著名瓷窑在装饰题材及装饰技法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一、装饰题材的异同在装饰题材上,长沙窑与磁州窑大都取材于民间生活情景,不仅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还有千姿百态的山水人物,取意吉祥的 “ 吉祥图案 ”,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以及各种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故事,就连诗词散曲、名言警句等,也是它们共同拥有的装饰内容。这些极为丰富的装饰题材,既保存了唐宋时期民间绘画的详细史料,也保存了许多风土人情的民俗资料,同时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兴旺。

5、但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在装饰题材上,这两座瓷窑又表现出一些不同风格,下面分别介绍如下。(一)动物画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中的动物图案,除狮子、豹、小鹿、獐、羊等动物形象外,鸟类中的大雁、长尾鸟、凤鸟、雀鸟、鹤和鹭鸶等最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年的窑址发掘中,出土器物中共有176件器物上画有鸟纹1 。这些鸟形象极其生动,头部一般较大,颈部较粗短尾,大部分在草丛中做跳跃状。(彩版一三, 1)其中长尾鸟形似唐代铜镜中的鸾鸟,雉鸡、凤鸟则口衔绶带头上有冠,做展翅飞翔状,其旁还书有“ 飞凤 ”二字。(彩版一四, 3)与长沙窑工匠不同,在磁州窑工匠的笔下,常选用老虎、

6、狮子、熊、鹿、兔、鱼等动物形象,作为瓷器的装饰画面,其中以老021华夏考古 2010年第2期虎形象最有代表性。画面上工匠们以熟练随 意的笔触,仅需寥寥数笔即能将一只威风凛 凛、虎视眈眈、咄咄逼人的猛虎,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宋金 时期老虎形象不仅常出现在瓷枕画面上,而 且整个枕形就做成一个老虎形状。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有一件金代虎形枕,(彩版一三,3)猛虎做伏卧状,其威严的形象好象随时会一跃而起。枕面绘一池残荷,水面上游鸭 在水草中游弋,天空上一行大雁向南飞去, 一幅略显凄凉的秋日景色。我国民间自古以 来认为猛兽可以辟邪,老虎是百兽之王,这 件以猛虎为造型的瓷枕,显然含有人们

7、祈求逢凶化吉之意。 大唐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王朝 之一,社会的繁荣使人们追求一种富丽华 美、色彩斑斓的生活,描绘自然万物和社会 富足以及贵族日益奢华的生活,使绘画这门艺术在唐代走向成熟。这时期绘画不仅有了 明确分科,而且在不同画派中出现了更多、 更成熟的专业画家,花鸟画就是在这个时期 成为一门独立画科2,长沙窑器物上的花 鸟画,真实留住了唐代花鸟画的遗风。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300多年,可谓“ 多事之秋 ” 。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后 半叶,赵宋王朝政权始终与来自北方游牧民 族政权的辽、西夏、金王朝相对峙,边境战 事纷争不断,中原王朝的统治势力软弱到极 致,其版图也仅为长江以南半壁江山

8、,中国社会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种社会 背景下,虽然各民族间武力争逐带来文化融 合,极大刺激了经济和文化繁荣3 ,但人 们祈求社会安定的心态,却比以往任何一个 时期都强烈。宋金时期磁州窑艺术中描绘虎、狮子等猛兽纹饰,正是这种心态的生动 体现。陈万里先生编著的 陶枕 一书中, 曾著录有一件椭圆形枕,枕面绘一个威风凛 凛的狮子,口衔彩带绣球,上方书写:“ 镇 宅大吉 ”四字4 。(二)植物花卉画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中的植物图案,除 中国传统花草图案外,非常有特色的是“ 椰枣纹 ”(彩版一三, 4)、“ 桫椤树纹 ” 、 和 “ 莲花纹 ” 。椰枣又叫大食枣、蕃枣或波 斯枣,主要产自非洲和阿拉伯

9、地区。7世纪 后由阿拉伯、波斯商人作为珍贵礼品,赠送 给唐朝宫廷,当时在唐代铜镜和波斯金银器上,常见这种图案5 。长沙窑的瓷器产品, 在唐朝曾大量销往西域各国(广义上西域 包括中亚和西亚各国)。它输出的时间虽然 晚于越窑和邢窑,但由于其造型和装饰,能 适应销往国家的需要,所以在唐代成为外销瓷的主要品种6 。长沙窑瓷器上这种以阿拉伯风情为特点的图案,正是为了开拓通往 西亚的国际市场需要而出现的。 磁州窑瓷器上的花卉图案,主要是国画 中常见的牡丹花、梅花、荷花、菊花、竹子等,其中以牡丹花和墨竹的绘画成就最高, 也最有代表性。“ 墨竹 ”是指以墨彩绘画的 竹子图案,在磁州窑瓷器上墨竹往往绘在枕 面,

10、或在枕的四周,它们或整幅画面仅以一 丛墨竹作为主体纹饰,或配以牡丹花、鸟 兽、孩童组成辅助纹饰,其流畅自如的笔墨,将墨竹郁郁葱葱、挺拔坚贞之质表现得 淋漓尽致。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 “ 张家 造 ”白地黑花八方形枕,(封二, 1)枕面 上绘有一丛幽静淡雅的墨竹,虽着墨不多但 生机盎然之色跃然纸上。墨竹画不仅是磁州窑艺术常用的题材, 也是宋金时期文人士大夫画中最早流行的题 材。宋金时期为躲避战乱,许多文人流落民 间,文弱的一介书生,虽不能战死沙场保家 卫国,但能独善其身,为抒一腔豪情,人们就以 “ 竹 ”喻君子高风亮节。唐宋以来我 国绘画作品存世不多,目前传世最早的 幅 “ 墨竹图 ”,相传为北

11、宋时期著名画家文同 所绘7 。文同一生酷爱画竹,他画风严谨, 笔墨潇洒自然,其墨竹画开创了 “ 湖州竹121长沙窑与磁州窑釉下彩绘装饰的异同派 ”之风,在当时北宋画坛上占有重要地 位。磁州窑瓷枕上的墨竹图,与文同的墨竹 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人物画在长沙窑瓷器上,人物图案主要为 “ 金发女郎图 ”或 “ 异国情侣图 ”,还有 “ 胡人吹笛图 ” 、“ 舞蹈者图 ”(封二, 2)。这些图案都与中国传统瓷绘艺术相差甚远, 它完全是为外销需要而产生的8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强盛的一个王朝,社会 安定、民族融洽以及经济繁荣,使得当时 的中国处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12、同时随着唐代陆上、海上交通的发达,它的政治 文化影响也越出国境以外。一条自汉代开 通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新疆向西到达波斯, 以及地中海东岸的 “ 丝绸之路 ”,在唐代 日趋繁忙;另 条从广州出海经南海、印度洋,直达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各国的 “ 陶瓷之路 ”也日渐兴旺。唐王朝与现在 的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更是十 分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经常有外 国人居住,他们有的作为遣唐使、留学生 和学习僧在中国学习,有的则从事商贸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鼎盛期,终于在唐代形 成9 。在中国陶瓷史上,最能反映这种大 唐盛世景象的,就是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 绘。这不仅因为其绚丽斑斓、富于浪漫情 调的色彩,更

13、重要的是那些具有浓厚异域色调与风格的装饰,充分反映了唐人的生 活意趣,表达了唐人对外域文化广采博收 的自信和气魄,以及唐人勇于鼎新革故的 时代精神。 而在磁州窑瓷器上,人物画则是以国画中婴戏图为主,一般绘在枕面上。画面上的 儿童各个天真活泼极富童趣,如 “ 赶鸭图 枕 ”中作者将手持荷叶、在荷塘边追赶鸭 群的小童,刻画的入木三分。“ 蹴鞠图枕 ” 上一个小童将长衫卷起,双手后背一足仅微抬,藤球即翻滚在空中,形象地再现了流行 于宋代的蹴球运动。“ 双童嬉戏图枕 ”则将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出来。此外,“ 骑马图枕 ” 、“ 打陀螺图枕 ” 、 “ 放风筝图枕 ” 、 “ 马上倒立图

14、枕 ”等,也都 是极为成功的宋代婴戏人物小品图10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一件 “ 儿童钓鱼枕 ”,(封二, 4)可称为磁州窑婴戏图的代表作。它以极为简练的笔法,生动刻画了一个双目 凝视、垂手弓背、聚精会神,正准备提杆而 起的小童钓鱼之景。那随风飘动的鱼线,与 水中啄食的游鱼,以及河岸边几丛摇弋的水 草,形象再现了小童在河边垂钓,鱼儿争食鱼饵的刹那间,显示了画师极为高超的绘画 技巧。 磁州窑器物上婴戏图案的兴起,与宋代 儿童画的兴盛有关。宋代是我国儿童题材绘 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画家之众、作品之多、题材之广、技巧之高、影响之大,均为 历朝历代所不能比11 。当时画坛上许多著名画家都曾涉足儿童画

15、领域,如善画人物的 田景有 童子奕棋图 ,画面上 “ 二童奕棋 于僧前,一则乘胜而矜夸,一则败北而诲 沮,僧临视而笑,瞻顾如生 ”(图画见闻志 )。儿童画在宋代已成为一门重要画科, 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宫廷都备受推崇。当时在 民间还流行这样的说法:“ 一人、二婴、三 山、四花、五兽、六佛。 ”(虹庐画坛 ) 它说明儿童画的地位在宋代很高,是深受群众喜爱的画科之一。 (四)文字装饰人类从开始装饰器物起,文字就成为一 种常用的装饰素材,这种做法从原始社会彩 陶时期就开始了,如大汶口文化的黑陶、仰韶文化的彩陶上面,都有类似象形文字或记 事的符号。唐代长沙窑开始出现大量题写诗 句、民谚的器物,宋代磁州窑继

16、承了这一传 统,并使陶瓷上的书法装饰,无论在规模和 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水平。221考古文物研究以文字作装饰的长沙窑与磁州窑器物, 在书写内容上基本一致,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在瓶、罐、枕上书写大段文字,多者数十字乃至上百字,文字内容十分丰富,有 题咏自然景色的诗句,有抒写游子归乡的情 思,有描写离别之情的话语,有表现酒楼妓 馆烟花柳巷生活的情景,还有反映商贾经营 活动,以及描写边塞征战场面的诗句等等。另一类是在小件器物碗、盘上,书写一些简 单话语,内容除民谣、警世格言外,甚至还 有类似今日广告语等12 。长沙窑与磁州窑器物上的文字内容虽大 体相似,但书体风格不同,长沙窑器物上字体多为行书,也有少量草书13 。磁州窑器物上的书法字体风格多样,宋代书法界杰出 的四大书家 苏、黄、米、蔡,一洗唐人 拘谨的书风而独创豪迈遒劲、洒脱飘逸的笔 法,都深刻影响到磁州窑器物。例如在磁州窑遗址中,曾出土一件写 “ 思齐 ”二字的 残片,字态端凝、笔笔中锋,一望便知是颜 家书法。另一种双勾线式,篦划成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